高中体育特长生特色培养方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特长生是现有教学体系中,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基础素质和兴趣爱好所形成的特殊群体。培养体育特长生,既是尊重学生个性、兴趣的表现,又是当前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但是,要想充分挖掘体育特长生潜力,提升其竞技水平,就需要聚焦其个人成长性,针对体能素质状况,制定科学、适量的训练机制,将文化教育、思想引导和专业训练相融合,使其顺利成才。本文针对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聚焦学生成长、实施特色培养角度分析全新培养方案。
关键词:聚焦成长 特色培养 高中 体育特长生 特色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133-02
1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机制创新不断加速,关于特长生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也出现了新变化。传统体育特长生培养存在的“重技能”“培养个性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特长生的培养与成长。具体而言,问题表现如下。
1.1 培养结构不合理:重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
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主要从高中招生考试中选拔部分体育成绩突出,并按照体育生报考的学生。该学生群体的培养定位就是“体育特长类”人才。但是在对其进行培养时,时间和精力的重点往往放在了体育技能的培养中,忽略了文化课程教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为了保持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特长”优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参与到体育训练中,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缺课”现象,影响了体育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多在体育运动方面,对文化课学习缺乏足够热情,造成了体育特长生不愿意、不主动参与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1]。
1.2 培养方案不合理:缺乏成长性、个性化因素融合
目前制定的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大多是“无差异”的统一化方案,在确定训练强度、选择训练内容等环节中,不仅缺乏对学生成长性的应有考虑,也未能将学生个性化特点、兴趣等内容融入其中。在特长生训练项目的选择上,受到训练师资、场地设施等因素限制,普遍实施“集体训练”模式,特长生训练方案缺乏有效细化和个性化训练。此外,目前高中所制定实施的特长生培养方案,缺乏对学生素质状况的动态化管理。因此,多数体育特长生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影响了其个人成才。
1.3 培养管理不科学:缺乏针对性、生活化管理
当前,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管理时,存在文化课秩序管理与体育训练课秩序管理“脱节”、日常纪律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效果。受体育特长生人数规模限制,多数学校尚未形成专门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班级。因此,体育特长生大多分散在各个班级之中,这使得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训练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存在一定脱节,既加大了管理难度,又让一些特长生养成了旷课、迟到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不良习惯。在现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训练方案更完善,良好的营养条件也备受关注。特别是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消耗了大量体能。因此,要结合体育特长生的体能消耗状况制定相应的生活方案。但是,目前多数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管理体系中,缺乏对生活的关注,特长生的日常生活与普通学生差别不大,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状态[2]。
2 聚焦成长、特色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特色培养方案研究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系的重要“储备”,也是凸显学生特长,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时,聚焦特长生的成长性,实施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制定有个性、有特色的培养方案。
2.1 文化与技能教育并重:牢牢站稳特长生特色培养的基础
良好的文化基础是体育特长生形成核心素养,并精准理解运动项目技术要领的核心。当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对文化知识教育的应有重视,影响了特长生的职业成长。因此,在构建体育特长生特色培养方案时,必须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实施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培养方案,打牢特长生培养基础。一方面,要高效率利用特长生的学习时间,确保文化课学习的时间。比如,合理利用自习课程,延伸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针对因训练耽误的课程知识,老师要及时补习。另一方面,要确保文化课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增加教学趣味,适当降低文化课学习的难度,确保学生有效理解。在进行文化教育时,除了课堂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精神、体育礼仪等文化内容,增加特长生的文化素养[3]。
2.2 聚焦成长,关注特色:完善制定特长生特色培养的方案
特长生从选材到训练,再到进入正规的竞技体系,往往经历较长时间。因此,只有聚焦特长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才能使其始终处于有序成长的最佳状态。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立足特长生的成长性,制定智能化、科学化的培养方案。要为体育特长生制定专门的管理档案,对其训练成绩和学习、成长状况进行完善记录。同时,借助智能化平台对其成绩进行分析,并根据成绩状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通过实施智能化的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为其成长精准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要關注学生的特色培养,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培养方案。在细化体育项目时,应该根据体育特长生的体能状况、学校的训练资源,实施切合实际的差异化培养,确保学生个人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要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体育特长生培养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训练结果反馈状况,适时调整特长生的训练方案[4]。
2.3 打破体制约束,融入生活:科学整合特长生特色培养的体系
由于当前体育特长生分属多个班级,很难对其训练、日常学习等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开展体育特长生特色培养时,学校要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规模,尝试打造专门的“特长生班”。通过实施统一管理,从而解决以往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学的脱节问题,并有效约束学生的各项行为。此外,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体能消耗现象,要为其配备相关的营养学老师,并针对其体能消耗状况提供相关生活化膳食建议,通过及时补充训练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使其在训练、比赛中,保持最佳的体能状态。
3 结语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后备力量”。培养体育特长生,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也满足了在体育领域有特长、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传统体育特长生培养,由于缺乏文化知识的有效教育,加上整个培养结构、培养方案存在多种不合理现象,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效果。因此,在当前创新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时,要聚焦特长生的成长性,关注日常生活需要,并针对特长生的实际体能状况和竞技水平,制定特色培养方案,从而对特长生的体育技能提升和成长成才发挥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吕文璇,姚玉娇,张燕,等.张家口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现状研究[J].运动,2018(2):70-71.
[2] 黄飞.优化教学门径培养体育人才——浅议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之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8(32):55.
[3] 汤孝涌,宋相会,李文龙.湖北省恩施市高级中学体育生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8):89-90,102.
[4] 崔晓春.论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6-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