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体制改革才是关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年

  今年高考,河北衡水中学再创佳绩:包揽了河北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该校近万名学生中,86.6%的考生过了一本线,很多教育界人士对此表示震惊。如果说之前的超级中学还只是一个教育现象,那么发展到今天,人们亟需对这个现象得出个结论了。
  满满都是正能量
  这是衡水中学第三次同时夺得河北高考文理科状元,上次发生在2013年,再上一次发生在2011年。今年除了包揽文理科状元外,衡水中学还有9人进入了河北省的文科前十名,6人进入了理科前十名;省前20名中文科有17人,理科有10人;文科前100名有67人,理科51人。
  这样的数字不论放在哪里都令人感觉“恐怖”。当然,好成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衡水中学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高考成就,很大程度上跟他们严格的管理不无关系,曾有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学生透露,他们一般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晚上10点睡觉,每天都处于很紧张的状态。
  “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顶撞,不能心情不好,不能和同学说太多话,不能走神,不能咬笔,不能总跑厕所……”这是网上流传甚广的描述衡水中学生活的段子。
  有人士表示,段子内容满满都是正能量,如果学生真能按照这个段子所说的成长,那还真是一块当兵的好料。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去清华北大,今后要承担的工作是在科技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未来的佼佼者,担负起国家栋梁的重任。上述素质与这份责任比起来,似乎并不相符。在服从与合作的正能量之外,缺少了创新和突破。
  教育规律,要求的是民主进步
  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表示:“超级中学是贬义词,我非常反对把我们说成是超级中学。不能因为一个学校的高考成绩排名靠前,学校发展好了,就说我们是超级中学。”万人学生规模,连年垄断状元,却不敢承认自己超级中学的身份,只能担心这个名头带来的潜在风险。
  张文茂深表心疼。他说,衡水中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优秀的团队的敬业与付出。衡水中学靠办学成果吸引了大量学生,那么,靠什么吸引老师呢?张文茂表示:“靠感情、待遇和事业留住老师,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自我认同。”衡水中学有各种各样的评选活动,比如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师徒、魅力班主任、杰出女教师、教学创新标兵、德育创新标兵、科研标兵、希望之星、师德标兵等数十项“主题评选活动”和最富爱心、最佳仪表、最具才艺教师等“十最教师评选”。通过这些评选,老师得到了丰厚的奖金,而且获得成就感。
  对于衡水中学“掐尖”的说法,张文茂说:“从2006年开始,衡水中学的学生才不外流。此前,我们前十名、前二十名的学生,都到别的学校去了,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指责和贬低别的学校招揽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坚定信念:把自己的学校办好,让优质学生不外流。”
  张文茂表示:别的学校学生到我们学校来,看重的是我们学校的成绩。我们靠质量和管理吸引优质学生。如果在他们原来的学校不能上名校或不能上名校的本一,来衡水中学却能实现目标,他们为什么不能来呢?现在优秀学生自由选择来我们学校,这是民主,也是进步。
  在张文茂看来,衡水中学大手笔重奖优秀教师,重奖优秀学生,符合教育的规律,这并无不妥。不妥的,是不这么做的学校。
  竞争毕竟是好事
  对于很多教育界工作者来说,让学生去竞争就很正常;而自己参与竞争,就感到很不舒服。他们认为:超级中学的出现,垄断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学校大、创收多、高考成绩好,被地方政府当作政绩,让他们感觉到很不舒服。
  不可否认的是:“超级中学”已经演变成了“超级企业”。以升学率为业绩,收取高额赞助费,以做大规模和扩大影响力谋得政府支持。这种用办企业思维而办起来的“超级中学”,在教育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高中不是义务教育,“超级中学”专门挑拣“尖子生”教,选能够出得起赞助费的有钱学生教,非尖子生和出不起赞助费的尖子学生自然就没了机会。超级中学用奖学金和高额报酬收买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令不能出钱给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学校显得很没有竞争力。
  不过,以这些理由说超级中学是“虚火”,并主张降温的观点,和超级中学用市场手段吸引学生和教师的做法相比,就如同阳春白雪敌不过下里巴人。
  促进与保证教育公平,需要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不以升学率论英雄――但这不是超级中学的工作,而是高考改革和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范畴,说到底是国家人事制度和政策的问题;均衡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则是扩大义务教育范围的改革重任。教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却压制用心用力用钱办事的超级中学,是隔靴搔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均衡发展、公平惠民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伟大工程,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经营过程;利益裹挟下的“超级中学”,只能算是一个教育的怪胎。但这不是超级中学的责任,这个怪胎是教育体制这块土壤孕育的。应对之策,重点不在超级中学,而在教育制度乃至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789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