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婷

  摘 要:为了顺应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财政部门在2015年陆续出台了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在2019年正式履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管理模式。这对于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以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作为牵引,逐步改进和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本文以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为理论基础,分析高校优化预算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管理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使高校预算管理框架体系更加完善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更必然会影响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尤其是处于高校经济活动最前端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要以新制度为依据,尽快做好调整和改进工作。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建立两大会计核算体系,即预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并将这两大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对应衔接,实行平行记账。这意味着只有资金流入和流出账户,高校才能安排收支预算,进而倒逼高校将全部的收支纳入预算范畴之内,切实执行预算方案,从制度上防范资金配置与预算执行“两张皮”的现象,也有效避免了虚增预算、赤字预算、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同时,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双分录”的计量要求,也可以确保预算编制内容更加细化,为后续的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环节提供数据依据。
  (二)确保高校预算项目库构建落地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各项预算数据精确真实,但高校普遍采用“先配置资金、后配置项目”的预算管理模式,这与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矛盾。伴随着新制度的逐步深入与推进,构建完善的预算项目库对于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要。高校在预算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式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建立预算项目库,并放置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当中,以预算项目申报、预算方案审核、预算计划执行、预算绩效考核作为预算项目管理体系的全生命周期环节。通过对预算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动态监督,以项目和部门为两个重要维度开展预算监督工作,切实保障高校的预算执行率。
  (三)提高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方法,对各项经济事项开展成本核算,合理区分单位管理费用及业务活动费用科目,对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等经济项目进行核算,并纳入业务活动费用范围之内;同时,高校还需要结合收付实现制全过程追踪各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为后续的预算执行和考核提供数据基础,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推进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
  相较于市场上的一些企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晚,且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甚至部分教育资源稀缺的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并没有考虑到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新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改革要求。而新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各高校需要“及时调整和升级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高校必须要立足于信息化背景,从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两个维度考虑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结合问题,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优化预算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关键任务,就是以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为基础,联系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以预算申报、预算编制、拨款下达、预算执行、执行分析、绩效考核作为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确保预算管理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实现预算申报、业务申报、用款计划申报、经费拨款调整、支出明细调整等功能;同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依据业务性质和预算项目制定差异化的预算申报模板,尤其要注意专项预算经费申报的规范性,以高校管理需求为主,确保预算申报系统能够满足人员经费、专项预算以及公共经费等明细内容的申报。其次,基于新制度要求,高校需要通过统一项目科目的方式加强预算项目与财务项目之间的联系,并强调项目责任人、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既要保证各项信息及时对接共享,还要实现预算项目跨时间、跨维度开展跟踪、统计、分析以及决算工作。最后,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集成方面的作用,将预算管理系统与高校的会计核算系统、工資结算系统、个人收入系统、收费系统等进行端口对接,各系统数据可以互通共享,在预算编制环节可以自动获取缴费信息、收支信息、工资信息以及个人收入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系统独立运行、数据传输时效性差、报表取数复杂等问题,满足预算编制精细化的要求,也能够实现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高度融合。
  (二)构建“双维度”预算管理框架体系
  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要求高校引入差异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构建“双维度”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例如:高校的业务收支预算由业务部门依据业务活动需求及现金的收付实现为基础,提前编报业务预算;财务部门则需要依据业务活动收支预算,综合考虑高校的筹资规模、投资计划、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应收账款周期、应付账款周期等因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开展财务预算编制。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将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范畴,并区分全口径的预算收支内容。其中,全口径预算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年度结转等;全口径预算支出包括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公共支出、工资支出等,还需要考虑在预算支出额度提取一定的备用金支出比例,用来应对突发事件。此外,高校还需要考虑到会计核算与预算绩效考核的需求,建立灵活的预算细化机制,即细化预算报表说明,依据新预算法的要求对预算内容按照功能、经济性质等进行分类编制,增设基本支出科目、项目支出科目、功能支出科目、经济分类科目等,以经费来源、归口部门、使用部门、现金流入等指标进行细化,丰富预算编制的内容,也能够推进预算管理多维度体系建立。   (三)设置预算项目库
  预算项目库是高校联系资金、业务、单位及社会的载体,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项目开展基本特征,设置预算项目库。首先,高校应当以年度为单位,通过提前论证和筛选确定合适的项目,生成预算项目备选库,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指导预算资金支出方向;其次,高校要做好预算项目排序工作,设置项目绩效评估指标,删减低效或风险较大的预算项目,实现对高校支出结构的重置;最后,下一个预算年度需要编制预算时,不需要对预算项目进行重复填报和论证,可以直接在预算项目库进行跨年度预算申报,自动滚动到下一个预算年度的项目库当中,由此减轻重复录入项目信息的工作量,提高预算申报效率。通过设置预算项目库,实现对预算项目从申报、执行到评价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高校预算管理程序的规范化。
  (四)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
  针对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支出、輕管理”的问题,高校应当主动建立细化且可量化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式,将高校的一切管理活动细化为财务、服务对象、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这四个维度。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层面,财务维度应当重点考虑收入增长率、财政拨款增长率、自筹资金增长率、收支预算执行率、政府采购执行率、教育支出占比增长率、科研支出占比增长率、资金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服务对象维度应当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职能入手,指标包括教职工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社会影响力、教育部学科评估得分等为主;内部运营维度指标内容包括师生数量比、生均教学资源、教学生国数量、科研专利成果数量、竞赛获奖数量、师均科研经费等;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内容包括教职工培训次数、教师晋升率、高级职称比率、精品课程增长率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应当了解现行制度对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工作的影响,抓紧改革契机,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全面改进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向红. 浅议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的预算管理[J]. 中国总会计师, 2019(6).
  [2]高建慧. 政府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研究[J]. 商业会计, 2019(19).
  [3]郑赟赟.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J]. 当代会计, 20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9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