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学生校外兼职现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玥
【摘要】本文以某中职学院学生校外兼职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校外兼职与贯通培养模式下中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关系,探讨校外兼职等社会实践对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促进作用,强调贯通培养应不局限于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长时间纵向培养。
【关键词】校外兼职 职业规划教育 贯通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91-01
一、现象
某中职学院2018级学生校外兼职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学生小陈在麦当劳做服务员,小李在晚托班当老师,小王在超市做收银员;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三位同学不但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一些可喜的变化也在他们身上发生。譬如,当上麦当劳见习经理的小陈,统筹组织能力明显加强;小李同学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变得“能说会道”,而且较以往更加耐心、能吃苦;小王同学负责管理班费,能做到账目清楚,井井有条。校外兼职让他们平添了几分成熟。
学生校外兼职一直饱受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应投入全部精力;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兼职这一社会实践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身,有利于未来就业。
中职已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近十年。由于各种原因,对职业规划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实际就业的总结分析有限(特别是量化分析方面),对这一课程的调整改进也相对滞后。
为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新路径,北京市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即初中毕业后到大学的一贯制教育体系,通过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合作,打通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阻隔。然而,该项目尚未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未能形成成熟体系。
那么,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涨动力不断创新的现实情况下,校外兼职这一社会实践方式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帮助?如何把校外兼职纳入学生的职业规划、素质教育并与班级管理相融合?校外兼职能否在贯通教育模式中有所体现?
二、思考
贯通培养实质上打破了学术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壁垒,通过“证书”搭建“立交桥”,破冰高考,突破应试教育,从素质教育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其理论基础是“终身教育”理念。保羅·朗格朗倡导的强调学习时间和空间多样、灵活、开放、可持续的“终身教育”理念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核心理念在于人们在一生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包括正规在校教育和非正规社会教育)。
针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应依循上述原则,采用包括学生校外兼职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涨动力不断创新,新生代劳动者多为“00后”的现实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还应从学生社会实践中采集整理分析数据,形成决策改进的依据,不割裂校园与社会、不脱离实际,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与人沟通、职场礼仪、观察应变、持续学习、坚毅刻苦等)的培养,而不是仅限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校外兼职其最大的益处来自给学生带来经济收益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能以社会为镜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自己,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学会“适者生存”。在某种程度上,校外兼职及其它实践方式能给学生带来更真实、有力的感受,甚至胜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肺腑之言”,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代社会不断涌现的技术更迭使得社会变化加速,教育的本质应致力于受教育者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贯通培养应不局限于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长时间的纵向培养。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考虑这一元素,从改变观念、提高师资力量入手。
三、建议
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两个误区:一是用毕业前的短期顶岗实习取代培养过程中的持续性实践;二是简单地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就是动手能力强。前者与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相关,后者与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相关。
关于第一个误区,贯穿中职毕业生培养过程的专业对口阶段性实习目前还是一种理想状态,往往需要通过学校来统一组织安排;学生校外兼职,也许学生不能依托于校内所学专业技能做到完全专业对口,但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和自身,培养学生与人沟通、遵循职场礼仪、观察应变、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坚毅刻苦的性格。
关于第二个误区,要改变对中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观念。这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将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终极目标并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简入繁地进行分解,系统设计素质教学体系,长期对学生进行培养,形成能力培养闭环。
基于以上认识,建议建立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引入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参与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班级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通过班会、家长会、班级活动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家庭、性格、爱好、健康、社会实践等情况,设计班级规划目标;
(二)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形成班级文化,设计班级活动,将个人行为修正纳入班级管理范围,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三)运用SWOT分析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初步确定发展方向;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包括校外兼职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锻炼沟通、交往、持续学习能力,掌握职场礼仪,培养坚毅刻苦的性格,提高自身素质;
(五)组织学生采访所选专业毕业生、参观企业、走访招聘会,帮助学生了解所选专业就业、发展等实际情况,确定就业方向并制定实施个人提升计划,为就业做准备;
(六)建立毕业生实习就业相关信息数据库,为未来培养、职业规划、就业等工作提供长期决策依据。
结语
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学生家庭、中职院校、用人单位和社会。改善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关键在于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中职毕业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有利于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中职院校应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不割裂校园与社会、不脱离实际,接受“终身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灵活、开放、可持续的方式,以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郭常勇,关于中职学生就业情况的几点思考,职业指导,2017年06月
[2]王海茹,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贯通培养项目班级建设——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1月第35卷第1期
[3]郭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理论依据探索——以北京市为例,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第36期
作者简介:
江玥(198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研究生,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新媒体传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