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肠道菌群改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脂肪性肝炎患者影响。方法:选取肠道菌群之中五种代表性细菌来培养与计数,选择32名健康成人(参照组),32例单纯性非酒精性的脂肪肝患者(试验组A)以及3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的肝炎(NASH)(试验组B)患者,对三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之中五种细菌数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试验组B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与试验组A、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NASH 患者有革兰阴性杆菌的过度生长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证明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参与NASH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肝
  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而(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NAFLD疾病进展关键性阶段[1]。目前,NAFLD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在很多致病的因素中,肠粘膜的通透性变化、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与细菌移位等都会引发疾病。本文着重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脂肪性肝炎患者影响。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选择32名健康成人(参照组),32例单纯性非酒精性的脂肪肝患者(试验组A)以及3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的肝炎(NASH)(试验组B)患者。其中,参照组中有18名为男性,有14名为女性;所选人员年龄跨度在27-71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是(472.81)岁。试验组A中有17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有1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的跨度在26-72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是(483.04)岁。试验组B中有18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有1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的跨度在26-71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是(483.15)岁。三组研究对象中常规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接着进行下文的比较。
  1.2 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两份新鲜粪便标本置于无菌小瓶以及无氧小瓶中,然后送到至实验室肠道菌群中检测,称0.5克新鲜粪便与4.5毫升0.9%无菌氯化钠的溶液,根据10倍连续的稀释方法稀释到10-9。然后取50微升10-1、10-3、10-5、10-7、10-9稀释液接种至选择性的培养基之上。在肠道菌群中选择肠球菌与肠杆菌两种,同时选择乳杆菌与双歧杆菌两种厌氧菌与酵母样真菌来培养。肠球菌将羊血平板当做培养基,肠杆菌培养基为兰琼脂的平板,而真菌使用沙氏的培养基,将BS血琼脂的平板当做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应用MRS营养的琼脂。把需氧菌放置在35℃孵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是24小时,把酵母样的真菌放置在25℃孵箱进行培养,培养的时间在48-72小时之间,应用抽气与换气方法来培养厌氧菌,培养时间为48小时。最后通过ATB半自动的微生物鉴定体系鉴定细菌。
  1.3 统计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本文试验所得数据统计时,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20.0,同时深入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平均数±的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应用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整个比较过程分别应用t、x2进行检验,如果数据比较以后,差异比较显著,证明有统计的意义,用P<0.05来表示。
  2 结果
  试验组B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与试验组A、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组A、试验组B酵母样的真菌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人类的正常肠道菌群主要包含厌氧菌、需氧菌以及兼性厌氧菌,通过30属500种共同组成,低微生态的系统[2]。在正常的大肠中,每一克粪便约含有1010个微生物,大便正常的菌谱中常驻菌高达90%,各种菌群之间是按照特定比例进行组合,可以互相依存与互相制约,在量与质上可以形成生态的平衡[3]。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指出,肝病发生发展和人体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病理的状态下,肝脏与肠道的微生态可以互相影响[4]。本次研究中显示,试验组B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与试验组A、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组A、试验组B酵母样的真菌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综上,NASH 患者有革兰阴性杆菌的过度生长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证明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参与NASH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英,赵春凤,于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7(09):170-171.
  [2]温晋锋,叶国良,张海霞.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3-15.
  [3]朱超慧,吴凯,刘淑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J].传染病信息,2014,21(06):361-363.
  [4]沈峰,陈建能,郑瑞丹.应用454测序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差异[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6(02):145-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1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