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之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德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化之中,中国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国际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政府也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些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已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利用金融危机环境进行跨国并购,加速产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对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跨国并购、取得预期绩效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带来重大机遇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特别是大企业到海外“抄底”资源型资产。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大企业跨国并购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国庞大的2万亿外汇储备在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潜藏着难以预见的风险,如何把存在贬值风险的美元转换成我们急需的战略资源,确保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的安全是当前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如果利用外汇储备来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能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又多了一个既安全又长久受益的渠道。第二,中国大企业海外并购行为是缓解我国能源矿产领域对外依赖的重要渠道之一。近期央企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领域,包括中俄签署不久的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大量进口而又缺少价格话语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增加能源资源自我供给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而大企业的海外并购不失为一个便捷的途径。
  企业“走出去”,意味着市场和人才的国际化,也意味着它们必须面对陌生市场的机遇和风险,这就要求它们在采取并购行动时必须进行各方面的调整和适应。
  
   二、从企业层面看跨国并购对策
  
  1、既要分析跨国并购的需要,更要量力而行、蓄势而发。跨国并购是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战略决策,应建立在相应实力支撑和综合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不能因一味地追求跨国经营而盲目出手。因此,首先,应当注重本企业技术、品牌、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行业内的相对优势,在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应在自身治理结构上下功夫,逐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民营企业,有必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克服家族制企业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要明晰产权关系,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起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使得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不断增强,为企业跨国直接投资奠定基础。最后,在走上国际化道路时,也要综合东道国市场结构、竞争强度、国际贸易与投资优势比较以及自身竞争实力等客观实际因素,慎重选择市场进入策略。实践也证明,我国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最高阶段的跨国并购尤其需要一定的国际化经验积累,否则就要付出昂贵的学费。
   2、从实际出发争取战略合作,不要苛求完全收购。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才短短二十余年,要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借助和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组建国际市场竞争实体,实现强强联合,比一口吞掉对方更符合我国企业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而能被中国企业一口吃掉的公司或部门业务往往是对方每况愈下、正欲剥离的非核心业务。中国企业完全收购对方所有股份的并购案带来亏损和包袱的情况不在少数,而以长远合作经营利益为着眼点的战略性投资应该是所有并购形式中表现最好的一类,合作伙伴式的并购较可行且更易带来整合效益,也符合当今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化的大趋势。
   3、在注重长远战略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付出的机会成本,控制风险代价。跨国并购是占用企业大部分资源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其的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并购活动决策、实施、整合过程的始终。一是应进行缜密的成本评估与价值核算,分析目标企业是否值得并购以及并购的时机成熟与否,若是成本过高则会得不偿失。二是要注意融资手段多样化,防止单一性的融资带来的后期财务压力。尤其是逐渐走上并购舞台的民营企业,有必要借助银企合作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上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筹集国际资本,扩大海外资金来源,同时学会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与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三是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整合策略,通过技术、管理、人员、文化的整合,迅速处理目标企业遗留的包袱问题,避免母公司被其拖累,使并购后的企业及早显现和发挥协同效应。
  4、应熟悉与借鉴国际上的并购经验,而不能将国内的并购经验机械地套用于跨国并购活动。国内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了国内并购经验不可能简单适用于跨国并购活动,否则习惯了在潜规则下运作的中国企业只会在国外市场的新规则下遭遇尴尬。一是应充分考虑国外的法律障碍,尤其是在当前各国对中国崛起日益关注的今天,需要充分预测并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和东道国政府有关,东道国政府是否会干涉并购,也要分析目标公司的经营管理、盈利状况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行为。二是要注重企业信用建设。在国内并购市场上,经常出现财务性并购、借壳上市、利用并购寻租等过于强调资本运作的短期行为,不少并购没有真正从战略和业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只关注收购重组后是否能够再融资,能够圈来多少资金。如果交这样的并购理念运用于海外并购,显然不是长远之计。三是应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抵消企业海外投资者身份的劣势,尤其是在交易定价与谈判上,借助专业咨询、评估机构,能够使信息更加客观、准确而充分。
  
  三、从政府层面看跨国并购对策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与政府政策导向作支撑。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更需要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获取助推力。这也应是政府推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塑造一批中国成功的跨国公司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1、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克服中国企业跨国进入壁垒。一方面,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主体中还是占据了较大比例,要克服在东道国屡遭差别歧视政策的阻碍,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快政企分开,使得中国企业适应独立市场运作,增强作为独立投资主体的身份被认同感。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与其它国家的外交、经贸交涉,维护我国企业的公平,减少和排除投资障碍,从而更好地配置有限资源,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鉴于跨国并购方式正逐渐替代原地新建方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主流方式,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健全我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修改、增订涉及跨国并购的法律规定。尽管目前在2004年发改委通过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2004年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专项的规定》等,但迄今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境外自接投资法》,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具体政策数量也极为有限,且规定过于原则,关于海外并购的明确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规范也有待制定。如果这些工作能够得到推动,相信对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效率和效果将大有帮助。
  2、健全金融环境和金融体系,为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供支持。首先,应继续加速培育和发展国内资本市场,探索适合民间金融发展的监管机制,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使其不断走向成熟,同时逐步放开海外独资渠道。这不仅能为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而且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形成公司跨国经营时所需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支持银企联合为跨国并购提供方便。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住友银行等均积极开办跨国公司的兼并贷款和咨询业务,甚至直接参加跨国收购和兼并。借鉴这一经验与银行实行战略性合作,也不失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中的有利选择。再次,适当放松外汇管制。对我国实施海外并购的企业在收益分配、汇回及留成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支持,对于行业经营业绩好且具有跨国经营经验的大型龙头企业,适当放宽外汇使用的限制。最后,应推动建立境外投资保障制度。考虑建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设立的官方性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根据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境外投资保障制度作为投资资本安全和企业正常经营的保障,能够有效地促进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国际化发展。而对于跨国并购经验尚不丰富的中国企业来说,更有裨益。
  3、加强产业政策导向和激励,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助力。产业政策是直接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意图的宏观经济政策。日、韩许多跨国公司在初期国际化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目前我国企业有相似之处,正是其所在国政府用产业政策“有形的手”扶植它们度过了萌芽若期,这对我们也有一定借鉴意义。要扶持我国企业对外并购,政府应就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向、发展规模、行业重点和地区选择、阶段性任务以及长期目标等形成明确和宏观指导战略,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成熟技术、设备和管理的相对比较优势,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方面,应鼓励产业价值链中优势逐渐降低的产业通过自接投资将相应技术、设备等资产转移到要素成本具有相对优势和国家和地区,延续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应针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尤其是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行业和高科技产业,还应继续培育和扩大其领先优势,同时在投资担保、融资等方面采取相应倾斜措施,使其在迈向跨国并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4、鼓励和扶植有实力、有潜力的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活动做大做强。虽然当前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其在国内以及海外并购市场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实际上国内市场许多中小型企业并购活动,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完成。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强烈的盈利动力与成本控制意识反而更占优势一些。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长远看,民营企业也应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因此,政府应从长远考虑,改善海外投资主体的结构,支持、鼓励有相当实力和国际化发展意愿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并购,主要应该在简化审批程序、提供类似风险贷款的信贷金融支持以及海外并购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额外的支持与优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界对于国际竞争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小。中国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压力,在充分分析“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有必要也有希望借助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良机,充分利用好跨国并购这一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标。
  (责任编辑:张琼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1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