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业和物流业的相互协调与耦合发展有助于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物流业的运作模式,能有效改善云南省物流业生产性服务。文章以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的耦合协调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基于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云南省2008~2017年两业耦合协调情况,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物流业;耦合协调
   一、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而云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是必要之举。同时近年来随着电商等发展,物流业在国家经济中产业地位逐步提升,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对农业的经济和生产有着直接影响,物流是农业的生产以及农产品消费的中介,只有物流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农业的生产面向市场,解决供需矛盾,并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的时空与地域矛盾。能够从总体上推进经济的循环,加快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运行的节奏情况。发展国家和发达的地域的一些经验表明,物流业对于农业和省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间的依赖度逐步加强,根据产业内部各结构演化理论可知,不同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按照产业间互不相关、互相耦合直至互相协调发展的路径螺旋式上升转变升级。农业与物流业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中各个要素的利用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变革的重要模式。对于提升农产品价值,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建设物流业标准、信息化,改善物流服务业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素有“香料王国”“药物宝库”“花卉之乡”之称,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成交通不顺畅,生产力水平低等因素限制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所以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和物流业耦合发展现状,研究意义与目的在于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促进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地实现云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文献回顾
   美国经济学家Arch W.Shaw在20世纪初提出了物流的概念后,国外学者进行了最初的研究对于物流业和农业协调发展以及两者之间促进发展相关理论。Ricks DJ(1993)提出建议在农业链条上组织各种实体。通过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企业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并能满足消费群体的服务需求。在21世纪初,随着绿色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Murphy等(2000)认为第三方物流或绿色物流的发展更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视角来展示其在物流业与农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程度。弓宪文(2017)基于耦合及协调理论对物流业和制造业进行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的实证研究,并建立GRNN神經网络模型对两业的发展进行后续年间的预测,发现未来两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李征(2018)使用复合的系统模型,对福建省的物流-农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计算,论证了两业的有序度虽然呈现上升状态,但两者之间拉动力不足;梁雯(2018)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物流业和农业进行分析,得出全国及区域的物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大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王桂花等(2011)采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推算了江苏省农业与物流业间的关联性,结论为农业对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不明显,物流业却相反,同时得出两者有着长期动态关系的结论。崔敏等(2013)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和农业的前提下,参照两业的现状,提出了两业协同发展的模式策略,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有不同的协同发展模式进行了评价,最后给出了两业更好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于两业联动发展已有较多研究,研究的方法也日渐丰富,但研究着重在物流业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上,而对于农业、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方面研究相对较少,部分学者研究领域也主要是东部发达地区,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两业联动非常少,而对于云南省两业的发展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本文建立农业-物流业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云南省的农业和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以其发展数据为依据,进行耦合实证研究,从而为云南省的农业和物流业的互利共赢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耦合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选取构建
   在对农业和物流业进行耦合协调研究时,首要前提及关键步骤在于构建两业的指标体系。为保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参照中国(地方)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其他权威数据来源涉及的相关指标,遵循可行性、实用性和代表性等原则选取关键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确保构建出的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按照以上所述构建指标的要求,在中文CNKI中检索两系统相关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文献,选取了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指标,同时结合云南省农业及物流的发展特点,指标是从产业的投入、产出、发展规模和成长能力等不同维度构建来物流业与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共22个(详见表1)。
   (二)确定指标权重
   在构建指标权重之前,应对物流业指标的原始数据和农业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避免指标本身对数据的影响。为此本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合理指标,准确的指标权重值对于评价结果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要选择合理的方法。确立指标评价体系权重有三种方法:主观赋权法,该方法需要依靠研究者的主观偏好以及认知判断,因此有较大主观随意性导致权重稳定性不足,例如:主成分分析,专家评分,APH等;客观赋权法,该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原始指标数据,通过数学方法的计算得到权重值,如: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等;组合赋权法。大多数学者使用熵值法来建立指标权重,该方法优点在于,可信度较高,当确定指标数据权重时,评价指标的差异系数的数据值越大,其对应的熵值就越小。因此本文确定指标数据权重时使用熵值法,目的是为了让指标权重的确立更加合理科学准确。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其中X、Y分别为农业子系统和物流业子系统的第m项指标在n年中标准化后的数值;wm、zm分别为农业子系统和物流业子系统的指标权重。借鉴黎孔清,孙晓玲对发展评价值的判别,即当U1=U2时,农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发展呈协同发展型;当U1>U2时,物流业发展滞后性,代表物流业子系统发展对农业的贡献小于农业发展对物流业的推动;当U1<U2时,农业发展滞后性,代表物流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大于农业对物流业的发展。    (四)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度和协调度评价模型
   利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将该模型进行合理拓展,以获得若干个系统(或功能)交互耦合模型:C={(U1,U2,…,Ua)/Π(Ui+Uj)}1/a,其中i,j=1,2,3,…,a,且i≠j。
   本文的农业和物流业两个子系统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因此借用耦合概念,得到耦合度模型:
   C代表农业和物流业之间的耦合度,C的值域范围为[0,1],当C值趋近1时,表明农业和物流业趋于有序度,关联性就越大,说明各指标间达到了共振耦合;但C值趋于0时,证明其有序度为无,同时关联性就越小,表明农业的发展不能使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不能作用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虽然耦合度能够反映农业和物流业的耦合程度,但是在多个时段进行对比研究的情形下,很难能够全面体现农业和物流业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果。
   因此本文用协调度综合农业和物流业的耦合状况和两者所处的层次,进而得出两者间的整体协同的状况。因此引入协调度公式可以非常清楚看出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耦合协调度公式为:D=(8)
   综合评价调和指数:T=αU1+βU2(9)
   D的值域范围在[0,1],D值越趋近1时,说明农业和物流业的协调度越大,反之,则协调度越小。T为农业和物流业综合发展协调指数,目的是反映这两者的整体协调性。α和β为待定系数,并且α≠β,由于两者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确定待定系数α,β=0.5。
   (五)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借鉴相关学者研究,为了便于分析对耦合度的数值进行区间类型划分,详见表2。
   在协调理论中,对协调度的等级缺乏相关定性信息,同时参考相关文献中,有不同的划分等级的方法。为了使耦合协调度描述准确,更加直观了解农业和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程度,本文借鉴杨世琦(2008)将协调度在区间[0,1]划分为十个区间,将0.5作为分界线,协调度等级区间表见表3。
   四、云南省物流业与农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统计
   指标中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云南经济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没有包含“物流业”,但把物流业暂归属于第三产业里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货运及仓储部分,并且物流业增加值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高达83%以上。因此,由交仓邮的数据来代替物流产业的指标数据。
   (二)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耦合协调度计算
   通过上述公式(1)~(4),代入计算出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的熵权值(表1)。
   通过公式(4)~(9)分别计算出2008~2017年云南省物流业子系统评价值U1和农业子系统的评价值U2、综合评价指数T、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通过表2、表3得出耦合度、协调度发展类型,见表4。
   (三)云南省物流业和农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1. 云南省农业与物流业综合评价值时间序列变化分析。由表1可知,各指标的熵值越大对应的指标权重越小,对子系统的发展越不利,其中N1、W1、W3、W4、W8的熵权值均大于0.1,表明通过提高这几项的指标可以促进农业与物流业更好的发展。由表4可知,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子系统评价值指数从2008~2017年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从农业子系统的动态变化趋势来看,云南省的农业子系统的评价值在2008~2009年增长幅度为7.85%,2009~2010年出現下降,2010~2011年涨幅跳跃较大,2011~2017年增长平稳,2008~2017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6.77%。云南省综合评价值T在2008~2017年间总体数值分布于0.19~0.79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较2008年,2017年云南省综合评价指数增长了3.97倍。物流业子系统的评价值U1变化比较显著,上升的速度较快,2017年物流业子系统的评价值为0.84,是2008年的4.96倍,2008~201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1.44%,这得益于云南省对于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在2011年、2012年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对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以及人力资源规模缩小导致。
   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间序列分析。从表4可知,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两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螺旋式趋势,从表4中的具体数据来看,由2008年0.4947上升到2009年0.4992,原因在于云南省政府在2008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大投入支农惠农。通过“三大提升计划”保证了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并加快推进本省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发展出现了机遇期。由2009年的0.49下降到了2012年0.48,原因在于在这个时段物流业与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以及物流业从业人数下降了12.7%。2012年的0.48上升到了2014年0.49,原因在于云南省抓住了B&R建设这个机遇,促进了云南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出现暂时性下降后,2016~2017年表现上升趋势。可以看出云南省整体耦合度偏低,自2008年以来物流业和农业两大子系统一直处于拮抗耦合阶段。
   3. 耦合协调度类型分析。通过表4可以看出,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耦合协调度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弱度失调—初级协调的阶段变化,耦合协调度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云南省通过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次区域的发展的契机等方式,提高物流业的发展速率。伴随着物流业和农业互相影响的作用不断加强,物流业子系统的评价值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农业子系统的。云南省在把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继续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加大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为促进物流业和农业的协调性上升到更好的一个高度提供条件。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构建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了2008~2017年云南省面板数据,对云南省2008~2017年的农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时序上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从综合评价值来看,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综合评价值和物流业综合评价值及两大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波动,U1的评价值处于0.22~0.73间,U2的评价值处于0.17~0.84之间,U2上升速度比U1的快。从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来看,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度一直都是处于拮据性耦合的状态。自2016~2017年,农业出现滞后型趋势,而物流产业则处于领先地位,其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虽总体上呈螺旋上升的状态,但是却从弱度协调进入了低度协调的耦合协调阶段,其目前仍然处于低度协调农业滞后型。这表明云南省农业和物流业两系统间的耦合已经存在一定程度发展,但是其耦合协调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两产业不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产业耦合不明显,仍有很大的发展促进空间。
   (二)对策建议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云南省农业发展总体态势与物流业发展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但二者的耦合协调效应不显著。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长期的耦合和协调机制,以改善云南省的农业和物流业的耦合和发展水平,实现以农业拉动物流业发展,物流业保障农业发展。
   1. 以农业和农村农业部提出的“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作为云南省农业发展目标,继续支持和发展云南省特色高原优势农作物,培育新型的农业产业源,加大农业产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整合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更迭与升级,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型职业及有技术的农民,延伸农业生产链条、催生新的产业形态,进一步促进云南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 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属民族种类最多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多、路况复杂,山地众多、物流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相关人才匮乏,所以应在进一步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和引进人才的同时,积极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的核心内容是供应链一体化,要积极开展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基地种植、采摘、初加工、深加工、批發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加工园区一体化建设,通过农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物流运作信息化、高效化运营。
   3. 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优农业与物流业发展环境,合理运用行政资源和手段,从加大财政扶持和税费优惠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农业保险范围、完善物流支撑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业与物流的政策引导,加大项目资金支持,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协同支撑的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与物流业两业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物流影响因子的灰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4):107-108.
   [2]胡亦琴,王洪远.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路径选择——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4(04):25-33.
   [3]孔祥智,周振.发展第六产业的现实意义及其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31(01):98-103.
   [4]Ricks D, Woods T, Sterns J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roving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Fruit Industries[J].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1999,30(03).
   [5]Murphy P R, Poist R F. Third-Party Logistics: Some User versus Provider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0,21(01):121-133.
   [6]弓宪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演化及发展趋势[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22(02):140-146.
   [7]李征.农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产业协调度研究——基于福建省数据实证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01):35-42+60.
   [8]梁雯,许丽雲,司俊芳.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05):150-161.
   [9]王桂花,刘凤云.江苏省物流业、农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1(03):88-90.
   [10]崔敏,魏修建.我国农业产业集群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68-72.
   [11]杨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赋权方法评析[J].统计与决策,2006(13):17-19.
   [12]弓宪文,王勇.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7):8-12.
   [13]黎孔清,孙晓玲.南京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06):1242-1250.
   [14]王滨,王维早,齐剑锋,于开宁.基于耦合协同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2,40(03):405-411.
   [15]刘耀彬.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8(06):829-836.
   [16]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不同尺度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64-72.
   [17]刘秉镰,余泳泽.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托宾模型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09):18-21.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7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