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皓田 姬鹏程
民生消费是人民群众的最终需求,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民生消费规模、提高民生消费水平、改善民生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消费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激发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性服务业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大省,GDP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全国第5位。扬州市作为江苏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城市,连续13年服务业增速超过GDP增速,消费性服务业即将占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人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深入了解扬州市民生消费情况,分析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民生消费平稳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年9月23—25日,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公共管理与社会体制研究室课题组赴扬州市与6家政府部门、8家企业①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3家企业,情况如下。
一、结合调研情况和宏观数据,对扬州市民生消费情况的总体研判
调研显示,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民生消费总体平稳增长,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断提升,消费结构逐步趋于优化。2018年以来,消费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较为迅速,逐步形成与生产性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长,人均消费支出不断提升
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7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7元,同比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1元,同比增长8.5%。与江苏省全省相比,2019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0.1%。从近五年来看,扬州市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342元,同比增长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21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26元,同比增长8.9%。与江苏省全省相比,2019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高于全省3.9%。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扬州市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幅较快,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结构趋于优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与规模的重要统计指标,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25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位列江苏省第五,高于全省1.7的百分点。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扬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处于较快增速,2018年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消费总量不断扩大。
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衣着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同比增幅都较小,均低于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均高于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从食品支出费用来看,2018年扬州市全体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比30.5%,比2013年降低了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0.7%,比2013年降低了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0.1%,比2013年降低了1.7个百分点,消费结构逐渐优化。
(三)消费性服务业规模扩大,发展提档加速
2018年开始实施《扬州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并配套三个系列实施意见的政策体系,推动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扬州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69.59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47%。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新登记服务业企业8563户,其中消费性服务业企业4875户,占比56.9%,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
旅游产业作为扬州市的重点产业,发展较为迅速,2018年扬州市旅游实现总收入917.9亿元,同比增长15.2%,旅游增加值占比达到7.8%。教育培训产业持续推进,扬州市推进职教、社教发展,目前已建成5个省级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和5个省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民营培训机构快速发展,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城乡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正在建设城区“10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
二、调研中发现的亮点
调研发现,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新业态消费支出增加,网购消费动力强劲;城乡消费市场共同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亮点突出。
(一)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扬州市居民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养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教育方面,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各类兴趣班、培训班逐步成为消费支出新的增长点;文体方面,随着“省运会”“省园会”的举办,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已经迅速融入百姓的家庭生活,成为家庭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扬州工艺坊表示,非遗文化已经成为文化旅游消费中的新亮点,非遗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丰富将会带动文化旅游消费进一步提升;医养方面,扬州市重点推进颐养社区建设,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服务,构建“中心厨房+中转配送+社区就餐”的老年助餐模式,医养消费也成为消费的热点之一。
(二)新业态消费支出增加,网购消费动力强劲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扬州市加大对城乡网络建设和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2018年8月,扬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对网上销售超过1000万元以上,并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同时,网络零售不断壮大,居民网络消费动力强劲。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全体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1286元,同比增长10.7%,占消费支出比重的11.3%。扬州市2018年“双十一”实现网络零售22.7亿元,同比增长30.5%。 (三)城乡消费市场共同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从消费支出来看,扬州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较快,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比城镇居民高出0.2个百分点。从食品消费支出来看,2018年扬州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比城镇居民低0.6%,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也逐渐较少。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潜力明显释放,网络消费成为农村居民重要的消费支出,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14.5%,高于城镇居民5.4%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比重12.6%,高于城镇居民1.7个百分点。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扬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消费价格不断上涨,居民消费倾向在减弱;消费环境欠佳,消费保障有待提高;热点领域消费供给不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一)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下降、消费价格上涨,消费倾向减弱
扬州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开始下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从2017年后开始下降,由9.6%下降到2018年的8.9%,2019年上半年下降到8.6%。消费价格持续上涨,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8年同期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5%,非食品价格上涨2.1%;服务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3.1%。2019年上半年,构成CPI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与2018年同期相比“七漲一降”,涨幅由高到低依次是:衣着上涨6.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5.0%、食品烟酒上涨4.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4%、居住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0.4%、交通和通信下降1.4%。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下降,消费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倾向,抑制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从居民消费倾向来看,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全体居民消费倾向为60.2%,其中,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61.1%,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为62.5%。与江苏省全省相比,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全体居民消费倾向与全省基本一致。从五年的数据来看,虽然扬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人均消费支出不断提升,但居民消费倾向逐年减弱。
(二)消费环境欠佳、成本压力增大,消费保障需要提高
道路交通拥堵、停车基础设施短缺,教育、养老、卫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化体育、旅游业相关配套设施仍然不够健全,制约了消费的进一步提升。扬州市商务局表示,老城区商圈交通拥堵、停车困难,人流量下降,是传统消费品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原因之一。商贸业成本压力增大,2018年扬州市规模以上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437.58亿元,同比增长4.7%,但房租、员工工资等成本增加5%—10%。
与此同时,随着以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为主的发展型、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扬州市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够、职业道德不高、服务内容单一等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凸显,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热点领域消费供给不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消费结构趋优的同时,生存型消费所占比重依然较大,发展与享受型消费仍然不足。2019年上半年,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达到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61.8%。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仅占扬州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5.7%、7.1%和11.0%。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来看,2017年扬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仅占0.13%,教育培训仅占1.13%,医疗卫生仅占1.08%,居民服务业仅占0.65%。
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养等热点领域的消费服务业还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无法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大成教育表示,家长不再满足于校外学科的培训和辅导,更加趋向于体验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培养,需增强这方面的供给。扬州市文旅局表示,目前“游”的项目单一,“购”的产品雷同严重,“娱”的项目匮乏,文旅项目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仍需进一步提高。2018年扬州市65岁以上老人占17%,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但养老机构设施、服务质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远远滞后。扬州市民政局表示,目前扬州市老年产品品类不丰富、品质不够好,严重制约了老年人对老年产品的消费。曜阳国际老年公寓表示,餐饮、家政、基础护理等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照护、医疗保健等养老需求。
四、政策建议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建议扬州市下一步要在“增、强、补、促、抓、重、优”七个字上用力,即:增收入,持续提高消费能力;强保障,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补短板,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促重点,满足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抓龙头,做强消费性服务业市场,重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优环境,促进居民安全放心消费。
(一)增收入,持续提高消费能力
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基础,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因素。要进一步推进落实创业创新政策,继续开展“创响扬州”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来扬州就业创业;继续推进创业培训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的“四进”活动,让更多的居民能创业,创好业。要进一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内部挖潜增收、拓展非农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居民愿消费、敢消费的底气。要进一步推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拓展金融产品投资渠道,规范发展实业投资和租赁服务,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消费能力。
(二)强保障,增强居民消费倾向
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保障。扬州市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居民。重点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外来务工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教育等政策的落实,构筑社会保障完全网,让其生活无后顾之忧,能够更好的增强消费倾向,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三)补短板,不断增加有效供给
扬州市要补齐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短板,促进同质化、低端化、单一化的行业向创新化、中高端化、差异化的行业转型。针对目前消费性服务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加强财政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体育健身、医疗康养、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投入。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不断增加居民所需要的有效消费供给。
(四)促重点,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扬州市要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升级方向,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保证基本消费经济、实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要持续提升旅游业优化升级,加强旅游业对扬州市其他消费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加强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养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让其逐步成长为扬州市的支柱产业,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多样性消费需求。
(五)抓龙头,做强消费性服务业市场
扬州市要注重对消费性服务龙头企业的培育,通过运用服务业引导资金,加大对高研发项目的投入、实施市级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连锁化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服务业企业给予奖励,推动这些企业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龙头企业引领,辐射上下游企业,进而提升整个消费性服务业的市场容量,做强消费性服务业市场。
(六)重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扬州市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要在提高服务业信息化、精细化上下功夫。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兴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创新文章,用更少、更綠色的投入实现更高、可持续的产出,在提升发展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七)优环境,促进居民安全放心消费
扬州市要通过构筑科学规范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统一,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创新监管方法,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监管。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产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安全放心消费。
注:
①6家政府部门:扬州市发改委、扬州市商务局、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市民政局;8家企业:扬州市俊和大地幼儿园、扬州市大成教育培训中心、扬州市曜阳国际老年公寓、扬州市朗森特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市瑞和护理院、扬州市工艺坊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扬州市润德菲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夕阳婉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2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