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小学阅读深度学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基础教育正迈上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把学科素养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这既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深度学习,是瑞典学者菲尔伦斯·马顿和罗杰·赛尔杰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语文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倡导深度教学,防止教学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语文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2.00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2—0017—04
  中国基础教育正迈上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把学科素养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这既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深度学习,是瑞典学者菲尔伦斯·马顿和罗杰·赛尔杰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语文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倡导深度教学,防止教学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语文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而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能够使学生将语文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从各个方面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思考、深度参与,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学生在对文本深度学习理解下,在语文学习中的挑战性学习内容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树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过程,营造和谐课堂,让阅读活动深度化,同时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优秀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深度化的阅读目的。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自主探求阅读方法,走入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源源不断的产生动力去自主阅读,才会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慢慢走入深度学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阅读兴趣: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质疑,鼓励学生在个性阅读中产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只有解开谜题,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两小儿争辩什么问题?”“两小儿为什么要辩论?”“两小儿辩论的结果怎么样?”……无需老师再导,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询问。
  (二)时刻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兴趣和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产生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小羊对于狼的找茬作出了据理力争的反应?狼昵?它是怎么应对的呢?小羊的做法有用吗?小羊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你能估计一下它的命运吗?”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去变更思路,由结果去设想原因。经过读文和思考,学生已豁然开朗,得出结论:像狼这样的坏家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小羊的说理是毫无作用的。老师再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小羊和狼这两种动物的不同本性,更深了解其内心和命运,感悟课文主旨。
  (三)学生在阅读中,提示学生对文本的重点、难点及精彩处做体悟式批注,学生的批注教师要及时给予有价值的评论,这样才能进入深度阅读。如学习《少年闰土》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来,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这段环境描写让学生自我阅读并写批注,有学生写:这段描写真是扣人心弦,通过这样精妙的文字表述,我脑海中也出现了一幅美妙的画面,真想走进故事中,也做一回那时的闰土。教师评价:你的批注讓老师感受到点评文字也能这样的精彩,认真读书后,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就是不一样,这样真实,让人惊喜……教师通过这种激励式的各种点评,加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展示,伴随着评点内容不断深入化,使学生更加深入文本,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浓厚感情,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做到自我发现,从而进行有感情,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对相关阅读内容进行个性研读,鼓励学生扩展阅读,教师帮助学生提炼出适合学生的个性阅读方法,获得语文素养是点点滴滴的时间聚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乐趣。
  二、 关注学生阅读过程,让阅读活动深度化
  阅读过程就是课堂教学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知活动,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必须改变教师身份,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现在的课堂引导者、服务者。深度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翁的姿态,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思考、深度参与,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和谐课堂,课堂上合作交流融洽,深度阅读,取决于运用有效的方法围绕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连贯性、激发思维和情感的有深度的教学活动,阅读中的对话,尤其是追问式的问话,对课堂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讨论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鼓励问题生成,这种互动式教学也是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同时, 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动学习,达到阅读教学目的。深度学习,不是班级中精英学生才能拥有的学习挑战。“因材施教”“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应真正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一处教学细节。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不再统一学生的阅读目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体验。
  如:在教学《桥》时,这是一篇微型小说,阅读时学生顺着情节往往粗枝大叶读完,对其中的文本内涵不甚理解,难以对文章的深刻意义深入思考。教师应抓住词句展开对话,分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教师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交流汇报阅读感悟,而教师要注意到能力弱的学生将讨论焦点放在了情节上,能力强的学生着重讨论文本的主旨。   三、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具有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需要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审美鉴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阅读教学在文学审美鉴赏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是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而作为语文中文学艺术的鉴赏或创作中最重要的审美内容之一,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推动作用。一个有审美情趣的人能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受世界之美好,生命之可贵。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使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之一。阅读教学是发展审美的重要桥梁,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更是审美的重要途径:学习《草原》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丽自然风光及蒙汉同胞民族情谊;《花之歌》感受到四季花开花落的美景、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感悟到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出了恬静自然、优美如画的乡村夏夜及作者的喜悦欢快之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文本内容渗透审美教育,深度探究,升华对文本的审美理解,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审美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文学知识来实现,教师要把语文课堂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彩虹桥,在品读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享受文字带来的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以语言为抓手,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实施。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赏析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起点。 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等。所以,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深刻品味和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去探寻作者心底真正的表达意图和深刻含义,才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刻阅读,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语文审美鉴赏教学中,比较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审美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如: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引导学生品味体会作者描写丁香花写意式的美,引导学生从文字的美联想到人生的经历,从而对文本有了新的领悟。提升审美鉴赏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传承文化,体悟深度阅读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种文化,语文课本更是不乏文化精神的经典作品。古诗词中,我们感受深厚文化精髓的无穷魅力;《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传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所以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认同,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这种文化熏陶应该是深刻的,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寻思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滋润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内在世界,充盈学生的思想。教师根据课程资源,为学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创设良好的、多样的环境。如谈到亲情时,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同题材、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把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及相同的情感表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文化内涵的挖掘是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要因材施教,要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创设良好的、多样的环境。并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丰富的课堂文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出科学的活动方案,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小学生更全面、多方位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能够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从而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小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激励小学生积极深入探索优秀文化。
  五、在深度学习的模式下,通过专题单元提升学生思维
  现代知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就其結构而言,都可分表层和深层结构,表层的认识是浅层的、肤浅的。只有进入深层学习,才有可能形成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只有进入深度学习才能促使思维水平的提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阵地,但是浅层阅读的存在致使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遭遇困难,过度自主阅读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固守自身的经验而使停留在浅表层上,教师教学目标的引领难以使学生突破所知所感,无法走进文本深处,难以体会语文文字的丰富内涵。为了更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设计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落实常规性格目标,完成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通过专题单元整合,明确单元阅读主题,制定阅读方法,深入浅出,引领学生既达到阅读目标,又提升思维。
  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围绕“走进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有两篇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还有两篇别人写鲁迅的作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学习这四篇文章,旨在通过不同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让学生走近鲁迅,感知其人格魅力,体会其精神境界。但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所以在本专题单元学习中,语文要素要有序推进,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上展开教学,运用迁移方法,借助相关资料,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基础上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对鲁迅产生兴趣,从课内走到课外,阅读其他关于鲁迅的作品,使阅读得到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既扩大阅读面,又提高阅读品位。
  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更好的进行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挖掘教材,避免定势思维,用好课文,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保证教学方法的得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文本,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所以,深入阅读,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加强学生对各种文化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王焱.建立师生课堂对话的“云平台”——谈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3).
  [3]向博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查静.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9(30).
  [5]邓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整合型教学设计研究[D].喀什大学,2018.
  [6]马艳红.基于课堂教学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内蒙古地区准格尔旗S小学五年级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is stepping into a new era of core literacy. The curriculum concept of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2011 Edition)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all students must be oriented to achieve basic Chinese literacy. It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Chinese teacher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ut also the basis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cultivate the core quality of subjects. Deep learn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was first proposed in 1976 by Swedish scholarsphilenceMarden and Roger selger. Advocating deep teaching, preventing the superficial teaching knowledge and the superficial thinking of students, is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deep learning; core literacy
  [責任编辑:王 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7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