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以“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教育改革为背景,分析了近三年药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情况,探讨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如何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提出相应的思考对策。
  关键词 非全日制研究生 统筹招生 对策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明确了统一下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这一教育改革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药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情况
  1.1报考人数呈上升趋势
  2017年是非全日制统筹招生政策落地第一年,这一年我院非全日制报考人数仅有16人,而到了2019年报考人数达到了38人,由此可以看出,近三年非全日制报考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总报考人数增加了一倍多。
  1.2非全日制考生上线率低
  2017年非全日制共16人报考,但仅有1人上国家线,上线率为6.25%;2018年上线率为14.3%;2019年上线率为13.2%。而全日制专硕近三年的上线率分别39%、42.9%和45.5%。与全日制考生相比,我院非全日制考生的上线率明显偏低。
  1.3录取情况不容乐观,应届生占比较高
  近三年我院非全日制研究生中一志愿录取率非常低,2017年占总录取人数的3.8%,2018年一志愿录取率为13%,2019年一志愿录取率为14%,虽有提高但总体偏低。我院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应届生占比较高,2017年达到了61%,2018年应届生占45%,到了2019年应届生占总录取人数下降到了39%。
  2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
  2.1社会认可度低,生源数量严重不足
  从调研资料和上述数据结果分析,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普遍认知度不高,对这一新改革政策持观望状态。另一方面,考试难度的加大,培养标准的提高,也让更多的在职生望而却步。
  2.2生源结构不合理,应届生比例大
  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职人员的升学渠道。在职人员群体作为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体,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关系,再加上脱离系统性的理论学习时间较长,学习能力弱化,因此大部分在职考生的初试成绩相较于应届考生处于劣势,导致总体过线率低、无法进入复试的情况。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各个学校都打通了全日制考生调剂到了非全日制考生的渠道,导致了很多一志愿未录取的考生退而求其次地调剂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从而造成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结构上的不合理,应届生比例大。
  2.3专业不平衡,学科发展受限制
  受到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招生单位在非全日制专业设置和招生名额分配上往往会倾向于工商管理、会计等就业热门专业,近年来,工程类硕士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国家线呈下降趋势。从我院药学和制药工程两个专业近三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看,不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录取人数药学专业在逐年增加,而制药工程专业报考人数只有个位数,在录取人数上2019年只录取了1名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制药工程的学科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3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招生宣传,稳固生源渠道
  一方面扩大招生宣传对象的范围,根据学科特色,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吸引各个行业生源;二是要在招生考试之前通过招生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建立健全学费、奖助学金、户籍与档案、住宿、医疗、就业派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消除考生疑虑,释放积极信号;三是要推动各级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学位的认识和认可,共同为非全日制学生就业创造社会良性氛围。
  3.2加大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奖励力度
  从近三年的招生数据可以看出,不少考生是因为未通过第一志愿的复试、不得已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从考生心理来说还不完全肯定非全日制的教育质量,再加上统筹招生以来,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未毕业,培养质量和毕业状况尚不明晰。因此,为了鼓励考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少学校都制定了各种支持方案。我们可以为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单独设立一些学校专项奖学金;在住宿方面,为其提供三年和一年的宿舍,给学生的生活条件提供了保障。
  3.3调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在当前政策下,企业中有大量希望通过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来提升学历的在职人员受到统一划线的约束,我们在与一些合作企业的交流中,也深感他们对培养在职人员的需求与在职人员难以被录取之间的矛盾。因此调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我们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一方面企业鼓励员工积极报考合作学校的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合作学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实践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专业老师到企业开展专业课程辅导班,为考生提供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考生上线录取率。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7403)。
  参考文献
  [1] 周文辉,曹镇玺.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新形勢、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01).
  [2] 潘甦,吕营.对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9(08).
  [3] 陈谦.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实施路径的思考[J].江苏高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7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