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实践模式与构建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 俊
[摘要]随着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如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性,首要的前提是构建起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以上海市长宁区基层党建工作为切入点,在探索和认识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实践模式与构建原则,以求为研究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工作提供某些借鉴。
[关键词]开放式评价体系;实践模式;构建原则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2-0043-03
当前,随着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的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已经并正在从单位党建向社会党建拓展。为从区属党建向区域党建拓展,从体制内党建向体制外党建拓展,适应这种开放性、社会化的基层党建的形势和要求,一种开放式的基层党建评价体系的引入和运作也呼之欲出。如何认识和评价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性,如何构建起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建立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
(一)引入和运作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是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的需要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社区的区域性大党建已成为必然。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服务群众为重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体制和格局。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需要整合体制内体制外组织资源,形成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研究基层党的建设开放式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整合体内体外资源,找到党建工作着力点,服务群众,凝聚社会,在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平台上推进党建工作,以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引入和运作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是检验基层党的建设有效性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下,党如何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党引领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引入和运作基层党的建设开放式评价体系,可以总体评价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理念、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和服务科学发展新路等,让基层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和执政强基工程,检验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二、基层党的建设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实践模式及特征
(一)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实践模式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的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新的历史条件的一个新的命题。在基层党的建设中,上海市长宁区以创新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初步形成了开放式的大党建格局,其开放式的党建评价体系的实践模式可以概括为“一总多型”。
1.“一总”,即“一个总抓手”。长宁区自1993年以来将“凝聚力工程”作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总的抓手,紧紧围绕实践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目标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从华阳社区起步,逐步推向全区,走向全市,成为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最早、最长的一个典型,成为长宁党建创新的品牌工程。“凝聚力工程”17年的发展,实现了由凝聚党员、凝聚群众进一步向凝聚社会拓展,通过民生服务、政治民主、社会团结以及政党凝聚,初步建立了党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社会工作体系,建立了一个开放性、社会化的基层组织体系,搭建了一批面向区域的“多边、多元、多层次”载体平台,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建向楼宇、园区进一步延伸的工作机制,为基层党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2.“多型”,代表多元的党建工作特色。包括“服务导入型”、“人才催化型”、“联动互补型”、“文化嵌入型”等,通过党建工作的组织设置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资源配置模式等整合效应来提升基层党建模式的“一主多元”的性质和特征。
“服务导入型”:在一些社区、企业和产业园区,党组织以服务优先的原则,把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服务网络的铺设、服务载体的搭建、服务机制的运行,形成“服务导入型”的党建工作模式。长宁区积极探索和实践长宁新一轮科学发展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相适应、相匹配的软环境建设。在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和临空经济园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宁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服务机构的政策服务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在区社会工作党委的指导下,从解决当前企业和白领普遍感到比较突出的“维权难、吃饭难、保健难、交流难、培训难、融资难”等做起,由区六大不同部门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拓展项目,为白领搭建便利平台,成立“六个便利服务联盟”(便利午餐、便利交友、便利住行、便利保健、便利培训和便利休闲),并努力完善长效机制,突出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服务宗旨,服务于长宁发展的大局。
“人才催化型”:在一些产业园区,党组织以“产业导向集聚人才、人才集聚提升产业”为发展理念,培养学习气氛、发挥创造性思维,使党的理论政策教育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相结合,引导业务能手和精英向党组织靠拢,实现个人发展与工作愿景及政治追求的融合,形成“人才催化型”党建工作模式。例如,在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园区党委配合区人事局建立多媒体园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调动企业启用高端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园区还通过具体的党建实务操作和工作实践,形成一支富有“人气”、充满人格魅力的党务工作队伍。
“联动互补型”:在一些社区和产业园区,党组织为了把党建工作搞得丰富多彩,依托社区搭建平台,利用社会资源,如联手工会、团组织共同开展党建活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平台的搭建,形成党工团参与、各方协同的“联动互补型”党建工作模式。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集聚了国贸中心、世贸商城等22幢商务楼宇。虹开发党建工作在贯彻“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指导思想前提下,以“引领”、“和谐”、“发展”为目标,从楼宇党建起步,连点成片,由片及面,探索形成“双结合大联动”的党建新模式,即楼宇党建与园区党建相结合,园区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两新”组织与工青妇群团工作联动,取得了功能区域党建的新成果。
“文化嵌入型”:在一些社区和企业、产业园区,党组织用创意搭建文化建设平台,将党建和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产业园区企业文化糅合在一起,形成“文化嵌入型”的党建工作模式。如新华社区围绕“文化新华”功能定位,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提升环境文化品位。成立“文化新华”建设研究会、“新华千米文化长廊”、“广场文化展演平台”等,营造出“人文新华”的“社区文化氛围;周桥社区通过打造“会所文化”新载体,让居民走出家门,共享社区的各种资源,利用小区会所举办美食节、插花比赛、纳凉晚会等活动,让原来“门对门不相闻”的小区居民走到一起来。
(二)“1+N”实践模式的特征
长宁区开放式的党建评价体系的“一总多型”模式可以总结为“1+N”的实践模式,其特征有:
1.价值导向。“1+N”实践模式的总目标即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创新党在基层社会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党领导公共领域、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组织构架和工作领域,实现党对社会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
2.环境塑造。“1+N”实践模式将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相结合,用人文关怀温暖群众、引领群众。这种人文党建与社区文化的结合,更能有效地促进社区沟通、社区互动,营造人文关怀、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增强各类人员在社区的归属感、幸福感。
3.运作协调。协同性是“1+N”实践模式的一项基本能力。从“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做起,深化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积极推动“双结合大联动”。通过完善“优三实四”的社会管理新体制、构筑以社区“三个中心”为主体的社会服务平台、构建以“平安长宁”为抓手的社会稳定工作体系等实事项目,构筑了党、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提高了党融入社会、组织社会、带动社会的能力。
4.机制保障。“1+N”实践模式有一系列资源、人才、队伍、制度等方面的机制保障。通过打造党的基层执政团队,夯实党在城市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双向人才培养机制,把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鼓励党员成为新时期的“社群领袖”。通过建立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党建工作会议等制度,不断探索社区共同治理的制度安排。通过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以民主方法选出社区的“引路人”。通过发挥党员示范表率作用,使党员与群众面对面、群众与党员心贴心。通过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双结对”等,完善党员奉献社区机制。
三、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内容及构建原则
(一)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内容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根本标准。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效果如何,也同样要接受基层实践的检验。基层党建实践结果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性工作体系的“大党建大格局”的构建;党建服务活动项目外载体的建立和运行;和谐温馨的党建文化环境的营造;党员主体作用“内动力”的发挥等。通过完善党建实践评价体系,使党建实践活动更趋人本性,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的实践结果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起促进作用,使基层党政工团在原有基础上各方力量配置更均衡、比例更适当、结构更合理、系统更有序,形成基层“大党建”的工作局面,真正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
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必须为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服务,提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体系的价值服务。
1.价值导向与功能发挥相结合。党的十七大以来,进一步阐述了核心价值体系。在基层,将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与构建和谐基层、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相结合,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党建文化生态,这是基层党建有效性的开放式评价体系的价值渊源。同时,发挥党建政治导向和协调服务的功能效应。政治导向功能是基层党建首要的核心功能,协调服务功能体现在立足于服务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双赢等方面。
2.制度规范与体系完整相结合。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基础是制度保障和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以建构和运行一套规范、有序、持续、高效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基层党建以区(县)党委和社区(街道)党工委为主体,形成党建联建的组织构架,来实现区域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大党建格局。基层党建应实现从凝聚党员到凝聚群众和凝聚社会的拓展、从政治关心向“一主多元”满足社会多元需求的拓展、从党组织一家做向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的拓展、从发挥党员个体作用向发挥团队影响力的拓展、从运作活动项目为主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的拓展。
3.定性定量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应经得起实际工作检验。尽量量化基层党建内容,以比较权衡;不能量化的,先予以定性,以后再根据发展的需要实施调整和完善。同时,不断壮大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的人力资源库。在充分挖掘党内工作潜力的同时,进一步以开放的视野,面向社会,外联内聚,打造一支懂经济、懂管理、懂党建的复合型党建人才队伍。做到以人为本,既注重领导责任制,又把群众的满意度放在突出位置,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做到分类指导,探索开放性、多元化的党建工作机制。坚持把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作为开展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党建活动时要把握需求点,寻找结合点,采取受党员欢迎的党建活动方式,突出基层党建区域特色,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周奕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0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