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仍面临着时间长,损耗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远远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对策,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这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潜在的巨大市场有待挖掘。但我国农产品物流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具体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物流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都不高。基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的物流一体化水平低,造成了农产品物流时间长,损耗大,效率低,物流增值少,大部分农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农产品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大,其流通形式也有所不同。如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等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鲜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其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只有少量农产品绕过批发市场以直销方式到达消费者。
农产品产业链可以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生产――流通”环节,即从农产到批发市场;二是“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这两个供应链的衔接处――批发市场,则是一种以竞争为主的市场交易模式。这就要求批发市场能够实现“生产――流通”供应链和“流通――消费”供应链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良好衔接。其中,信息流的无缝衔接是最基本的环节,若信息流衔接不畅,则会造成两条供应链都陷入低效率的运行状态。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以“即时货银两讫”的现货交易为主,这是一种商流与物流不分的最原始流通形式。这种当日现货交易机制决定了只能存在单纯的竞争关系,不可能存在合作与协调;只能追求眼前利益而无法考虑长期利益,因而很容易造成供求信息的扭曲。信息流的阻断造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基本上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信息流既包括从消费者到供应商的需求信息流,也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给信息流。从我国大多数批发市场的运行机制来看,这两条信息链都被阻断了,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甚至被严重扭曲。信息链被阻断是因为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成本过高,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均衡供给,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现货交易方式使买方缺乏关于产品质量的足够信息,会出现“逆向选择”,即低质产品将高质产品逐出市场。目前在大中城市的超市里出现的品牌农副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等高质量农副产品在批发市场是难以见到的。我国某些农产品(食品)质量不稳定、安全性缺乏可靠保障的经济学原因就是供给信息链的阻断。而农业生产的分散状态又给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监管成本太高。
由此可见,信息链在批发市场的阻断不仅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政府指导与监管难以完全到位,而且还直接造成了农产品物流链的衔接不畅。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处于阻断和不透明状态,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致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农产品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应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网络成本较高,农民上网用户少。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高,利用程度低。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
2 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目前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都拥有各自的信息资源。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共享程度低。同时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
3 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一是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二是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起步,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 缺少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缺乏既具有农业信息经营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农业信息经营实践能力,从事信息收集、经济预算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通信保障、系统分析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的专门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的服务经营人才。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对策
1 重点抓好若干基础性公共平台。政府应当负责建设若干基础性和政务性的公共平台,完成相关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议当前首先建立或完善电子口岸系统、大交通”监管系统、特殊商品物流的监管系统这三大最重要的支柱系统。
2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物流中心。要改变过去仅有广场和仓库的旧模式,进行信息中心和交易大屏幕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引进拍卖、看样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各个批发市场要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并向外界传递在批发市场形成的价格、交易量等信息,协调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从而使批发市场向物流中心过度。
3 加快制定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各项基础建设,建立鲜活农产品身份证制度。首先建立准入制度,禁止存在问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然后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向农产品身份证制度过度。由于超市或连锁企业信息采集能力强、处理信息量大、信息传输效率高,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建立鲜活农产品身份证制度,通过计算机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输,并做到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出现问题追本溯源,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与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5
[2]程言清,黄祖辉,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