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变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变化分析。方法 2018年10—12月间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中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进行实时定量PCR,并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者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四种菌属的拷贝数均低于对照组,FBG和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FBG与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呈负相关(r=-0.420、-0.541、-0.658),HbA1c与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呈负相关(r=-0.399、-0.507、-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其中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与血糖代谢存在一定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关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1(b)-0049-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机体多发生糖脂代谢紊乱,导致患者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与遗传、环境、饮食、运动以及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研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的重点[2-3]。该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变化,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依据。现分析2018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该院治疗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近1个月服用过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2.64±7.93)岁,病程2~17年,平均(7.63±2.18)年,并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3.38±8.0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①肠道菌群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于早晨采集粪便标本,放置于密封的储存盒内,取0.2 g粪便样本,根据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iangen公司)说明书要求,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置于-20℃保存。将制备的细菌基因组DNA中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四种菌属进行实时定量PCR,四种菌属的引物序列参考相关文献[4-5],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 min,然后进行40个扩增循环(95℃30 s,退火温度40 s,72℃30 s),72℃延伸5 min。每个粪便标本均测量3次,取平均Ct值,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该菌属基因拷贝数,并经Log10转化后表示每克粪便肠道菌属的数量。②血糖指标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布进行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菌群和血糖指标
病例组患者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4种菌属的拷贝数均低于对照组,FBG和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例组患者细胞菌群和血糖指标的相关性
病例组患者FBG与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呈负相關(r=-0.420、-0.541、-0.658),HbA1c与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呈负相关(r=-0.399、-0.507、-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HbA1c等血糖指标与消化链球菌属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患者由于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常累及心血管、神经、肾脏、神经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对家庭和社会均造成较大负担[6]。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饮食、运动以及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肠道菌群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可通过调节机体胃肠道运动,参与维生素的生成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等过程,同时具有生物屏障保护作用,抑制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和感染,在提高免疫功能及抵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8]。消化链球菌属是革兰阳性菌群,主要存在于人体口腔、肠道以及女性生殖道,与机体部分组织和器官的感染有关;柔嫩梭菌属是人体肠道内最常见的菌属之一,具有调节能量代谢作用,并可通过抑制T细胞生成和活化,发挥抗炎症反应功能;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是重要的肠道有益菌,可有效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素的分泌,抵抗外来致病微生物的的入侵[9-10]。 该研究发现,病例组患者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4种肠道菌属的拷贝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1],说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机体肠道菌群紊乱存在一定关系,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导致体内多种肠道多肽类激素的分泌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肠道黏膜的渗透性,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可将导致机体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并对能量代谢造成影响,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同时该研究还发现,病例组患者FBG与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呈明显负相关(r=-0.420、-0.541、-0.658),并且HbA1c也与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呈明显负相关(r=-0.399、-0.507、-0.624),这与以往研究相符[12],也进一步说明上述3种肠道菌属拷贝数的降低,将对血糖代谢造成影响,诱导血糖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其中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与血糖代谢存在一定关系,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婷婷,鲁一兵,丁大法,等.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9):717-7203.
[2] 王敏君.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4):197-198.
[3] 牟严艳,叶中慧,林梅珍, 等.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 2019, 22(4):196-198.
[4] 臧文娟,李艳琴,李彬春,等.糖尿病患者肠道中4种重要菌群的定量分析[J].食品科学, 2015, 36(11):208-214.
[5] 徐珂莹,归崎峰,杨云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厚壁菌群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2):195-198.
[6] 顾子良,王洪东,朱大,等.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38(4):254-256.
[7] 张海平,李微,李瑞英,等.益生菌发酵乳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8,40(5):454-458.
[8] 马巧灵,张发,刘朝芹,等.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1):1361-1364.
[9] 赵先群,张雪松,刘晓政, 等.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8):725-728.
[10] 耿琳,闫朝丽.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0):2034-2038.
[11] 李雷,杨云梅,吴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 11(5):316-321.
[12] 馬苏娴,张锐锐,王苏,等.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7,57(16):20-23.
(收稿日期:2019-1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10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