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师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况 勇 胡清伟 蔡 辉

  【摘要】 本文结合体育教师的工作实际,分析了体育教师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分析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有利于运动中急救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教育学生注意运动卫生。提出了体育教师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学 人体解剖学
  
  一、前言
  体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上好体育课,在学校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为了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为进行体育教学和指导学生锻炼,提供生物学的理论依据。而运动解剖学则是基础的基础。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受相关科学发展的推动。运动解剖学就是由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强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受到数学、力学和休育科学等发展的推动,从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体育教师熟练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联系工作实际,帮助解决体育运动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为指导青少年进行科学的健身锻炼做出更好的贡献。
  二、体育教师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对本职工作的促进
  1、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少年儿童,个子长得高,肌肉结实有力,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内脏器官都有良好的机能。儿童少年长身体时期,骨是在不断地增长和增粗的,如果儿童少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就会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尤其是运动器官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有一充分的血液供给营养,从而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使骨不断增长,促进身高的增长。由于在儿童少年时期骨内所含的有机物质比成年时期的含量多,所以骨的柔韧性和弹性比成年人好,可塑性大,但是,骨也容易发生变形,由此我们应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注意身体的全面锻炼,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譬如在进行跳跃、扣球、投掷等单侧练习时,必须重视对侧肢体的锻炼,否则易引起脊柱不正常的弯曲。从高处往下跳时,除要掌握正确的落地姿势外,地面要有沙坑或铺垫子,避免骨盆承受过大力量而影响正常的发育。此外,儿童少年不近宜经常采用负荷过大的力量练习,要防止过度刺激骺软骨,促使骺软骨提前骨化,而影响身高的增长。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使肌内蛋白质、肌糖元、磷酸肌酸等含量增加,酶的活性提高,肌内毛细血管的横径和数量也增多。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训练组的肌内毛细血管数量比对照组会增加40―45%,肌肉的营养得到改善,肌纤维增粗,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肉的力量也增大;另一方面,中枢神经机能状态对肌力的大小也起决定作用,神经调节机能愈好,在运动时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在使用最大力量时,一般人只能动员肌肉中60%的肌纤维参加工作,而经常锻炼的优秀运动员能动员90%左右的肌纤维收缩,因此肌肉力量也大;与此有关的还有,神经调节机能良好的,在完成任何体育动作时,能使具有不同机能的肌群相互协调配合,即根据动作要求,应该收缩的肌群共同用力收缩,应该放松的肌群充分放松,这能使收缩的肌群充分发挥力量,动作也完成得轻巧而协调。此外,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为了最后用力时使肌肉充分发挥力量和有较长的用力距离,经常要求肌群在最后用力收缩前先拉长。如投掷标枪时,要求充分超越器械的引枪,即投掷臂向后拉的动作,拉长胸大肌和三角肌,因为在一定范围内拉长肌肉,可反射性地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以使肌肉收缩时能发挥更大的力量。要使肌肉有力,并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还应有正确的训练方法,针对性的发展有关肌群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
  在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内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肌肉的发育落后于骨的生长速度,肌纤维较细,所以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在运动实践中应注意对某些肌力要求过高的动作不宜多做,且在安排力量时应多采用动力性的,负荷较轻的,中等负荷的或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种力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少用憋气及静力性练习,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有利于分析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一般都采用讲解、示范,弄清动作要领,由易到难分段教学,反复实践体会动作。如果我们能正确分析技术动作,则有利于更快地掌握动作,提高技术水平。比如,青少年学生都喜爱踢足球,练习正脚背踢球时,踢球腿自然屈膝,大腿向后作大幅度的摆动,这一向后摆动的动作,为的是拉长最后用力收缩的肌肉,使其在收缩时能充分发挥肌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大踢球腿的运动幅度,从而获得较大的速度和力量。踢球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曲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等等,它们是在骨盆固定时快速收缩使大腿前摆屈曲,当大腿在接近垂直位时立即制动,由股四头肌在大腿相对固定情况下快速猛烈收缩而伸小腿,即由大腿带动小腿,最后足跖屈即绷脚将球射出。在屈大腿带动伸小腿的动作过程中,股直肌可能出现“主动不足”现象,为了减少股直肌的“主动不足”现象,技术动作要求支撑腿的脚落在球横轴的稍前方,使踢球点落在稍后方,有利于射球时股直肌发挥作用。
  3、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每次受伤都是事出有因的。如果我们从主观上重视,从客观上努力抓好每个预防的环节,运动损伤的几率则可以下降到最低。通过熟练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就可以充分利用人体的有关结构特点去积极预防运动损伤,使某些损伤避免发生。
  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身体的平衡,就容易摔倒而造成擦伤、挫伤,严重的则发生关节脱位和骨折。如果向侧方或后方倒地,很自然地用手去撑,若上臂处于外展和旋外位撑地,则可能出现肩关节的前下方脱位或肘关节的尺骨后上脱位。当向前方倒地,用手去撑地,则可能出现手舟骨骨折。因此在运动中摔倒要学会自我保护,总之,不管向哪个方向摔倒,都要屈前臂,上臂内收紧贴胸廓,做出低头、收腹、团身使身体接近球形的姿势,因势利导地进行滚翻就可以避免上述损伤的发生。
  另外,膝关节在运动中是最为受损的关节之一,例如休操运动的下法动作或其他项目的落地动作,不善于屈膝缓冲、而发生左右摇晃,这必然会造成侧副韧带受伤。因为膝关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外展和内收动作。一旦左右摇晃,必然伤其侧副韧带。在球类运动以及田径运动中,髌骨劳损也常有发生。此伤是一种慢性损伤。髌骨劳损出现后表现为疼痛、跳不起来,严重者关节积液股内侧肌萎缩。髌骨劳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股四头肌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髌骨的正常位置,常常在半蹲位旋转时爆发用力而造成。预防此伤的发生关键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
  还有,肌肉拉伤在运动中是常有发生的事情,尤其在低温条件下的剧烈运劝和完成高难动作更为常见。对于每一块肌肉来说,都是由两端的肌健和中部的肌腹组成。肌健由纤维性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其韧性良好、抗拉张能力强,在巨大的拉力作用下,可以被拉长一点点,但它不能收缩。肌腹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小肌束,许多小肌束组成大肌束,几个大肌束组成整块肌肉。在以上每个结构的外面都包有结缔组织膜,在整块肌肉内有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但在人体运动中,肌肉收缩产生动力,牵引骨胳绕关节轴进行运动。可是人体的任何简单的动作决不是一块肌肉所能完成的,往往是多块肌肉,我们称之为肌群,甚至于多个肌群的共同配合完成动作的。在完成任何动作时,对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并非全部肌纤维参加工作,即有的工作,有的暂时没有工作,因而肌纤维之间、肌肉之间以及肌群之间在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内摩擦,它的外在表现就是肌肉的粘滞性。粘滞性大的肌肉其伸展性差,粘滞性小的肌肉其伸展性就好。而影响粘滞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一般来说温度高粘滞性小,温度低粘滞性大。所以在低温条件下,课前准备活动做充分是有理论基础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体温适当升高,因而肌肉的粘滞性则随之减小,肌肉工作起来就不至于拉伤。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同学们才会懂得科学锻炼的意义。

  4、有利于运动中急救工作的开展
  在体育课堂上,或者学生课外运动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重伤和危险。这时需要的是及时而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从而减轻伤情和避免危险的发生。常见的急救情况主要有:
  ①出血。人体的出血大体分为三种情况,即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当然也可能是上述三种情况皆有的混合性出血。其中以动脉血管出血最危险,因为动脉血管出血是喷射状外流,在短时间内可以大量失血而发生危险。一个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9%,如果一次失血是总血量的10%以内,一般说来对人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暂时贮存于肝、脾里的血液在神经系统支配与调节下,反射性地释放出血液参加血液循环,保证了正常的循环血量。当人体一次失血相当于总血量的20%,这就要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一次失血达到总血量的30%,而又没有及时地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则就可能使人立即死亡。因此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了解人体的血管分布规律和大概的供血范围,当学生因运动创伤而出现出血的情况时,就可以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及时止血而避免危险的发生。
  ②重力休克。在剧烈运动结束的时候,尤其短跑项目,如果学生跑到终点突然停下来,这时大量的血液流向下肢,此时停止了运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大量的血液暂时积存于下肢的血管内,致使回心血液突然减少,则心脏射出的血量也减少,大脑由于缺血而缺氧,其工作能力迅速下降,则人休出现头昏、胸闷、恶心、呕吐、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力休克。所以,剧烈运动完成之后不要立即停坐下来,要继续慢跑或者走一走,然后再慢慢停下来就可以避免重力休克的发生。如果万一出现了重力休克的现象,也不必惊慌。这时让运动员在通风处仰卧,处于头低脚高位,解开衣扣,松开裤带,还可以辅助按摩,在两下肢作向心方面的轻推摩,加速血液回心则重力休克的症状会很快消失。
  ③抽筋。肌肉抽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身体大量出汗,丢失盐份过多;人在疲劳状态下继续运动;在运动中由于动作不协调;突然的冷刺激,或在低温水中持续时间过长。这些都可能引起抽筋现象的发生,如果在陆地上发生肌肉抽筋,人体只是忍受着暂时的痛苦,如果是在水中抽筋,除了疼痛难忍外,还有溺水的危险,所以体育教师掌握抽筋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肌肉痉挛,常用的处理办法就是将肢体向着肌肉痉挛的反方向搬,在游泳运动中,如果发生肌肉痉挛,不要惊慌,应立即采用仰泳,由同伴或自己将脚搬成伸位(即勾脚动作)游向岸边。
  5、有利于教育学生注意运动卫生
  在运动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良卫生就是腹痛。根据腹痛发生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其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果腹痛发生在左上腹部则与胃有关,这往往发生饱食后的剧烈运动,由于胃内充满了食物有一定的重量,在剧烈运动中由于跑、跳的震动,使胃受到牵拉的刺激而发生疼痛;当右上腹部发生疼痛,这是由于肝脏暂时淤血而造成的,往往出现在剧烈运动开始后的不久。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剧烈运动一开始,运动系统(骨、关节和肌肉)走在最前面,可是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由于他们的惰性尚未跟上,这时肝脏大量淤血而疼痛,这种现象在体育运动中是常见的。这时就必须稍稍放慢动作速度,用手按压疼痛处,同时进行大口深呼吸,首先是深呼气,过一会儿疼痛现象就会减轻或消失。
  另外,运动后就餐也是学生经常忽视的一个卫生问题,在剧烈运动后,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是受着神经系统的支配与调节的。其中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称之为自主神经,根据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它们都受大脑的支配与调节。但对于所支配的器官来说,两者的功能是对立统一的。比如说交感神经使心脏跳动加快加强,但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跳动是减慢减弱的。对于消化系统的功能又刚好反过来。虽然参与运动的运动系统是停下来了,可是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因此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所以剧烈运动刚结束是不想马上就餐的。一般来说剧烈运动结束后最少要间隔30―40分钟后就餐为宜。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利用人体解剖学知识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是非常多的。也只有这样,体育老师才不会被人们误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同学们也会十分尊重体育老师,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孜孜追求。
  参考文献:
  [1] 体育运动学校《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况勇(1976--),男,四川会东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
  胡清伟 (1975―),男,重庆江津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药理学教学。
  蔡辉(1978―),女,四川资中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课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