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拨开迷雾,走近“新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茴茴

  一、案例背景
  近几年,音乐课堂引进“新体系教学法”,主张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课堂,变革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对音乐最基本的感知、体验,并从体验中认知的课堂教学。对于“新体系”中如何真实的感知,有效的体验,既达到音乐的审美核心,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作为一线音乐教师的我曾经一度非常迷茫。因此经过多方面的培训、实践课以及观课,促使我踏上“新体系”这条全新的变革之路。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一些和我同样抱有困惑的同伴,彼此互相探讨,也曾向有经验的前辈求教解惑,才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但总觉得还是掌握不到要领。机缘巧合之下听到了新体系的领头人姚老师的课例《田野在召唤》,让我深有体会,很有触动。
  下面我通过自己多年前的一次公开课以及姚老师的课例进行探讨,拨开重重迷雾,打开视野,走近“新体系”教学。
  二、案例描述
  【课堂案例】
  课堂伊始,教师引领学生律动走进教室,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在律动时身体中的能量,带动学生用正确的身体能量去感受歌曲。2分钟后,教师采用浸润式音乐体验的方式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伴奏时踩着春天的步态,感受轻盈地脚步。之后,教师将①和⑦贴上黑板,以指谱的方式带领学生在强弱有度的身体律动中自然地唱出低声部旋律。此时,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幅度较大,歌声响亮,便作出干预,强调:再听音乐,用身体的感觉去演唱,追求韵律感,而不是唱得响亮。学生再次聆听时略有所感悟,歌声轻盈悦耳,贴合歌曲审美意境。8分钟之后,教师接唱主旋律加入到学生的低声部中,引导学生用拍手①、拍腿⑦进行二组音高的反应,共同探究:70 50 70 50 |在歌曲中何时出现及如何运用。通过师生合作实践之后,再次探究主旋律弱起的正确进入时机,并将课堂还之学生,生与生边感受身体能量边进行二声部合唱。在学生充分体验,完成第一部分学习后,教师展开了第二环节递进式音乐学习:第二部分的合唱教学。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图片感受歌曲意境,引入歌词。让学生以情带词,身体律动有节奏地朗诵。教师顺势介绍“梯里通巴”的涵义,在柯尔文手势的辅助下学唱高声部。同时在针对于第二部分高声部的演唱方法上,引用意大利美声“面罩”唱法,共同探讨身体的站姿,口腔打开方式,正确运用“面罩”唱法歌唱第二部分旋律,此环节共用去十多分钟。接着,教师通过直映式读谱的凳子音阶法让学生感受老师拍击传递的能量的不同,感受音的强弱、长短等学唱低声部曲谱。同时,出示歌曲曲谱,让学生始终在身体的能量中完整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从姚老师的这个案例中可看出从始至终都渗透着“新体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样的音乐学习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效性的多声部学习。学生既全程都在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的能量,音乐学习能力又得到了提升,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案例反思与分析
  《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从小学中低年级感性、模仿认知的学习阶段逐步向理性认知学习与艺术表现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一堂有效的基于新体系教学法的运用就需要我们考虑:“新体系”教法繁多,如何取舍?怎样正确走近“新体系”,促使学生自主情感体验,提升理性认知和学习能力?
  (一)浸润式音乐的体验
  浸润式音乐体验的教学是结合语言、音乐和律动让学生自主聆听音乐,唤起学生对相关的视觉、听觉印象以及相关事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感受音乐意境。课例中教學设计使学生养成随音乐律动身体的习惯,感受音乐带来的能量,享受音乐的韵律感。并让这种身体能量的体验在整个音乐课中呈浸润式渗透到学生的五感中,使学生在自然的节拍中,关注和体验音乐、情绪、风格、旋律的变化及特点。
  润物细无声,这种浸润式音乐的体验优势就在于结合各种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属于他们的课堂中自主的参与聆听、想象、探究、创新,体验各种音乐活动进而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是面向大众学生,因此也适用于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
  (二)直映式识谱的运用
  在识谱教学的方法上,除了常用的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以外,也时常发现有指谱法、杯子唱名法、手臂音阶法、凳子音阶法等,这些其实都是利用人类的右脑的图像思维记忆达到自主读谱的能力,也就是直映式识谱。案例中的第二部分低声部教学就是采用了凳子音阶法,从教师的拍击能量中,感知音的强弱、长短等要素,从而发展二声部合唱。这样的识谱教学旨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识谱的实践过程,加深他们对曲谱的领悟与认知。当然对于新接触“新体系”的我们要怎样引用直映式识谱?
  首先,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要遵循音乐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确立学生主体性等原则下,解读文本,根据不同的音乐素材选取不同的识谱法进行教学。其次,教师本身也需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扎实的基本功,引导学生正确识谱。最后,还要有长期建立识谱教学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读谱、记谱的能力。
  可见,“新体系”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情感体验,化内心音乐联觉为音乐能力,从感性体验获得经验,升华到理性认知的目标。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发现“新体系”离我们现在的教学并不遥远。只要能根据本校实际学情,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寻找正确的“新体系”教学方向,就能走近“新体系”,步入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7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