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有悠久的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综合种养的国家[1]。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可以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种养协调发展[2],是当前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努力,从原来单一的稻田养鱼发展出养虾、养蟹、养蛙、养鸭等诸多成熟模式,稻渔综合种养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三减”,提升了水稻品质,获得了动物产品,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3]。据统计,全国稻田面积中仅有5%正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仍有广袤的稻田亟待开拓利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对以上几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以简单的介绍,以期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参考。
  1 稻田养鱼模式
  1.1 田间改造工程
  选址加固:选择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为杜绝田鼠等打洞及大雨冲垮田埂等风险,在平整稻田时加宽、加高、加固夯实田埂,一般埂高40cm。单个稻田田块面积以5~10亩为宜。
  开挖鱼沟:鱼沟形状开挖的位置、数量、应根据自然地形而定,一般可挖成田字、十字、目字形等形状,沟宽30cm,深30cm。鱼塘深0.8~1.0m,鱼塘和鱼沟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鱼沟应向鱼塘方向倾斜连接,以利水浅时鱼游到鱼塘里栖息。
  进排水口:在适当位置设置进排水口,一般在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安装拦鱼栅,可用木框拦鱼网,为了防逃,前期安装密眼网,后期换成较大网目的网片。经常清理拦鱼栅上的杂物,保证进出水流畅。
  1.2 放养品种选择
  鲤鱼、柳根鱼、鲫鱼、泥鳅等常规养殖品种均可投放养殖。
  1.3 苗种投放
  在稻田完成插秧后20d左右开始放养,可放养春片鱼种养殖成鱼,也可放养大夏花养殖鱼种。放养规格没有严格限制,可根据不同的放养品种来确定放养规格。
  1.4 日常巡查管理
  适时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适时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同时可根据浮游动物等饵料生物的培育情况施用渔肥。
  饵料投喂:在生物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定期投喂人工饲料,饲料品种及投喂量根据放养鱼类的生长特点确定。也可加设灯光诱虫装置来诱捕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控水: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调控水位,同时兼顾养殖鱼类的生产特点。
  巡查:定期检查田埂,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和夯实;注意维护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
  1.5 病害防治
  水稻如发病,尽量选择对鱼类毒性小、药效好的农药,如井冈霉素、杀虫手、托布津等,施药时把稻田的进出水口打开,让田水流动,先从出水口一头施。药物应尽量喷在稻禾上,减少药物落入水中,提高防病治虫效果,减低农药对鱼类的危害。鱼类放养前可用3%的食盐水消毒15min,种养期间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定期检查鱼体,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2 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
  2.1 稻田改造工作
  稻田选址:养虾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保水性好的稻田,一般单个田块面积为10~15亩。
  筑埂挖沟:田埂要加宽、加高、加固,高度达到0.8m,宽度达到1m,并夯实;田埂内侧四周挖环形沟,宽2m、深0.8m,在田中间开挖“十”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0.5~1m、深0.5m。环形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10.0%。
  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要设置防逃设施,用密网围住,以防小虾逐水流而外逃;稻田田埂上要设置密眼网片防逃设施,下端埋入土中20~30cm,土上部分高60cm并以90°角向内倾斜。
  2.2 苗种放养
  在水稻返青分蘖后放养,选择体质健壮、躯体光滑、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的小龙虾虾苗进行放养,规格为1~2cm,放养密度为10000~15000只/亩。
  2.3 日常管理
  控水:水质应符合健康养殖要求。平时根据水稻生长特点调节水位,同时结合温度变化调节水位以兼顾小龙虾的养殖;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要避免重金属污染水源。
  投饲:按照“四定”的投喂原则适当投饵施肥,以提高养殖产量。
  巡查: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及时修复,以免造成损失;及时发现及清除田内敌害生物。
  2.4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以防为主。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病死虾,一旦发病对症治疗;小龙虾对农药敏感,当稻田发病需要施用农药时,要提高水位,施药后立即换水。
  3 稻田養蟹模式
  3.1 稻田改造
  稻田选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地势平坦、进排水方便、没有污染的稻田,一般以5~10亩为宜。
  稻田修整:将田埂加宽到1.5~2m, 加高到50~70cm, 在池埂上用塑料薄膜建高50cm的防逃墙,进排水口加设防逃网,以便防逃;在田埂内侧挖一条30~50cm 宽、20cm深的沟,以便河蟹躲避天敌、避暑休息。
  3.2 苗种放养
  在插秧结束10d后放养蟹苗。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活动力强、健康无病的优质蟹种进行放养,规格为160~180只/kg,放养密度为500只/亩。
  3.3 日常管理
  投饲:采用动植物结合的混合投饲方式进行投喂,根据水质情况、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掌握投喂次数及投喂量。
  调水: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灵活控制水面高度,定期换水,一般每周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勤换水,换水时水温差距不宜过大。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施药后应立即改换新水。
  3.4 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放养蟹苗一周前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   4 稻田养鸭模式
  4.1 稻田改造
  修建鸭舍:修整田埂,在田埂上修建鸭舍,鸭舍大小及形状根据田埂走向确定,数量以能容纳下所放养鸭子休息为宜。鸭舍内要保持干燥、保温。
  防逃设施:在田埂上设置防逃网将稻田包围,防逃网采用密眼聚乙烯网,防逃网地面高度70~100cm,埋入地下20cm,每隔1.5~2m放置一个支撑杆以固定防逃网。
  挖沟:在稻田内开挖宽40cm的沟渠若干条,以供鸭子休息戏水。
  4.2 放养品种
  所有商品鸭养殖品种均可。
  4.3 苗种放养
  水稻返青后投放雏鸭。雏鸭以20~25日龄、规格150~200g为宜,选择体质健壮、健康无病且经严格免疫接种后的雏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10~40只/亩为宜。
  4.4 日常管理
  投饲:根据水稻田中动植物饵料的情况,灵活掌握人工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如有条件也可加设灯光诱虫装置来诱捕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调水:在保证所挖沟渠常有水之外,水深的调节按照水稻生长的需求调节即可。定期换水。
  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
  巡查:定期查看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复;设置灭鼠等设施,清除雏鸭天敌生物。
  4.5 病害防治
  经严格免疫的雏鸭在养殖期间一般不会发病,一旦有病害发生要及时对症下药;如水稻必须施用农药,可将雏鸭赶进鸭舍,待施药换水后再放出。
  5 稻田养蛙模式
  5.1 稻田改造
  稻田选址:稻田选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地势平坦、进排水方便、没有污染的稻田,一般以10~20亩为宜。
  稻田修整:将田埂加固,稍加宽加高;在田埂内开挖3~4个水坑,坑深0.5~1m,在其上方搭设遮阴棚,坑与坑之间有水沟相连,水坑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
  防逃设施:用塑料薄膜在田埂周围架设防逃设施,地面高度lm左右,向内稍倾斜,地下 埋入20cm,进排水口也要加设防逃网。
  5.2 放养品种
  田蛙、牛蛙、青蛙等商品蛙品种均可。
  5.3 苗种放养
  在水稻插秧10~15d后放养幼蛙。放养规格为5~10g/只,放养密度为100~200只/亩。
  5.4 日常管理
  投饲:可根据幼蛙的生长情况适时投喂鲜活饵料,如:蝇蛆、黄粉虫、蚯蚓等,也可加设灯光诱虫装置来诱捕昆虫动物性饵料。
  调水:按照水稻生长需求调水即可,注意水坑中的水也要定期彻底更换。
  巡查:定期查看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复;设置灭鼠等设施,清除雏鸭天敌生物。
  5.5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以防为主。加强日常管理,一旦发病对症治疗;当稻田发病需要施用农药时,要提高水位,施藥后立即换水。
  参考文献:
  [1]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J].中国水产,2020,(1):16-22.
  [2]陈孝合.稻渔综合种养引发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养鱼,2019,(10):1-2.
  [3]饶晓军.稻渔综合种养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9,(15):29-31.
  (责任编辑:孔令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9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