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教管理的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教管理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方式方法,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术氛围,始终坚持一定的管理原则,从而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做好全面指导与控制,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因此,高教管理是影响高校教学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而高教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管理模式[1]。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高教管理的发展进行探讨,阐述当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日后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教管理 发展 对策
  
  伴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學发展观概念的正式提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也紧跟国家号召,纷纷不断探究、改革,现已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植入各高校教学体制中去。“以人为本”顾名思义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本。此观念落实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则是以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核心,以高等教育的目标为引导[2]。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突破,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教教育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力求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平等互信、和谐共进,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及教师,以二者为出发点,解决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等教育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给学生以尊重,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洞悉。同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特点,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技巧,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
  (二)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作为教育教学的另一主体,教师在其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该鲜活个体在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下,也应摆脱“教学机器”的固有形象,贴近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不断提升、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使教育更有效,从而能提升自身的成就感。
  二、高教管理现存问题
  (一)传统教育管理未全面消除
  纵然“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进入到各行各业,教育体系也在遵循该思想不断发展。但传统教育管理体制毕竟已根深蒂固,新思想很难一蹴而就,当下管理权仍然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对于教师的管理还存在高制度化问题,对其评定标准依旧以发表期刊、论文数量为主要依据。对于“重结果、轻过程”的高层管控方式太过狭隘,已经阻挡了教育发展的步伐。传统模式不注重听取教学两大主体(学生、教师)的意见,仅看重升学率、排名等结果,没能让“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于教学过程中。
  (二)盲目照搬,未结合自身特色
  对于新观念的提出,积极响应纵然是好事,但如果盲目照搬,未能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必然无法达成预期效果。高效管理也是同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在践行过程中,各高校也应当与自身特点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生搬硬套,学校下达指标,教师盲目执行,这样没有思考、没有主动性的机械执行无法从根本上带动高教管理的发展、革新,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比原本的教育管理体系更落后。
  (三)教学总结形式化大于实际意义
  总结的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尤其在改革发展期间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总结,梳理出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从而了解教育体系经过改革后获得的进步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但现在很多高校对于教学总结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停留于表面,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参考价值,总结并不能系统总结高教管理的发展结果。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教管理发展对策
  践行“以人为本”高教管理发展过程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从教师、学生两大教学主题出发,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一)重视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自由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自主把握自己的学业方向,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自主的学习。这要求学校管理者转变角色,要从管理者的身份逐渐转向为服务者的身份,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工作,而为学生而服务的工作,所有工作都需要始终坚持围绕着学生的利益实施,并且帮助解决好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4]。
  (二)重视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首先,要明确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来建立与培养教师队伍尤为重要[5]。其次,要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如果教师的合理需求始终无法得到回应和满足,那么教师们将无法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会使其失去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对待教师同样要因人而异,要依据老师们自身特点和类型,制定出最能使其发展的制度,不能仅仅以期刊、论文发表的片数衡量一名教师优秀与否,这种评判结果过于冰冷、单一,除了必要的学术以外,教师们为人处世、受学生喜爱程度也同样是一个好老师的衡量标准。因此,想要全面的考察一名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入手,根据综合得分来评判,毕竟“以人为本”的基础就是尊重差异、承认不同,每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另外,良好的激励机制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们的进步。最后,加强教师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样重要,即在适度范围内,让教师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与决定,进而实现对自身心理、行为、思想的自我管理[6]。
  结语:
  “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对该理念的执行也是必然选择。但是,理念的执行绝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而应真正落实到高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去,从根本上将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学生、教师出发,在适度范围内,将“权力下放”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质,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教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韩蓓.高教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及内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3):255-256.
  [2]杨慧.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6):137-138
  [3]许洁.论高教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与内容[J].科技展望,2016,26(26):193.
  [4]孙娜.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建材科技,2016,25(1):474.
  [5]李博.高教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44.
  [6]张永芳,张社争“.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1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