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若愚

  [摘要]《小企业管理》是开放教育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的方法,突出网络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导航作用,满足多元化学习,创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开放学员远离网络教育的孤独感。
  [关键词]开放教育 网络教育 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的教学采用的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通讯和信息交流手段,满足远距离教学的现代化模式,通过教考分离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导学,需要有效地发挥导航作用;由于学习背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需求多元化的问题,需要提供适合个体差异化的学习支持;远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缺乏课堂教学的氛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沟通方式来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从《小企业管理》的课程分析、学生分析和教学方法分析三方面进行探索。
  
  课程分析
  
  《小企业管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必须使学生了解《小企业管理》课程的体系和结构,掌握小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为真正创建和运行小企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提供的资源包括教材和网络资源,其中网上资源有网络课件、视频直播等,由于涵盖的内容很多,容易导致学习者出现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现象。需要教师对已有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将有效信息传送给学生,减少他们在网上的无效时间,并借助于实时和非实时形式进行互动,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开放教育属于个性化学习,最终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也存在区别。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指导,是实现教与学二位一体的根本保障,因而有必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根据课程学习前的网络测试,并结合班主任提供的学生状况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的就是管理专业,本身也从事此类工作,因此掌握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强,态度较为积极;第二类学生专科阶段所学的是与管理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在单位主要从事基础性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学习热情一般;第三类学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与管理相距甚远,基础知识较为缺乏,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第四类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较薄弱,并且进取心较弱,成绩欠佳。
  通过对以往学生的分析,发现四类学生基本呈正态分布:第一、四类学生较少,多数都属于第二、三类学生。由于教学分为集中授课和网络学习两种形式,所以在集体面授过程中,要以第二、三类学生为主,兼顾第一、四类学生。
  学习中的内驱力能产生学习动机,其中认知驱动力是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两种内驱力对网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认知风格也对网络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场依存性学习者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喜欢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场独立性学习者不容易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较喜欢自主控制学习进程,善于对信息进行改组。学生在学习背景、学习目标、知识基础、学习风格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向所有学生发送同样的学习资料,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影响学习质量。在单独辅导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根据四类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在教学中要采用相应的形式,目的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一类学生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要加大运用方面的力度。其中偏重场独立性的学生,认知、提高驱动力很强,以非实时互动为主;偏重场依存性的学生,认知、提高驱动力一般,提供适当指导,以实时互动为主。
  第二类学生积极向第一类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其中偏重场独立性的学生,认知驱动力较强,提高驱动力不足,提供适当指导,自行安排学习进程,以非实时互动为主;偏重场依存性的学生,认知、提高驱动力不足,提供适当指导,以实时互动为主。
  第三类学生,认知驱动力较强,提高驱动力一般,首先要夯实基础理论,并加强基本技能上的训练。其中偏重场独立性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自行安排学习进程,以非实时互动为主。偏重场依存性的学生,帮助学习者安排学习进程,以实时互动为主。
  第四类学生认知驱动力不足,提高驱动力缺乏,应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理论,以确保考试能够顺利过关,并且有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教学方法分析
  
  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出发点,由于学生均为在职人员,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对教材知识点掌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直接导航,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了解、熟悉、掌握”的层次,把教学内容直接连接到相应的页面。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认真解读,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网络课件设计,在教学中化整为零,通过知识点串成线进而连成面,构建起整个知识体系,为学生自我扩展和能力提高打下基础。为了有效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建立习题库进行在线测试的方式来加深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成性考核。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能达到《小企业管理》课程的要求,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成果的检验,是对基础知识的扩展。因此,对于形成性考核作业的指导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对国内外发展情况的了解,制定新企业的商业计划书,撰写评论文章,同时组织开展网上小组讨论会,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论。这对于未接触过小企业管理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而对于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又是一次练兵。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是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与开放教育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学的理念相同,充分活跃学生的头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记忆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来自企业管理岗位上的学生往往能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独到见解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
  开放教育教学不同于单纯面授教学,远程教学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学习氛围,而案例教学法还需要这种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步:
  一、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针对小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创业、正常运作、企业发展以及退出等环节,通过案例来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实现案例为教学内容服务,反映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突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问题的设置。案例的分析离不开问题的设置,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以此为中心,根据教学要求有的放矢,问题的推出过程要循序渐进,先提出基础性的问题,根据讨论情况,层层深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讨论时间与形式的选择。相对课堂案例讨论,网络学习缺乏热烈的讨论氛围,通过构建班级QQ群为案例讨论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进行实时性的交流,解决BBS在线交流的非实时性,达到课堂讨论的效果。
  四、教师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发言者确保讨论内容不偏离轨道,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在讨论即将结束时,教师要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首先要理清思路,归纳出讨论过程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判断每位发言者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且对独到见解予以肯定;最后,还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在讨论中忽略的问题。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把讨论内容整理之后,挂在BBS上,为不能参加讨论的同学提供学习资料,并请大家将各自撰写好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传交流。
  
  小结
  
  通过教师对课程内容与目标要求的分析,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充分体现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在考虑认知风格及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实施差异化教学,并且在网络学习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但要实现师生交流,而且还要实现生生交流,以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完成课程的学习,达到适合个体的学习目标。(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注释
  ①吴晓巍:《小企业管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陈仕品,张剑平,江玲:“远程学习的双向适应机制”,《远程教育》,2008年第3期,第18-21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3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