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世界格局日新月异的国际背景下,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中国高校思政教育提出很多新问题,而若想及时解决世界格局变化所引发的新问题,关键在于变革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应有机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高效思政实践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利用新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堂和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本研究主要探讨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教育,对高校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形成正确引导,从而树立彰显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且具备特有教化功能,该功能和高校思政教育使命极具契合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生处在逐步明确和巩固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带给多元文化更多价值取向,而对于现代人文精神,高校生始终处于人文精神缺乏状态,若再缺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高校生就很容易受国际不良文化和思想的腐蚀冲击。所以,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能力以及知识需求更为苛刻,高校生若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就必须不断提升心理、人文、专业以及思想道德素质,而人文素质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此为高校生成才的前提。人文素质通过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一种内在气质与精神风貌。从根本上说,人文素质有助于提升高校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水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从多方面、多领域取材,其中最为丰富、最为自然的一种资源就是传统文化。
  (三)提升高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
  近些年,我国高校生自杀、退学以及犯罪等现象呈现逐年攀升现象,其根本原因是高校生心理素质差所导致,该问题也直接说明当前高校有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强化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从心理层面有效疏导高校生,对高校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进行正确引导。研究心理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项关键内容,孔孟儒家学派奉行宽容、宽厚的人际交往,告诫世人应该懂得悦纳自己,而老庄的道家学派则提倡追求自由和精神宁静,告诫世人应该返璞归真,勿贪恋功名利禄。儒道学说描绘了人类心灵境界,对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文化属性
  从根本上说,思政教育其实就是政党与特定阶级通过相关道德准则与思想观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形成一定影响,倡导社会群体根据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展开与社会、阶级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育本身就是宣传意识形态的一项教育活动,高校教育人员通过对文化成果进行传播与践行,使受教育者能够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文化人与政治人。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宣传模式,该宣传往往会受文化环境的制约。
  (二)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存在通约性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超越区域与民族为前提、以改造世界为职责的一种学说。然而,马克思主义全球性无法背离民族发展历史事实。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两者相结合存在哲学基础。现阶段,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事实上是有机整合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与马克思学说基本原理,两者有机结合,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达成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目标。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作为肩负思政教育的重任,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一)有机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和传统文化
  常言道,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若想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首先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中国高校生应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主阵地就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比方说,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传播天人合一世界观、舍身取义价值观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在《思政概论》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为实事求是的出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群众路线的出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用事实说话的出处。在《形势和政策》教学中,可通过专题的方式向学生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具體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也极为有利。但是,在融合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估,确保其能够与时代发展现状相适应。
  (二)有机结合高效思政实践教学和传统文化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已经对实践教学进行了采纳,这也是思政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方向,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高校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也有助于其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所以,以传统文化作为思政实践教学主题,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比方说,在思政实践课堂中开展“拍卖你的未来”活动,有助于加深高校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开设“道德讲堂”,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引导高校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道德故事,确保学生能够领悟到道德中所潜藏的“善”,激励高校生效仿道德模范,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也可开展思政第二课堂活动,借助社团、协会的名义组织参观名人馆、革命纪念馆等,确保高校生能够牢记革命先辈的牺牲与贡献,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贯穿爱国热情。通过以上时间活动,尽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掌握,以亲身实践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三)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
  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强化高校生思政教育所需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纳入传统文化,应该从文化活动与理念两环节展开,比方说,可在高校中开展爱国微视频活动,组织学生选主题、策划以及自导自演等形成微视频,并且在校园内做好宣传工作。也可举办“感恩中国”演讲比赛,在课堂之外进行思政教育的传播与宣传,并且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凝聚民族团结与爱国精神,使高校生爱国情感得到激发。也可组建“立德国学社”,在学社内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国学经典等。以上活动都有着浓郁文化氛围,一方面将更多学习平台与机会提供给传统文化爱好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生的时代使命感与民族认同感。
  (四)利用新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应对时代新载体进行有效利用。随着近些年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诸多新媒体的产生与普及,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同样要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实时调整固有观念,对新媒体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教学方法与内容的不断创新,密切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方式,使中华传统文化潜藏德育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比方说,允许高校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找相关知识,以教学微电影、在线课程等教学模式,达到思想教化和知识传授同构、课堂和网络共建的目的。
  四、总结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印有中华民族精神符号的一个文化象征,其思政教育资源极为丰富,而现阶段国内高校思政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依旧联系不够密切。所以,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应有机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高效思政实践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利用新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堂和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此为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源泉。
  参考文献:
  [1]袁凌杰.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政类课程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7):66-67.
  [2]鞠秀晶, 郭斌. 生活世界视域下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 科教导刊,2017(25):44-46.
  [3]李函霄. 文化自信视域的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结合机制[J]. 福建茶叶, v.40;No.201(9):459.
  [4]袁晓燕. 基于茶文化研究下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J]. 福建茶叶, 2018(12):23-25.
  [5]王琦. 文化自信视阈下思政教学整合地域文化资源的路径——基于安徽理工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实践[J]. 领导科学论坛,2017(11):123-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