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家庭方面的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文玲 张 莉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对他们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折射。下面主要谈谈家庭方面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父母残缺家庭或不和睦家庭
  
  父母残缺家庭,指的是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或被判刑、离婚、遗弃或其它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关系破裂、缺损的家庭。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因忙于重新组建家庭或生活压力过大而顾不上或放松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生活在离异后再婚的家庭,而新组建的家庭容不下他们,对他们缺乏关心教育;失去双亲的孩子,有的被别人收养,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间缺乏感情而无心教育或因收养人自身原因而没有能力教育。这样使子女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必要的家庭教育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缺乏稳定感,失去精神支柱,情绪低落,产生多疑、孤僻、感情冷漠和玩世不恭等心理缺陷,一旦遇有不良诱惑,很容易误入歧途。
  家庭不睦,家庭关系较为紧张,父母长期对抗,对子女照顾教育相对放松,缺少对子女认真负责的关心和体贴,有的家长甚至对子女粗暴地打骂或虐待。在得不到父爱、母爱的情况下,一些人因此变得孤僻、抑郁、自卑、冷漠,或烦躁不安、任性。愤而报复社会他人,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教育管理方法不当
  
  1. 放任不管。这样的家庭结构较为松散,以互不干涉为基础。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繁琐事务或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把对子女责任,只看作是为子女提供一个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注重抚养功能却淡化了家庭教育功能。
  2.溺爱袒护。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的父母或亲属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的意愿,百依百顺,放任自流,助长了孩子任性,放荡不羁。
  3.简单粗暴。是指家庭教育简单化,专制化或采取惩办主义,教育方法粗暴,实行打骂体罚。家长认为只有在棍棒之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粗暴教育不仅会摧残青少年的身体,而且会引起心理性格的畸形发展。
  4.重智育轻德育和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的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育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家长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子女整天为学习过度焦虑、恐慌,失败的滋味非但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与意志,总感到学不如人,产生自卑感,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遇事胆小,怯懦。
  
  (三)期望水平不符合孩子的实际
  
  1.期望水平太低。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认为上学只认识自己的名字、拿个毕业证,将来能找份工作养活他自己就行,没有其他奢求,放松平时对孩子的要求。还有的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真正能力,给他制定的目标较低,极易完成,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慢慢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感觉乏味,由此造成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精力不能释放,到社会上游荡,成为闲散人员,结成团伙,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形成恶习,走入歧途。
  2.期望水平太高。这种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生不逢时,没有升学深造的机缘,为此几乎抱恨终生,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往往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的水平,一心希望子女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设计,强硬在孩子身上做实验,以自己对生活、社会的看法来塑造子女,完全忽视了子女的思想和能力,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与子女正常发育水平的矛盾。当孩子“不争气”时,又采取打骂方式教育,造成孩子心理变态,自暴自弃、逆反心理,甚至轻生、杀人。
  
  (四)家长榜样作用不良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对长辈不敬,不孝顺;有的父母与邻里关系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母平时仪表不端;有的父母在单位混天度日,多占多要;有的父母则行贿受贿;还有的父母文化品位低下,酗酒、打牌甚至嫖赌、搞封建迷信活动等等。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最易引起子女的模仿,使子女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发展到犯罪。
  
  (五)弱势家庭、农民工家庭
  
  由于家长下岗、失业、犯罪或收入低等原因处于弱势的家庭,容易引起子女自尊心下降、自信心不足、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已非常普遍,由于经济贫困,教育资源不足,流动人口子女因户口原因,就读学校条件差,或不能随父母住处入学,由其他亲属照料在家乡就读。由于家庭的生活压力较大,很多家庭的子女学习得不到保证,也得不到很好的管教和约束,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乃至心里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缺乏信心等。往往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由于情感缺失而逃学、逛街甚至离家出走,染上不良习性,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最直接、最有效、最节省的途径。如何让家长具备有效教育孩子的能力,还是个家庭教育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郭文玲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张莉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