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东宁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价值链理念为视角,对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有关内容、方法以及有关效益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成本控制的实践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价值链;企业成本控制;价值链成本控制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开源节流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开源节流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成本控制,更是企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所在。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和方法已经发挥了其最大作用,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现实的情况要求有新的观念和方法来取代它。价值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将其引入成本控制之中可以引导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一、价值链理念下的成本控制
  
  第一,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内涵。价值链理念下的成本控制,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每一个动态的作业环节进行分析,对企业内部的价值单元进行成本控制。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相比,其优势在于“价值链分析将影响企业产品成本的任何一个方面,从供应商、企业自身、购买商到竞争对手,从项目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降低成本的突破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企业价值活动对产品利润的贡献,有利于培育企业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
  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通过价值链思想延伸至企业物流活动的始末,从而可以从多个环节上增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能力。由此可见,价值链与成本控制的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也是有利于企业稳定繁荣的重要因素。
  第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实质。通过对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价值链成本控制主要是资源必要而充足的投入控制以及资源消耗的控制。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企业的成本地位源于其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成本行为取决于影响成本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即成本驱动因素。
  价值链的实质是企业战略性的分解与整合过程,在分解的各单元中对成本的耗费进行有效控制,在整合的全部价值链中对成本的整体投入进行战略估计。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企业都应把握成本的驱动因素,做到从根本上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成本优势。
  第三,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优点。价值链成本控制是从整个利润链条上来进行企业管理的,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视角和观念。同时,价值链成本控制又将企业的管理深入到的企业生产经营的基层作业环节,将竞争思想融入到了整个生产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作业环节的渗透和应用。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相比,价值链成本控制在范围上突破了原来的界限,将其拓展到了各个方面。
  在成本控制思路上,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理论认为,只有成本投入的充足与优质,才能不造成资源的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与成本耗费相配比,由此可见基于价值链理念下的成本控制是追求一种成本的合理化。
  
  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分析
  
  (一)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内容
  价值链成本控制是以客户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标的,其内容涉及了资源的投入成本控制和资源的耗费成本控制。
  第一,资源投入的成本控制。依照传统的成本控制的要求,资源的投入越少越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过少的资源投入将会影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价值链理念下的企业成本控制与传统理念正好相反,其要求的是首先要考虑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充足投入。这一理念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成本的,需要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进行战略性的预估,在满足前期投入的基础上保证企业价值链的构筑优势。
  第二,合理控制资源耗费。何为合理控制资源耗费,其中的合理性具体含义是什么,这是需要明确的问题。所谓合理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解释:一是从价值提供者的角度出发,使价值的每一环节的成本都在合理范围内达到最小;二是要关注价值链各环节关联的合理性。这里的合理控制资源消耗要求各环节、单元通过资源消耗的战略组合,从而达到整条链条的成本最低。因此这里的合理控制资源的耗费就是“合理范围内的最小化”。
  (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方法分析
  第一,战略定位分析法。战略定位是企业在生存所依赖的环境中,根据市场的组成和自身掌控的资源,对竞争策略所进行的抉择。而对于成本控制来讲,战略定位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状况,确立相应的发展战略,并在价值链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与其相吻合的成本控制策略。
  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内部现代企业制度和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战略分析显得十分的紧迫和重要。在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的对企业成本控制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并进行初步战略选择的方法,如SWOT分析法、总体战略选择矩阵和总体战略分类矩阵;二是单独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如PEST法、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二,作业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是企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不断消除浪费、提高客户价值,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作业成本控制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一部分是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或者叫分配过程;另一部分是作业的控制过程,包括作业产生的原因分析、作业的确认和评价等。通过作业管理使价值链得到优化,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盈利的目标。
  第三,ERP系统。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计划、调节、选择和分析,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合理的价值链环节提出建议。在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中,ERP系统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通过建立ERP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保证成本的竞争优势,保障企业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效益评价
  
  第一,确立成本领先优势。价值链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成本,有助于确立其在行业中的成本优势,这一优势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优势,要远比其他方式的竞争明显。一般来说,成本的领先取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资源投入与消耗,取决于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因此企业一旦确立成本领先优势就可以长久的保持,有助于企业的持续竞争和发展。更近一步地发展,可以使企业进入良好的运作循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进而巩固和加强其成本优势,换取更加高额的利润,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第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通过价值链成本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价值链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优化传统理念下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而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组织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第三,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有助于优化企业在产、供、销等各环节的增值结点,剔除和简化企业内部不增值作业环节,对落后的、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状况的环节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长时期地保持对价值链成本的控制,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信息化占据了社会的主体,人们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市场决定转变为了现在的自我决定,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多样化的需求模式。价值链的优化,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耗,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增加研发支出,从而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价值链理念下的成本控制是一种战略性的成本控制理念,其实质是经济资源在整个链条的投入和消耗的成本观。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是对传统的成本控制思想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以企业所在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的供销网络为基础,在供销的经济循环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从而确保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何太平.价值链结构与企业资本运作[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5).
  2、包维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3、彼得・海因斯.价值流管理:供应链战略与优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