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临床中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该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患者的生活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对近年来临床中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的相关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了解该病治疗的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
  (VAP)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医学简称,其英文全称是(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该病的发生是患者接受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治疗后产生的并发症,通常在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48h后在院内引发的感染情况。当前医学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注程度较高,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同时患者的死亡率也不在少数。因此,为了降低呼吸机肺炎的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中应该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以便对病情进行良好的控制。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据相关文献报道得知,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介于5%~68%之间。当患者的下呼吸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后,那么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该病发生的常见原因与患者吸入微生物有关。另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受医院环境的影响,同样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据相关数据统计,患者接受气管插管48h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高达20%左右,由此可见,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较多,需要对各个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处理,才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发病机制的分析,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1.1 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
  由于患者接受气管插管的时间越长,其发生VAP的风险越高。因此,临床中对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评估和数据记录,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停机指征,选用恰当的以镇静、催眠为主的镇静药物使用,每天间断停用,通过以上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对住院时间的减少有着积极作用。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对照的研究得知,将部分患者分到观察组实施每日唤醒的措施,另外一部分分到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相比观察组患者不仅ICU停留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也得到了有效的缩短,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
  1.2 口鼻腔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的预防
  当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或插管治疗时,其声门的功能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声门的关闭功能丧失,这种情况下,病原菌、微生物会通过口咽部侵入下呼吸道,同时胃内反流也会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这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据相关研究表明,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干预,能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其发生率,同时还能够减少流感嗜血杆菌及格兰阳性菌的感染。在对患者持续吸引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吸引压力,30 mmHg对分泌物的吸引作用最佳。
  1.3 口腔卫生
  想要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必须对口腔卫生提高重视,这也是提高预防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相关研究表明,牙菌斑上的细菌也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还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清理,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且对VAP发生率的降低有着积极作用。使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清理,提高口腔中的卫生程度,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适用性较高。当前,在机械通气患者接受口腔护理的过程中,氯己定的应用价值较高。
  1.4 管理器官套管
  以往对气囊应用的研究中提出,定时进行气囊放气和充气,对气管黏膜血流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气管黏膜的损伤。当前研究与之前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差异,认为无需对气囊定期充、放气,主要是气管黏膜不会在放气后立刻恢复局部血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无误吸的风险增加。另外,为了减少误吸风险,可使用高容低压套囊,并将其压力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使气道完成封闭,避免误吸,而且还起到了气道黏膜缺血损伤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有利于VAP发生率的降低。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还包括气管套管持续存在细菌或细菌聚集。
  1.5 活动与体位
  合理的体位能够防止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的现象发生,比如半卧位,该体位能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预防作用,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病率的减少有着积极意义。这一点存在明显优势的患者是接受肠道营养的患者。然而有研究发现半卧位对气道内细菌的定植物无法阻止,虽然如此,但临床中对该方法的认可程度仍然较高。在患者体位的改变中,可借助动力翻身床顺利完成,并且对分泌物的引流有着促进作用,能够实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虽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所需费用较高,无法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2 治疗进展
  当前临床中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常使用抗生素、免疫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以上治疗方法中,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方法。
  2.1 治疗原则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对于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方法而言,抗感染治疗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就抗感染治疗的原则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临床中要早期进行抗生素治疗。其次,对实地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进以及相关变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了解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知道抗生素的使用[2]。再次,治疗前,需要收集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并对其进行培养,根据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为了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要对疗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应该制定耐药性的防范措施,比如在危险因素的纠正中,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如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处于危重阶段,导致病情发生的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比如常见的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针对异常情况的治疗,许多临床医学研究人员表示,可采用“猛击”措施。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首先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2.2 集束化方案的治疗
  当前随着研究的深入,由手卫生、床头抬高、每日唤醒、脱机拔管评估、消化道溃疡预防、静脉血栓预防及口腔护理组成了新的集束化方案有效减少VAP发生。
  2.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治疗指导
  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治疗中,采用抗菌药时,要对患者的血清CRP进行观察,若CRP出现持续增高现象,说明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而且具预后情况而言,此类患者往往预后较差。PCT和CRP相比,其特异性较高,但PCT能够对细菌感染的控制情况以低水平表达反应的方式完成[3]。
  3 讨 论
  综上所述,VAP的引发机制较高,临床中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预防,同时还要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从而提高VAP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张文英,刘海鹏.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01):157-160.
  [2] 陈 晏.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优化与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
  [3] 刘燕玲,吴鸿雁,吴淑红,王俊峰,陈杭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致病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9):655-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3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