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俊璇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语文教材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探析
  
  一、运用教学导语,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如我讲《春》一课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莺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有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的作用。
  二、在阅读讲解中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应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具体而言,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观照和解读。如读《红楼梦》,青年人读到的是宝黛爱情,中年人读到的是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和生存环境,老年人则品味的是世态炎凉和人生归宿。教学时,教师如果把五六十岁的人的理解硬塞给学生,美其名曰“讲深讲透”,学生能接受吗?很显然,学生情与作品情、学生情与教师情没有建立一个立体互动的平台,这些情感只在各自的平面上流淌,情感的互动只是一种架空的形式。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文本的观照和解读不需要教师作定性的解释说明,而应表现为一种直觉,对文本所应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学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动机需要,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或以高尚的情感净化人的灵魂,或以完美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或以其哲理启发人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音乐、美术和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感悟;以美丽的画面牵动学生对情感的体验;用感情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其进入文章的情感意境中。总之,创设情景、利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情绪,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以激情饱满的朗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将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情操。朗读有一个过程,读一遍、二遍、三遍……不断地读,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会渐渐明晰,直至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目的。学生是否真的感受和欣赏到作品中的艺术美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叶圣陶先生把朗读称为美读。他在谈到美读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的那个样子。所读的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先生对美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了“有口无心”式的阅读方法,提出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沟通,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