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踏上阅读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吉虎
【摘要】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呼唤学生迅速进入大阅读、大思考、大眼界的时期。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兴趣;如何引领孩子们踏上阅读之路;如何在孩子们阅读的“快马”上相扶一程。这些问题值得教者深思,值得教者去为之奋斗。
【关键词】阅读能提高综合能力 培养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90-02
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直接推手,大量阅读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力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可使他们终生受益,及时阅读一些中外当代名著,可开阔眼界,修炼情操;积极阅读中外科普知识,会丰富他们的内涵,提升他们的素养。一部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一部好书可以引领读者走向人生另一种境界,美好心灵的启迪。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召唤学生进入大阅读、大思考、大眼界时期,何以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何以引领孩子们踏上阅读征途?何以在孩子们阅读“快马”上相扶一程?这些问题值得教者去深思、去探究、去实践。
一、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大门。在这个殿堂里,教者可以轻而易举的拿来所需的教学材料。比如你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神话故事等,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让他们听,让他们去看,亲身体验听故事、看故事的乐趣,他们听后有所得,观后有所悟,最后进行再创造活动。教者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使他们去思考回答,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目的是让学生取消看热闹、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并养成由粗读到细读、精读的习惯,以达到读有所得,读有所悟的目的。
比如,教者在閱读课前十分钟,为学生播放课文中的故事《小松鼠和大松鼠》一文的朗读语音,一下子吸引了一年级孩子们,他们认真听起来,更有趣的是当听完后,教者启发孩子们来讲一讲这个故事。由于兴趣引起了一系列反应,那么收获也是颇丰的。孩子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居然有许多孩子能惟妙惟肖的模仿出朗读语气。这就是阅读教学的魅力。其实,从低年级学生模仿阅读,到中高年级的创作性阅读,就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蜕变。阅读一部好书,就是与书对话,听读,孩子们听懂了故事人物的感情;评读,孩子们说出了故事人物的心声;默读,孩子们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背诵,孩子们走进书中和主人公结为相知;仿写,孩子们有了创造欲望。这不正是阅读教学的一条“花径”吗?
二、答疑解惑,引领上路
在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后,学生的阅读往往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此时的教者的“伴他们一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他们制定阅读计划,为他们答疑解惑,为他们打造平台,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加油鼓励,使他们在阅读之路上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使阅读成为常态化、主动化、进而有略读、粗读,衍生出精读、悟读的深层次阅读。此刻的教者将转变为阅读者,阅读孩子们的心声,阅读孩子们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并不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或者建议,引领孩子们在阅读道路上走得更远并看到希望。
比如:教者在教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就采取了由听读、到略读、到精读、到悟读这样的方法。听读激起孩子们的情;略读找出了反映朝鲜人名与志愿军战士之间血肉深情的语句;精读说出为什么被文章内容打动了;悟读领悟了作者的感情,领悟了书中人物的感情,悟出了文章语言之美。当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后,自然就萌生了“我也要写一写”的欲望。[1]
三、平等对话,相扶一程
一路走来有阅读的收获,有阅读的艰辛,更有阅读的挣扎。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不同,进而产生出对人生不同的理解。教者应及时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即走心。学生的心走进文章之心,得到人生洗礼。而教者走进学生之心,会使学生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中不会孤独、不会寂寞。因此,教者仍是那个站在我身后,为我撑伞的长者,仍是那个路中的“标杆”。
比如在阅读《林海》这篇文章时,学生精读文章后,有学生就提出了质疑:这篇文章有点跑题!有的学生更直接:课题是《林海》,为什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岭”和“花”?这难道是败笔吗?教者微笑着肯定了他们的质疑,这就是阅读精神!但并不作答。他让孩子们集体讨论,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孩子们讨论着、探究着,教者也站在孩子们中间参与着,最终孩子们悟懂了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中心含义。
阅读教学就是让孩子们自主的读,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让他们有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起一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体验。才能越来越深入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1]张志清.浅谈阅读教学[J].小学作文,2018(15):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