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金融行业产教融合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镇源

  摘 要:我国金融行业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对综合型、具备国际化思维的金融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对高等院校而言,就应按照产教融合的思路来开展教学,结合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出满足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化、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竞争这个大舞台上展現出中国金融的综合实力,让金融行业成为构建加速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现代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内在支撑。
  关键词:金融行业;产教融合;财经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169-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应实施加速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现代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种多元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就需要相关专业人才作为内在支撑,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生中的一件大事。人力资源建设需要高等院校与各个企业实现全面对接,具体到金融行业领域,对高等院校而言,就应按照产教融合的思路来开展教学,培养出满足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化、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竞争这个大舞台上展现出中国金融的综合实力。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动向
  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实体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约为600万,加上其他金融辅助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金融行业吸纳的劳动力总数约为2 000万,同时,每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约为800万,其中财经类的学生总数约占35%,接近300万人,理论上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完全满足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但实际上金融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用工难问题,难以招聘到尖端金融人才,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院校和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并没有完全实现无缝对接,按照产教融合的思路,随着金融行业的深入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了新动向,这也是高等院校财经专业在教学中应注意的环节。
  (一)重点招聘精通互联网技术的新兴金融服务人才
  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发展的产物,为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必要的金融储备,满足了方方面面的需求,既活跃了社会经济,也方便了日常生活,一句话,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与金融行业完全融为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金融形式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实体金融机构的作业方式,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理念、工作方式和金融模式代表着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年青一代消费群体更加信赖互联网金融,如虚拟经济消费、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等,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对精通互联网技术的新兴金融服务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这类人才也是金融行业的稀缺人才、尖端人力资源,需要高等院校加大对这种课程的授课力度。
  (二)重点招聘精通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经营人才
  随着经济生产形态的多样化,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方式从传统的单一的存贷款业务,发展到理财、资产管理、投融资决策分析、精算、互联网金融等多种形式,逐渐形成了综合性、多样化金融业务并存的金融服务形式,这就给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经济领域中,社会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对未多样化金融服务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剧烈,在进行简单的存取款、贷款的基础上,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理财、财务管理、精算、投资分析、互联网理财、股市风险分析等金融服务,让个人资产和企业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故此,我国金融机构应加大精通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经营人才的储备力度,扩大金融服务种类,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消费需求。在开展多种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我国金融机构还对法律、贸易、风险分析、经营管理之类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需求,这也给相关院校的财经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重点招聘具有国际化思维的新型金融人才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国际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亚投行的设立、一带一路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在中国制造走上全世界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也积极走出国门,面向全世界开展国际金融业务,让中国金融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单纯追求利润的西方国家金融机构,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国际金融服务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在合作共享中实现共赢的目的。在这种客观环境中,我国金融机构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外语使用能力、熟悉国际规则、精通国际汇率利率等国际金融知识,具有国际化思维,为我国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服务提供智力支撑。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金融机构对高校教学的新要求
  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才储备,其首要来源就是高等院校财经专业所提供的毕业生。面对金融形势所出现的新趋势新变化,金融机构对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双方应积极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无缝对接,让高等院校培养的财经毕业生能完全胜任金融机构的用人需求。
  (一)财经专业的教学需求应关注金融机构的发展动向
  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我国高等院校财经专业应实施开放办法,改革教学理念,积极走出去,与金融机构建立起直接的合作关系,按照产教融合的原则来实施办学,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应用能力。金融机构也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把本单位的用人要求反馈给高校,促进高校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双方的努力做好工作对接,高校的专业教学,不单单是给学生将受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因为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兴的金融服务方式会不断呈现,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过程学习,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与新的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社会财富。   (二)财经专业的教学应体现出国际化特征
  随着对外交往的加深,中国金融企业也积极走向世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中国金融业为亚投行的运行、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持续推进提供了资金和信用支撑。中国金融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速,就需要储备大量通晓国际竞争规则、熟悉国际金融、了解国际法规、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就给我国相关高校财经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国际化的思维来进行教学设计。相关院校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国际法、国际金融、专业外语、英语口语等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把学生送到对口交流学校进行集中学习,或者是聘请外籍教师来进行专业授课,培养财经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养成关注国际金融界最新动向的良好习惯。
  (三)财经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最终需要走上社会,在金融机构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我国金融行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这些毕业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不仅仅体现的是个人形象,更是我国金融行业的象征,他们的言行举止、工作状况、服务态度都展现的是金融行业的整体形象。故此,每一位毕业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就应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院校也应重视职业精神教育。因为学校不同于社会,在学校里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一般都算违纪,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但是一旦进入社会服务于金融机构后,尤其是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就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不能从事跟工作无关的活动等。这种职业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在学校中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工作岗位上一旦发生违纪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还损害了金融行业的整体利益,所以,在学校里每位学生就都应接受敬业、爱岗、诚信、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金融行业产教融合的具体思路
  产教融合是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也是相关高校财经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和相关高校应积极合作,共同努力,探索出产教融合的新思路。
  (一)高校结合金融行业需求来改进教学环节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金融教育是直接向金融企业进行人才资源输送的,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对其教育的质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高度的重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自身的地位开始。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因为金融行业人才稀缺情况的出现,就认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肯定具有不错的就业环境。其实,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好坏还是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是有关的,这就需要高校明确自身定位,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高校对金融行业的认识要到位,充分了解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而对于其金融专业学生的教育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拓展金融教学的内容、改变金融教学的形式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也可以举办一些金融知识技能竞赛,来激励学生的学习。
  (二)高校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高校教育的目的,主要还是对学生的人才化培养,因此,在其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出发,为其以后的职业进行考虑教学,把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教学理念贯穿到对他们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将学生的情况与职业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实现两者的结合教学要在符合法律法规情况下,进行金融创新。在金融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甚至借鉴国际经验,比如,高校可以采取专业性、多方面性以及模块的具体化的课程体系教学,来体现综合化和专业具体化的融合。要按照“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要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技能操作课程”的多模块学习结构进行,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实现教育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知识技能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洪军,董海圆,赵盛磊.高等院校创新型金融人才培養路径探析——基于美国经验的借鉴[J].教育现代化,2015,(13):180-182.
  [2]  周建松,郭福春.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3):64-66.
  [3]  蒋乃平.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纵向流动与学习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5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7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