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艾箱灸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艾箱灸于不全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方法 研究收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模拟红蓝双色记号笔由1-40数列分布均分病例,40例予以常规治疗,40例联合艾箱灸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实验组排气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疗效判定有效率97.50%(39/40),对照组疗效判定有效率80.0%(32/40),差异显著(P<0.05)。结论 艾箱灸于不全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于证候转归有显著增益效果。
  【关键词】艾箱灸;不全性肠梗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2
  不完全肠梗阻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临床发病与生活、饮食具有高度关联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饮食多元化改变,临床不完全肠梗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临床学者高度重视。临床学者于不完全肠梗阻治疗中发现,单一西医治疗远期疗效不佳,具有较高的复发几率,且长时间用药诱发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价值受限;单一中医药治疗,药物起效较慢,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无显著增益效果,开展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课题研究价值。随着我国传统医持续发展,中医特色疗法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不断推动我国现代中医持续发展,艾箱灸被确立起来,其临床操作简化传统艾灸流程,操作简单,为临床医学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现研究笔者为提高不完全肠梗阻临床治疗质量,辅以艾箱灸治疗方式,特收集80例患者进行平行分析,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收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模拟红蓝双色记号笔由1-40数列分布均分病例,一组40例,男女22/18例,年龄中间值(43.02±1.41)岁,一组40例,男女20/20,年龄中间值(42.91±1.39)岁,统计分析2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基线资料(P>0.05),提示可于下文假设分析。
  纳入原则:(1)研究收集的80例患者均满足《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1]中对不完全肠梗阻的中医判定依据,患者入院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2)研究开展征求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项目知情,授权病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排除原则:(1)神阙穴部位及周围皮肤损伤患者,不符合艾箱灸开展指征;(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恶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2组患者确诊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实施禁食,开展体液补给、水电解质纠正、胃肠道减压、场外营养支持及酸碱均衡等,予以患者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艾箱灸治疗,取患者神阙穴,采用我院统一规格艾箱灸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呈平卧位,将艾箱灸距离皮肤2 cm左右放置于神阙穴上,以局部温热为宜,持续灸治15~20 min,每天治疗2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 d比对有效性。
  1.3 评价标准
  依据《中医证候辩积分量表》[2]對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症状积分进行评估,统计患者排气用时;于患者治疗后予以患者X线检查,结合症状、体征转归情况评估有效性,若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X线检查无改变,则为无效;若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X线检查轻度肠管胀气,则为有效;若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X线检查无异常,则为显效及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x±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x2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排气用时
  实验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实验组排气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2组有效性分析
  实验组疗效判定有效率97.50%(39/40),对照组疗效判定有效率80.0%(32/4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肠梗阻主要为肠道功能性障碍,无法蠕动肠内容物,诱导的一系类生理及病理改变,临床依据其梗阻情况将其分为不完全肠梗阻及完全肠梗阻;基于临床医学发展限制,现代西医针对肠梗阻无特效药物治疗,以灌肠、禁食为主要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不佳[3]。我国传统医学无不完全肠梗阻疾病记载,依据其腹胀、腹痛、肛门排气障碍及胃肠道反应等,将疾病纳入“便秘”、“腹胀”、“关格”、“腹痛”等范畴,认为疾病发生主要是由于肠道内湿热蕴结,肠道气机失调,长期以往耗损肠道津液导致,主要与机体脾胃运化失司相关,其临床诱因较多,与内伤饮食、劳逸过度、七情失调、外感寒热、虫积等相关;因肠道传导失司,无法助气下行,导致肛门闭气,不通则痛,导致腹痛等症状;临床主要治则以理气运脾行壅、通里攻下、清热利湿解毒为主[4]。艾灸作为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其临床开展以调理肠道气机,疏经通络、温阳止痛的作用效果;神阙穴为机体主要穴位,其临床主治泌尿生殖系统、胃肠疾病,艾灸神阙穴可起到加速局部血运、扩张毛细血管、行气活血、温经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艾箱灸局部刺激神阙穴,因其为任脉之穴,可起到培元固本、调脏腑的作用,深层组织含有较多的血管的神经,且因局部生理解剖学特异性,无脂肪覆盖,温热传导较快,临床操作简单,温热效果恒定,增加神经刺激及传导,起到软坚散结、疏通经络,助气机下行,促使肠道蠕动,改善肠梗阻情况。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实验组排气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疗效判定有效率97.50%(39/40),对照组疗效判定有效率80.0%(32/40),差异显著(P<0.05);辅助艾箱灸效果疗效更佳。
  综上,艾箱灸于不全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于证候转归有显著增益效果。
  参考文献
  [1] 苑清国.祛瘀渗湿汤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5):112-113.
  [2] 葛孚旭,李万胜,王敬宝.祛瘀渗湿汤联合艾灸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12):121-122.
  [3] 梁 超,郑丽平,张宇静.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癌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12):49-50.
  [4] 相文芝,李 颖.中药湿热敷联合神阙穴位温灸在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4):6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1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