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美国十年反恐的主要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来平

  摘要: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打响了反恐战争,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不对称战争,采取了先发制人、单边主义和建立联盟的三项略策,以实现美国控制中东、挺进中亚、遏制俄罗斯和威慑中国的四大目标,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十年反恐投入巨大,取得不少成果,但反恐事业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美国 反恐战争 主要特点
  
  2001年9月11日,阿拉伯富商奥萨马・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主义组织劫持美国民航客机撞击地标性建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国防部五角大楼,世贸中心两幢110层摩天大楼遭攻击后相继倒塌,事件中约3000人遇难,此为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是继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美国小布什政府宣布将对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以及为其提供庇护的国家进行军事报复,随后不久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不对称战争,全面打响了反恐战争。
  美国在“9・11”事件发起的反恐战争历经十个年头。这场反恐战争开始时具有较明显的反恐目的,但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美国借用反恐之名随意扩大打击面,反恐逐渐变味转向,变成了美国推行其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彰显出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和领导世界的政治野心。回顾小布什政府时期发动并持续近十年的反恐战争及其所采取的策略手段,美国反恐战争可归结出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一个中心――以维护世界霸权地位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巨变,美苏两国对抗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宣告结束。美国搞垮苏联进而独霸世界是美国自杜鲁门总统以来始终如一的外交追求。冷战后,克林顿政府在1994年7月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明确提出要谋求领导世界,为此,美国对外出兵干预他国50多次,对被美国贴上“无赖国家”标签的利比亚、伊朗、伊拉克等国实行经济封锁或制裁、政治颠覆和军事打击等政策。谋求和维护全球霸权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9・11事件”和反恐战争给美国谋求独霸世界提供了新契机。小布什总统在2002年《国情咨文》和同年6月1日西点军校的讲话中说:“除了消除威胁和制止怨恨之外,我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寻求在反恐战争之外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布什所说的“公正和平的世界”就是近几年美国新保守主义分子大肆宣扬的“美国统治下的和平”、“霸权稳定”和“美利坚帝国的价值观”。它把反恐当作谋霸的“大好机会”。①
   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阿富汗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阿富汗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为对“9・11事件”进行报复,美国认定本・拉登藏匿在阿富汗并受塔利班庇护,于是先是联合英国等国家于2001年10月7日对阿富汗“基地”和塔利班组织展开军事打击,美国宣称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成员并惩罚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
  三项策略――先发制人、单边主义和建立联盟。美国在2002年9月份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认为“反恐战争不可能靠守势取胜。我们必须向敌人开战,粉碎他们的计划,在最严重的威胁出现之前就对付他们。”美国高举反恐大旗,对自己认为的一切“可能来犯之敌”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发动了清剿“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权的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战争胜利后,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在无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于2003年3月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政府把“先发制人”作为反恐战争的策略与手段之一,其意义在于恐怖主义组织再次对美国发动攻击前,一举加以摧毁,增强美国本土及其海外机构和利益的安全性。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中的新保守主义者主张用武力摧毁所有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的国家,其主要代表人物、美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力主推行“单边主义”,以防止美国潜在的竞争对乎在区域性或全球性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美国单边主义的特点表现在,对于现行国际体制、国际条约,符合自己利益的便用,不符合自己利益和需要的就弃之不顾;仅凭自己的判断行事,不尊重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甚至不尊重盟国的意见。在反恐战争中,要求世界各国要么与恐怖分子站在同一边,要么与美国站在同一边,非此即彼,没有其他选择。美国“单边主义”的傲慢做法引起包括其西方盟友在内的各国政府的强烈批评。德国外长菲舍尔表示,“美国应该把欧洲看做盟友,而不是卫星国”。欧盟负责外交关系的委员彭定康也表示,美国迫使欧盟“重新确定与它的关系”,“所有非美国人起来反对单边主义世界秩序已经成为一项根本任务”。②
  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推行“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策略与手段时,并不绝对我行我素或者完全排斥国际社会可为其所用的力量与资源,而是根据其现实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努力,借重或利用其西方盟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力量和地缘优势,同相关国家在外交、军事、情报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国际反恐联盟。
  四重目标――控制中东、挺进中亚、遏制俄国、威慑中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一件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对美国和美国人民造成了经济上的极大损失和精神上的莫大恐慌。 “9・11”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世人同情与谴责。美国政府以事件为契机,拉开武力攻打国际恐怖主义的序幕,凭借其超强的霸权实力,加强在世界战略要地的力量和军事存在,抓紧排兵布局,试图达到控制中东、挺进中亚、遏制俄罗斯和威慑中国的四重战略目标。
  首先是控制中东。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时,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的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产石油90%以上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又是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地缘战略地位重要性突出。中东是世界大国和强国必争之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政策目标是改造伊斯兰社会、扶植亲美政权、控制石油资源和调和巴以冲突等。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并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改造伊斯兰社会和控制石油资源的重要一环。
  其次是挺进中亚。中亚各国原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目前是俄罗斯的后院与势力范围,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大屏障。“9・11”事件后,美国以阿富汗反恐战争为借口,说服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允许美国在中亚设立军事基地,作为支援阿富汗北约部队的后勤基地。美国得以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军事基地。美国在吉的甘西军事基地,不仅可援阿,也可制约中俄。从甘西军事基地起飞到中国新疆地区仅数百公里,到俄罗斯境内也就一千多公里。美国通过反恐战争,在中亚地区打进楔子,巧妙地增加了军事存在,扩大了政治与外交影响,同时削弱了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再次是遏制俄罗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和苏联是盟友,共同抗击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二战结束后,美国发起冷战,美苏从盟友变成敌人,美国对苏联奉行遏制战略,图谋通过和平演变等手法搞垮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制度。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历届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的政策理念,是避免俄罗斯重新复活成为具有扩张主义倾向的大国。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坚持弱俄抑俄战略。美等西方国家实施北约东扩,在波兰等国部署反导系统,军事力量逼近俄家门口,对俄形成现实威胁。美国利用反恐战争,在中亚地区增设军事基地,轻易地把自己的力量打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新社政治评论员弗拉基米尔・西蒙诺夫指出,美国调整在海外军事存在目的在战略上包围俄罗斯。③
  最后是威慑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超独霸的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而把中国看作战略对手,防范中国的一面非常明显。
  过去十年来,美国反恐战争投入巨大,取得不少成果。资料显示,美国投入反恐人员超过120万,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军约6000人在反恐战争中死亡,5.5万人不同程度受伤,反恐战争的开支多达2.3至2.7万亿美元。美国在反恐过程中杀死了大批恐怖分子,打死了“9・11”事件的始作俑者本・拉登,捣毁了大批恐怖组织,但国际恐怖活动并没有因美国的反恐而衰减,国际反恐陷入“越反越恐”的境地,反恐事业任重而道远。
  
  注释:
  [1]钱文荣.“单极称霸与多极反霸两种势力继续深化较量的一年―2004年国际政治形势回顾”[J].和平与发展,2005年第1期,第7页
  [2]林德山.“欧美分道扬镳?―如何看待目前欧美关系中的矛盾”[J].领导之友,2003年第3期第33页
  [3]万光:“布什全球战略及其背景”.太平洋学报[J].2004年第7期,第15页
  
  参考文献:
  [1]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钱文荣.“单极称霸与多极反霸两种势力继续深化较量的一年―2004年国际政治形势回顾”[J].和平与发展,2005年第1期。
  [4]林德山.“欧美分道扬镳?----如何看待目前欧美关系中的矛盾”[J].领导之友,2003年第3期
  [5]万光.“布什全球战略及其背景”[J].太平洋学报,2004年第7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