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惠英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经济、新业务不断出现并日趋复杂,使得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会计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知识面广、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会计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会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张惠英,新疆供销学校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87-03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显重要。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将需求12类人才,会计类占首位。市场对从事简单操作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呈下降趋势,而对高层次会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飙升。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呢?本文将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分析。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日益老化
  与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相比,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落后。教学计划的内容虽有所变更,但仍无法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受师资紧缺、教学时间限制以及对市场不了解的影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手段落后,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时代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技能实训相对缺乏
  中职学校培养的目标是既有高中文化素质又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而这个目标很难实现,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财会岗位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依靠社会实践来获取技能已越来越不可能。经调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岗位技术含量普遍偏低,一般从事诸如收银员之类简单的工作,有的仅仅作为廉价劳动力,而对于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又难以适应。其根源是技能训练抓得不牢,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形成,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技能指导教师素质普遍偏低
  在中职学校中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短缺。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教师,而是由相关财会专业课教师兼任。这些教师一般都是从师范院校、财经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的,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加之学校培训经费有限,技能指导教师得不到相关的职业培训,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很多学校迫于社会就业的舆论压力,频繁更换专业,专业设置周期短,短期行为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四)会计人才的供需双方严重脱节
  很多中职学校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闻不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凭感觉教学,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改革方向
  
  会计是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些都呼唤会计教育有新的模式。针对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2002年8月,我国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随后,教育部等七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我国21世纪初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宏观规划。《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开发服务”。因此,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向教育教学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最终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
  传统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吸收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开拓、创新型人才。这种单向传播知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因此,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积极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
  (三)加快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中职学校会计课程开发主要是由教育界专家组织。而企业界人士极少参与。所以,编制出来的课程陈旧,偏离企业的生产实际,不适应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快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把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作为会计课程编制的基础,教育界与企业界相互渗透。会计课程的编制由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和教育界的课程专家共同完成,这样制订出来的课程教学大纲才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会计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还可以要求企业参与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工作,保持两者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四)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面向一线的兼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要大胆运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会计知识竞赛、模拟实验、校外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开设有关会计教学的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企业环境,提高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案例教学。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色决定了在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高度仿真性的模拟情景和背景资料,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并亲自进行全环节的模拟操作。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填制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然后,再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在学生模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的模拟资料为案例,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他们自己操作的结果找问题,这比教师单纯地指出问题更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会计实践教学改革进程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人员同时也是财会信息人员,他们不仅要完成常规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协助T1r人员建好、用好、管好财务软件信息系统。所以,要将学生造就成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理财能手和财务信息工作者,就必须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将古老的会计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一,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提高会计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有许多会计问题因数据量过大、业务处理过程繁杂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采用手工方式在课堂上解决。因此,完整的会计实例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常常只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