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教学中如何多方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主观能动 提问 选择“减负”
  在课堂中,师生应该是互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施教者的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至少要做到四点,即激发学生提问;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和选择性;做好“减负”工作;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激发学生提问
  提问是老师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有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想怎么提就怎么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提问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营造提问氛围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老师讲老师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将学生提问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使提问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讲课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有意营造提问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
  二、可利用划分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化理解、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师生关系不和谐、学习环境不宽松、合作小组不均衡、问题设计不恰当、合作时间不充足、合作技能较贫乏等,致使合作意识不明确、合作讨论不深刻、合作交流走过场,表面热闹实是吵闹,看似完美实是空洞,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低效乃至无效。
  1.建立平等、宽容、互信的生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日常相处中做到:相互尊重不歧视,相互礼让不讽刺,相互信任不排斥,养成尊重就是被尊重、接纳就是被接纳的基本做人观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不插言,真诚讨论讲事理,诚心更正不争吵,真心合作不拆台,养成协作共享、互助共赢的合作观念。经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步建立平等、互信的生生关系。
  2.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方法、提出课堂问题。没有问题的合作是无主题的吵闹、是无方向的游弋、是盲目的合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先设计好科学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基于学生经验又高于学生经验,而且要具有适度的障碍性,富含一定的探究性。
  三、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的积极性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其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即是学生踴跃表达,积极发言的能力。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却存在恐惧表达的心理障碍,担心自己说话不当、举止失措,害怕当众出丑有失面子,害怕一旦说错话就会遭到同学讥笑讽刺。长此以往,表达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形成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的负面心理。因此鼓励他们敢于举手发言,是快乐表达的前提。
  四、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疑,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疑问是引发思考,诱发创造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质疑、设疑的材料,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疑、质疑:
  1.从题目设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教师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解题思路,注意留有余地,激发兴趣,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从文章的开头设疑。开头的写法对整个文章是很有影响的,是高昂还是低沉,是娓娓而谈还是慷慨陈辞,文章的基本调子往往在开头就定了下来。
  3.从重点词句设疑。抓住并领悟文章的重点词句,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而根据重点词句精心设计提问,对领悟这些词句的含义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结尾设疑。一篇好文章,往往会使人觉得言尽而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具有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在这类文章中引导学生析疑更有情趣。
  5.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设疑。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紧扣重点难点,选择切入点,课堂设疑,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更应注意在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基础上拓展问题的深度、广度。如此更有利于推动教学进程,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总之,学校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完美地结合进行,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时刻想学生所想,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备课、讲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3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