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省云龙县农产品行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云龙县自然条件优良,农产品特色鲜明且种类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农产品行业虽然在政府支持之下已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距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具有有很大差距。该文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云龙县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结合当地特色提出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区域品牌战略与电商集聚平台,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政策帮扶;集聚优势;电子商务;区域品牌;云龙县
  罗培圣,周 晔,田 霖,等. 云南省云龙县农产品行业发展研究[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12-13.
  一、云龙县农产品行业代表企业发展现状
  1、诺邓火腿厂
  云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宣威火腿、鹤庆的圆腿和白族的诺邓火腿。诺邓火腿是云南省大理州的名特食品,2012年5月14日,因为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被报道,诺邓火腿的知名度得到爆发式的增长,引起了全国消费者的购买热潮。纪录片中一腌好几年的诺邓火腿、和水稻一起生长的稻花鱼、高原上神秘的松茸,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1]。诺邓火腿厂在各类农产品展销会获得多项荣誉,是云南省和中国“著名商标”,是当地代表性火腿加工企业。
  该厂腌制的独特工艺结合当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殊环境气候,使火腿可长时间晾挂,“隔年火腿”可以晾挂3-5年。选取诺邓盐进行腌制,该盐钾元素含量较高,穿透能力强,没有一般腌制食物时会有的苦味。火腿厂与云南大学合作,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火腿加工工艺,开发了盐泥火腿腌制方法。盐泥火腿腌制法不仅可以防止脂肪氧化,还有存香除盐的功效。未来还将开发将目标菌群直接喷洒在火腿表面的新型技术,将发酵时间大大缩减至1年,增加火腿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天池林果场
  天池林果场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村,海拔20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800 mm,群山环绕、日照充足、空气清新,适合林果业发展。该厂占地约1200亩,种植总棵数约26000棵,是天池村最大的林果场,主要种植品种为麦地湾梨。麦地湾梨每年3月份开花,10月中旬成熟,是云龙县特有的特晚熟耐储藏优良品种[2],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口感微酸嫩脆,梨香浓郁。
  得益于灌溉技术与相对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对1200亩林地施肥只需30人左右一天内即可完成。林果场于2013年建成7个先进气调冷库以保证鲜果储存。为丰富公司产品线,天池林果场已与云龙县丰农公司签订合同,将麦地湾梨销往丰农公司制作梨果汁饮料等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以及北京等地。其中上海方面销售主要依靠产业对口帮扶以及员工福利购买,广州和北京渠道则由企业开拓,另有部分出口缅甸。销售方面总体供不应求,渠道稳定。
  3、大栗树茶厂
  大栗树茶厂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宝丰乡,是以种植、收购、加工与销售高海拔有机绿茶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元制茶企业。茶厂产业化模式强调“公司+基地+农户+品牌”四方联动机制,2020年茶厂投产茶园面积将达27000亩,产值达到2亿元。
  目前茶厂主攻现有产业链深化创新改革,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在茶叶种植层面联合科研机构改良品种;在茶叶加工层面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γ-氨基丁酸绿茶对产品的附加值等。
  茶厂在云南省具有完善的多级销售服务系统,配合少量全国网络销售。2012年通过与华裔外商合作,成功进入法国和斯洛伐克等欧洲市场;2018年初,产品成功进入俄罗斯。
  4、丰农公司
  丰农公司主要经营五谷杂粮制品与中药材两类产品,以纹党参种植产业带动当地高寒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已成功在云龙县发展纹党参种植面积达3万亩,并在云龙县建成“云之味”高原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百草园”育中药材种苗繁育科普基地等多个大型种植基地[3]。经过2年多发展,纹党参种植采挖周期由2年缩短到1年,种植密度由1.6万株增加到4.1万株。
  目前销售的主要模式为“电子商务+展销中心+农特产品+企业农户+消费者”,产品销售以B2B为主,客户主要来自上海-云龙扶贫政策定向对接。线上方面,公司拥有京东商城云龙扶贫馆、微信商城云龙县高原农特产品、“云之味”网商等电商销售平台,通过与当地农产品企业达成供销代销合作,销售大栗树茶、麦地湾梨、诺邓火腿及本公司产品。线下方面,丰农公司开办“云之味”绿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并在上海开设展销店,实施云品入沪工程。目前已形成原材料种植与采购、粗加工、品牌推广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未来将向深加工领域拓展。
  二、行业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
  1、发展优势
  (1)产品品类具有竞争优势
  云龙县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澜沧江纵谷区,境内水系交织、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环境优势突出,高原气候之下农产品质量较好,相较市场流通的平原生产的农产品更富营养价值。如诺邓火腿使用当地特有的诺邓盐,加工出来的火腿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2)政策帮扶指引有效
  以龙头企业丰农公司为例,公司发展各阶段均能體现政策帮扶的影子。2015年云龙县引进丰农公司,此后政府针对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提供扶贫贷款;2017年度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立项扶持,县政府拨款500万元支持公司种植10000亩纹党参以发展纹党参产业。
  (3)地方农产品企业联合,发挥集聚优势
  丰农公司开办的“云之味”绿色农产品展示中心,整合销售全县多家企业和个体户的中药材和农产品,与包括诺邓火腿厂、大栗树茶厂在内的云龙县农产品生产销售公司开展合作。本地龙头企业的合作能够整合各类商品品牌销售能力,做好县级统一品牌,带动其余农特产品销售。
  (4)云龙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   协会定期组织专业电商基础知识的培训,打造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整合县内外资源,做到团队统一包装、统一物流、统一销售,推动云龙县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有效促进行业中的技术、资源、信息以及服务相互共享,提升云龙县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水平,进而达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
  2、存在问题
  (1)没有形成统一品牌,不具备集群价值
  虽然云龙县有各种各样营养价值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但基本都是自己生产、销售,品牌和渠道不统一,没有形成云龙县特有品牌。如麦地湾梨的销售渠道主要依赖产业扶持,销售去向单一,辐射面不广,没有在全国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知名度。
  (2)知名品类缺乏产权保护,衍生品产业发展不够完善
  云龙县多数农产品已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缺乏产权保护与正规统一的管理机制,存在销售混乱现象。麦地湾梨加工能力不足,阻碍了产业发展。
  (3)产品销售过于依靠政府牵线搭桥,市场竞争力不足
  多家企业主要客户都来自政府的牵线搭桥或对口帮扶政策,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开拓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的动力不强。以丰农公司为例,公司主营产品之一的五谷杂粮系列产品定价偏高、产品种类单一,销量主要依靠帮扶,可持續发展能力弱。
  (4)产业链的延长升级受资金制约
  公司的生产投入较大,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但多数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靠自筹,阶段性发展虽有政府贷款帮扶的影子,但也需要金融机构的主观市场行为投资,这就向政府提出了金融帮扶的需求。目前县内对龙头企业尚缺乏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
  (5)自动化程度总体不高
  麦地湾梨产品线总体处于较为原生态层面,采摘以人工为主,产品以销售原果为主。计划建设秋梨膏等初级加工产品线,但未投入生产。大栗树茶厂产品线达到了半自动化的水平,产品线自动化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1、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定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是云龙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链仅仅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初级加工环节,导致农业产业附加值低,结构趋同现象明显[4]。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必须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以及区域的优劣势等多方面情况,打造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产品的质量和优势,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的步伐。通过政府的统一引导,可以在云龙县城引入外部资本规划产业园区,全县所有种植业与养殖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共享深加工、仓储等工厂,以云龙作为统一形象对外协同进行电子商务发展。
  2、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增加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
  通过各方面的引导,让“品牌就是竞争力”这一理念落实到企业的生产销售之中,鼓励更多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与著名商标。通过当地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市场带头,建立完善的线下农产品销售中心以及完善的线上销售物流网络,打造集群品牌,提升全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
  3、探索智能产销模式,构建电子商务集聚平台
  探索特色农产品智能产销模式,达到农产品产业整体资源最大化,实现县域各企业与个体中分散资源的整合,提高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与附加值,扩大产业规模,推进品牌推广。建设优质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集聚平台和电商平台。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各产业的融合发展
  鼓励与支持各大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开发优质的个性化产品,增加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同度。支持县域企业之间的合并与重组,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几家特色企业,通过头部企业的发展带动全县产业的升级发展。应用“互联网+”等新理念,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催生新业态,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5]。
  5、打造农产品标准生产基地,提升产品品质
  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基地。依托当地的地理气候,从原材料的获取、工厂集中生产、品牌包装、销售推广等环节入手,严把质量关,提升产品品质。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加快云龙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通过基层农产品生产加工人员集中学习培训,增强一线员工的技术能力,为产品的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好本地高校资源,增设符合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农业推广硕士班,选拔优秀农业推广人员入校学习,使其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打造一支符合云龙县特色的农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汪立波.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美食效应[J].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21):12-17.
  [2] 杨坤琳. 云龙县“麦地湾梨”优质高产的气候条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8(12):169-171.
  [3] 余务洪,李元九. 云龙县丰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J]. 社会主义论坛,2016(06):62-63.
  [4] 刘 驰,李瑞芬,田金玉. 北京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9,34(02):93-97.
  [5] 王得毓. 甘肃省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和开发建议[J]. 甘肃农业,2019(02):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5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