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圆汇率波动剧烈,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突破20%,外向型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我国虽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并已逐渐恢复,但出口企业收汇面临的风险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重视,并为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所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收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管理的目标,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收汇风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现状;目标;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贸易持续低迷,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出口收汇风险明显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收汇风险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之一。由于在我国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总数的大部分比例,这就给我国企业抵御收汇风险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一、我国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逐步回稳,稳外需、扩大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态势得到扭转。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同时,WTO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国际贸易收汇风险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海外应收账款困境,许多海外企业纷纷破产,致使我国的出口贸易企业面临着一个难解的困局:一方面:由于出口市场状况越来越复杂,国外破产企业迅速增加,意味着与之相连的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加大,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的周转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又在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出口,努力遏止出口贸易的迅速下滑。应收账款回笼不及时,坏账就有可能就变成“死账”,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困难,企业必须通过负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和扩大产能的需要。根据商务部的测算,我国目前海外应收账款的坏账比率为5%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0.25~0.5%。仅以我国部分外贸类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数据为例,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坏账比率就十分惊人,多数企业的平均坏账率超过了5%,有的企业平均坏账率竟高达29%。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贸易中80%以上采用赊账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三个月结一次,有的则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这给坏账埋下了隐患。
  (二)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商务部报道,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也趋于增多。
  (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产品一向以“物美价廉”著称。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过去中国企业所凭借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如在印度等国,劳动力的成本就比我国要低。而且一味地降低价格,在国内会导致出口企业相互压价、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在国际上则会招来反倾销和各种贸易摩擦。出口商品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中国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来源。
  (四)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缺失,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自2005年7月21日前,我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企业的对外货币计价以美圆为主,外汇风险较小。但自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意味着我国的外汇风险增加了,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一个典型的大企业会面临多达成百上千种的风险。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美国世通公司的破产、雷曼银行的倒闭,安达信的解散,我国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等等。由此可见,企业要生存发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和持续有多么必要和重要。
  (五)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缺陷。我国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比例达80%以上,是一种相对安全性较高的结算方式。但由于信用证的使用,第三者(银行)的介入,使结算工作更加复杂,同时各方利益的实现还要满足“单单一致”、“单证一致”这一严格规定。因此,由于L/C支付方式本身的定义、职能和特点,决定了它在使用中的一些缺陷。
  首先,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所负的责任是按“严格相符原则”审单.只要卖方提供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要求.银行就必须付款.对于单据的真实性.买卖双方的资信以及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银行没有了解的义务。因此买卖双方对于货物是否属实,单据是否真实,就建立在双方的信誉上了。这种单证结算与交接货物的脱节,信用证与合同的相对独立,致使信用证结算具有一定的风险。
  其次,信用证下条款复杂造成结算困难。信用证业务不仅涉及到众多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而且涉及到众多的环节以及国际惯例、法律和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一项出口业务涉及许多单证,包括运输单据、保险单据、商业发票及其它单据以及这些单据下面的租船、商检、配载、卸载、管理和交付等行为,还涉及到对买方及船方的资信、货物数量和质量、船舶状况及船员配备的了解和贸易程序、水文气象、国际法等知识。对一般商人来说,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繁琐的程序和实际情况并作出精确判断是有困难的,而且在这些环节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间隙与漏洞。因银行付款时只审单不看货,一些不法商人乘机而入,编造各种骗局不发货、少发货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提交假提单相欺诈,使不少企业上当受骗。
  此外,信用证易被转化成其他支付方式。信用证作为一种安全性较大的结算方式,出口商在贸易中往往会要求采用,但容易被进口商借口转化成其他结算方式。特别是在市场行情发生波动时,买方常常借口延迟开立信用证,要求出口商先发货,最终迫于及时收款,同意降价,并改结算便捷的商业信用支付方式,或买方开立不符合要求L/C,通过一次次修改,拖延时间,但信用证下各种单句都有有效期,如果一一展期费用很高,也很麻烦,为避免其他单据过期,致使出口商先发货,最终导致改为其他便捷的支付方式,使出口商失去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收汇保障。
  二、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于此同时,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也不断加大。防止企业上当受骗已经迫在眉睫。有效的管理出口企业收汇风险,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降低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以便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资金。
  (二)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降低减小公司处于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状况的可能性,可以有效减小企业的收汇风险。
  (三)使企业最终发生兑换行为时,遭受的汇兑损失达到最小,即保证未来的外币现金流量的经济价值。
  (四)在尽可能减小汇率变动风险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风险的成本。
  (五)当外汇市场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动荡不安,对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时,企业可以更好更快地制定相应的抵补决策。

  三、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有效规避我国出口企业收汇的风险,最大限度的达成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从心理意义上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事实证明,很多收汇风险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或从业人员思想麻痹,防范意识薄弱引起在对外销售过程管理中存在漏洞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会在行动上加强管理,才能有效的化解出口收汇风险。
  (二)设置收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工作。我国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贸易风险要普遍高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收汇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持续性经营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须有特定的部门才能较好的完成风险防范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制,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企业信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断进行评审和改进,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制度和措施。努力做好三个部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
  (四)对进口商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档案。出口商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一种是通过银行调查,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按国际习惯,调查客户的情况属于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我国,一般委托中国银行办理。向银行查询客户资信,一般不收费或少量收费;其次是通过国外的工商团体进行调查。如商会、同业公会、贸易协会等,一般都接受委托国外厂商调查所在地企业情况,但通过这种渠道得来的资信,要经过认真分析,不能轻信;另外通过我驻外机构和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对客户进行考察所得的材料,一般比较具体可靠,对业务的开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外,外国出版的企业名录、厂商年鉴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对了解客户的经营范围和活动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客户的数量有一定的规模,必须建立客户档案库才能更好地对客户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独的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另一种是融合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其中的某一部分是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通过客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层具备了对客户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经过对客户审慎的观察和分析,降低因开发和选择客户不善而造成的坏账风险。
  (五)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在外贸操作中,结算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结算是否把握得好,直接关系到出口企业能否安全收到货款,顺利实现利润。目前,国际贸易中采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三种,另外还有赊销、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等。一般来说,即期信用证结汇最为安全。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六)注意防止进口商在信用证中设立“软条款”,信用证“软条款”是指在信用证中规定了一些对卖方取得付款的限制性条款,或信用证的条款不清、责任不明,使得卖方事实上很难获得银行的付款。一般对于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重视对国外开证行资信审查。国内出口商可以委托国内通知行审核开证行资信,如有疑问,应要求国外可户调换资信较好的银行为开证行,或由资信度高的或欧美大银行加具保兑。也可要求偿付行确认付款,或在信用证规定可分批情况下,分批出运以分散风险;提高结算人员素质和结算工作质量。对结算人员加强国际经贸知识尤其是结算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七)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严把质量关。简而言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贸易收益。质量好,可以排除买方的后顾之忧,使他们都能乐意放心地与我们合作。
  (八)汇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我们可以通过金融工具或经营决策来达到抵补收汇风险的目的。前者可以通过远期合约、货币市场、期权市场抵补外汇风险。后者主要可以通过提前与延迟、选择计价货币、自然抵补等方法来达到抵补的目的。
  (九)建立出口收汇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根据应收国外账款的账龄,设置预警指标,财务部门每月定期向企业管理者和外销员提供逾期应收外汇账款清单,提醒并跟踪督促经办外销员及时向外商联系催收。一旦确认已经形成逾期应收账款时,要尽快启动追讨与清偿程序,因为账龄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应收款回收率的高低,应收帐款逾期时间越长,收汇风险越大。
  (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转嫁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以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中的外国买方信用风险为保险对象,以出口企业在执行出口合同中应当享有的合法权利为保险标志的信用保险。他不以赢利为目的,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在企业出口贸易损失发生时给予经济补偿,维护出口企业和银行权益,避免呆坏账发生,保证出口企业和银行业务稳健运行;出口商可以放心地采用更灵活的结算方式,开拓新市场,扩大业务量,从而使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更强,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更大胆;以为企业获得出口信贷融资提供便利;得到更多的买方信息,获得买方资信调查服务;有助于企业自身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十一)参与国际保理以减少损失。保理又称托收保付,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由于国际保理商承担100%买方信用风险担保,出口商只要认真履行合同就可得到100%的收汇保障,出口商即将信贷风险和汇价风险转嫁给保付代理组织,便可以避免到期收不到货款的商业信用风险,杜绝坏账损失。由于保理是以D/A等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成交,出口商可免受信用证条款的约束,免去繁琐的催证、审证、改证手续和因“单证不符”,而遭银行拒付所带来的麻烦。
  (十二)利用福费廷业务规避收汇风险。福费廷是一种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便利,出口商一旦取得融资款项,就不必再对债务人偿债与否负责,同时不占用银行授信额度,出口商在背书转让债权凭证的票据时均加注“无追索权”字样从而将收取债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
  
  参考文献
  [1]应诚敏,刁德霖.国际结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田文.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现代商业,2010(5).
  [3]吴海涛.信用证软条款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对策[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3).
  [4]张京莉.浅析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