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洪磊

  摘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成因,教师应采取营造民主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手段等相应策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问题意识;薄弱表现及原因; 培养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中学政治课而言,强化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探求问题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偏低,常常表现为对教师刚讲的的问题了如指掌,可是缺乏对深层问题的发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从策略视角对如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作些探讨,以祈同仁共谋。
  一、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而产生疑问的是学生,那么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也理应是学生。但事实却相反,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而很少有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这种严重的问答错位现象表明,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很淡薄。因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导致一切创造性活动将无从谈起。当前,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是:
  1. 不敢提出问题。
  有些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惑,但由于胆怯、自卑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不敢主动地向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唯恐受到嘲弄、伤害自尊而索性把问题埋藏在心底。
  2. 不想提出问题
  见于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对课本的迷信,因而不奢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对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也难以探究出新的答案;提出尖锐的、有价值的问题,既要费心动脑,又要冒风险,学生则不想提问题;课内没有提供学生提问的时空,课外缺少提问的环境和氛围也导致学生不愿提出问题。
  3. 不善于提出问题。
  不少学生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缺乏应有的思维能力,对问题的提出不知所措,更谈不上提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了。
  二、造成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1. 宏观传统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只重视对知识结论或成果的传授与掌握,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政治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只重视知识结论而轻视过程,使很多学生失去了问题意识。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由他人(教师、教材编写者、命题者等)所提出的问题,一味的接受现成的知识,巩固这些知识,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不能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
  2. 微观课堂上缺乏提问题的机制和氛围。
  政治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性,学生成了被动的“信息受体”,根本不需提问或没有机会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提不出问题,因为学习被动,不善于思考,思想僵化。②有问题不敢问或不愿意问,因为害怕提出问题后不能得到善待,如老师会责怪自己上课走思,害怕同学会笑话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或者怕被老师说“钻牛角尖”等等。此外,由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使老师常常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好学生的问题,提出问题后没有搞清楚就半途而废,更是造成学生没有问题的重因。
  三、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提问磁场
  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们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提问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常常提出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发问技巧和提问水平。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和显示。反之,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理睬或视为刁难、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甚至讽刺和挖苦,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彰显与发展获得环境的肯定和支持。例如,我在讲《珍爱自己的生命》时,举出匡衡“凿壁取光”的例子,对这一故事如何理解,让学生集思广义,各抒己见,经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从人际关系考虑,在人家墙上打洞不甚妥当,但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刻苦学习,锐意进取,这是对生命的负责,我们应学习发扬这种精神。这样学生乐学善思,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生动活泼地发展。
  2. 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搭建有效的提问平台
  皮亚杰主义者认为,认识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思维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造意义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悬念、矛盾、疑惑、惊讶,产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通过以下情形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一是认知矛盾。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便产生了认识冲突,即有了问题。二是认识空缺。有时学生试图探索与解决新事物,但往往用已有的知识显得很不够,于是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问题。三是认知疑惑。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学生的问题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然而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贫富分化越来越大,有的人拥有上百万、上千万的资金和别墅、轿车等资产,有的人却连基本生活费也难以保证呢?”认知的疑惑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
  3. 优化教学手法,开拓和谐的提问通道
  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源泉。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过程,诱导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参与新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应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问题,而不能认为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并在教师的指点下去解决问题。“填鸭式”满堂灌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克服死守成规的恶习,更新理念,用无疑生疑、课堂辩论、问题探索等方法悉心配置问题通道,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教师不仅要以问题为中心,更要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时代所需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3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