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职公共体育课的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进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 中职学生
  
  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关键。而当前体育课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入,致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模糊不清,没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更谈不到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了。注重身体的参与而不注重体育的全过程,后果就是在有教师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从事一定的身体锻炼,而离开教师,他们就难以付诸行动了。所以,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要将其放在对学生学习引导转化上,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把握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出现以一当十、一举多得的局面,才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收益,才可以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化。
  1.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曾经有人问岳飞,为什么岳家军能战无不胜?是否因为岳飞熟读兵书?岳飞的回答是,战无常法,削兵之道,存乎于心。就是说,打仗是没有定式的,要想战胜对手,必须用“心”去作战。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上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进行教学,只要将“心”用到教学方法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首先,从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化”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情况。而运动技能比例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内容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传统教学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把已经形成的经验与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以为这是学习的捷径。例如教学篮球,必然从运球或传球开始;教学排球一定从垫球开始而忽略了球类运动的本质属性是游戏,游戏又是产生于生活实践之中。现在,已经在一些篮球教学课中看到从争夺篮球的游戏开始,从各种投篮开始,甚至从小篮架的扣球直接开始进入教学。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并不否认传统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是很不够的。在现代教学理念中,特别强凋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决定教学质量,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复杂的、内化过程,是学生主体行为的结果。但教师的主导将对这种“内化”起到示范、启发、引领的作用,并有可能影响“内化”结果。因此,为确保体育教学的最大效益化,就应该发挥师生“双主”作用,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交融,两者不可偏废。虽然由于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每节课都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果。但学生通过了实践、探究、争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收获。这种主体学习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2.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推動课程改革的动力
  传统体育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其他心理品质考虑较少,而学生在创造力、竞争力和意志力、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是现代人们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体育无论是对科学文化素质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偏废。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是跨栏跑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练习的生活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是鲜活的榜样作用,是实践的德育。又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一些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多数来自困难家庭、不幸家庭或有着某种残疾,其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周围,比较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也容易在全体学生中得到发扬光大等等。
  总之,中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应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一个从生物、社会、心理、教育、养生、健康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有益于学生终身健康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2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