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城市群发展特质与路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对城市群概念的研究,在明确城市群相关概念、发展要素与发展规律后,这一概念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17年“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在上海成立,城市群的建设纳入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从中国城市群的形成、演变规律、发展特质与发展路线等方面对城市群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家进行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群;城市化;空间分布;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29日
   引言
   伴随经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是存在阶段性的,小城镇演变为大中城市再到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轨迹经历从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历史。而城市在一个区域内聚集、发展并向外扩大、蔓延形成城市聚集区,最终形成城市群,是在该区域的经济、政治、贸易、运输与地理条件各种因素影响下发展的。故只有正确的掌握了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把握好各个城市的发展路线,引导城市的良好发展,进而减少在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以期发展利益最大化。
   一、中国城市群的形成与特质
   (一)中国城市群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背景。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先在沿海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并扩大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发展的人口基础初步形成;国家同时进行政策扶持,扩大了沿海城市用地规模,进一步激发了其发展潜力。同期,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城市规模空前扩大,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17.92%,经过40年的发展,201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增长到59.58%,接近60%;城市总人口也从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3亿人,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75%的城市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中国城市群发展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极其迅速,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概括起来有以下的发展规律: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吸引大量劳动生产力,从而带动城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2、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城市群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方面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构成了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
   3、我国大力建设经济特区,形成有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工业区与经济开发区,为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形成城市群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带动城市群的发育进步。城市的初步形成主要是由于人口大量聚集,而早期的水陆交通、陆路交通是人口聚集的重要条件。现代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2018年,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4.26万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也已达2.9万公里,而这些运营线路主要集中在我国城市群内。据统计,2018年我国年旅客运输总量与货物运输总量高达179亿人次与515亿吨,大多数的旅客、货物集中在我国的城市群之中,是全国交通运输最密集的地区。
   5、城市群中都具有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最好、基础设施最为完善、影响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截至2018年,已有常住人口2,154多万人,劳动人口达764万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具有常住人口2,423多万人,其中劳动人口数量976万人;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具有常住人口1,449万人,擁有729万劳动人口;而深圳市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人,劳动人口接近900万人。与此同时,在我国三大城市群内,拥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港口(天津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其中,宁波舟山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年货物吞吐量10.8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2,635万标准箱)。
   (三)中国城市群的特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城市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城市产业集聚化特征明显。特别是在上述沿海三大城市群与经济发达的中部城市群,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综合来看,在我国已经形成五个超大型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在国内影响力与所占国家经济比重不断提高(2018年五大城市群GDP占全国GDP的57%)。根据五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几大特质:
   1、五大城市群全部处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最发达的地区,是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进基地。
   2、在五大城市群内,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五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全部集中在这些城市群内,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资源与最完善的发展环境,是全国最重要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科技水平、信息化水平最发达的地区。
   3、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原有的经济、工业、交通基础都是国内最发达的,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占有水平、原有发展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
   4、五大城市群的郊区化明显,拥有众多“卫星城市”,其与核心城市紧密相连,各司其职,拥有先进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职能分工明确。第三产业占产业总比重高,科学技术发达,能够吸引大量科技创新人才。
   5、五大城市群均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国际联系最为紧密的先进地区,大规模的吸纳外资,与国际接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企业;同时,也是我国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交流、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重要地区。    二、中国城市群发展新路线
   (一)经济全球化進程中中国城市群科学协调发展新路线。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分别要实现地带间的协调与城市群的协同。地带间的协调指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的协调;而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则涉及到城市群中大中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协调。总的来看,建设大规模城市群,能够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构建高效、统一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我国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各大城市群要走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综合发展的新路线。
   从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建设过程能够窥见,任何地区内的城市群建设都不能无序发展,盲目扩大城市范围,不计后果的发展只会导致破坏自然环境,得不偿失。因此,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应当遵循发展规律,合理统筹发展规划,严格控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尤其注重防止“大城市病”的产生。
   (二)新时代形势下确立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思维以及集约化发展的新路线。摒弃只顾及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要谋求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全球高端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与我国大力促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在各大城市群区域内强调产业转型、生产精细化、集约化。促进产业生产转型,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城市内要规划功能分区,使功能不同的各部分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分工。同时,区域内各级城市均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底线,牢牢把握底线思维,提高“红线”意识,保障城市与农村地区发展协调一致,严防城市发展失控,保护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用保护大熊猫的坚定决心保护我国十八亿亩耕地的宝贵资源,坚决不容忍任何地区非法占用耕地以扩大城市的规模;要适应新时代,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用农业生产现代化保障我国城市群的集约化发展。
   (三)新时代形势下巩固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与确立全覆盖的生态文明的新路线。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应当建立城乡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的全新格局。明确以提高区域空间品质为目标,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城市群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我国现有城市群的影响力,应用其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现代化、城市化的总体要求。
   依照我国合理、协调、适度、绿色的发展路线,在未来30年内,将五个重要地区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高度现代化、高度便利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群。确立健康稳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新思维,与现代化发展模式相契合。
   总之,正处于城市化新时代的我国,应当依照我国国情条件出发,依靠供给侧改革,注重产业升级、在一定地区内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政府要加强对城市群间产业规划的引导,总体把握城市群发展路线,加大各城市群间联系的同时增强其联动性,从而确立中国城市群可持续、生态健康发展的新路线。
  
  主要参考文献:
  [1]曾伟平,朱佩娟,罗鹏.中国城市群的识别与发育格局判定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
  [2]刘杨,杨建梁,梁媛.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均衡特征[J].经济地理,2019.
  [3]杨朝远,李培鑫.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4]崔功豪.城市地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5]卞文志.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N].中国审计报,2019.9.9.
  [6]古恒宇,覃小玲,沈体雁.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9.3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