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考试评价体系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炜杰

  [摘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如果得不到充分体现,则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则是其中重要一项。
  [关键词]工学结合;评价体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在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一种育人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科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前提。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生对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调查。以及现行实践环节效果的评判。结合社会和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考试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第一手资料来源。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18份。学生涉及国际贸易实务系、商务外语系、经济管理系等多个系部。调查对象均为大二学生。其中13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占11%,16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占13.6%,89人通过英语三级考试,占75.4%。因发放调查问卷时,学生刚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尚未公布,故绝大多数为英语三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1.学生对考试评价体系的理解。调查对象中。有45.76%认同现行的期末成绩和平日成绩比例为7:3。另有12.71%的同学希望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而41.53%的同学希望降低期末成绩比重。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考试评价体系应该综合化,问卷中所设计的几个评价指标均得到较高的认同度,其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职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分别为84.75%、83.05%,而学习的状态及课堂表现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均为72.88%。
  2.学生对Presentation的认可度。在课堂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式多种多样,本学期主要以安排学生进行Presentation的形式进行。问卷中也同时予以反映。
  学生通过进行小组讨论、搜集整理资料以及PPT制作等工作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和同学之间的评价,能够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问卷中设计了增强沟通合作能力、更好利用网络及其他资源、提高了Office的应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公开表达能力、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等几项能力,被调查对象对这些能力都有普遍的认同度。特别是提高公开表达能力,认可度为81.36%。
  每个团队完成PPT相关内容制作的时间大多为3~6天,占68:64%,这个比例基本满足对学生工作效率的要求,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合理的课余时间完成整个过程,个别团队仅需1~2天,而另有17.80%的团队需要7~14天甚至两周以上。
  3.开放式问题。问卷的第三部分采用开放式问题,主要了解调查对象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以及对授课方式的选择。
  在本课题的进行过程中,所授课程均设置实训项目。通过实训,调查对象认为不仅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了解了商品和市场的基本信息。增强了团队意识以、协作意识以及表达能力。关于急需提高的能力,学生普遍认为包括数据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的应用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这也将作为设计实训项目的依据。
  因为本院校的专业性,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希望毕业后能够在外贸行业工作,而对于面对工作自己所欠缺的能力,调查对象则主要涉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希望能够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弥补。这同样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课程的创新改革予以改善。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对考试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评价指标综合化。评价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不能仅仅从专业知识的记忆、掌握情况出发,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教育重在实践,这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推动力,更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要求。评价指标应包含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不同的课程,这种指标具有差异性,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要完成交易磋商部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环节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应注重灵活运用,能够很好的利用外语和基本谈判技巧进行业务联系和交易洽商。
  2.评价形式多样化。闭卷考试一直是主要的评价方式。学生对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接受度,调查问卷中显示比例为37.29%,但这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在初级层次上的知识掌握情况,很难据此了解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应该将评价形式多样化,比如分组讨论、Presentation、分角色模拟工作过程、专业竞赛等,将评价形式职业化、趣味化。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往的评价以任课教师为主,主观性较强,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增加学生互评的环节,特别是针对灵活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将社会企业作为评价主体则能够增加实际可操作性。增加教学过程的仿真度,缩短教学和工作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少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培养成本。可以邀请企业参与模拟工作情景的设计。或以制定“员工”考核表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接受考查。同时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成绩来替代部分评价指标。以此来增加“双证书”的获取率。
  4.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如果仅通过一两次考试来评判学生的掌握能力,的确存在局限性。在高职教育中,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外贸领域,对学生的评价应融入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例。目前大多数课程期末考试和平日成绩的比例为7:3,虽然实训课可以增加平日成绩的比例,甚至达到3:7的倒挂情况。但对于更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来说,7:3的比例尚需进一步调整。给实践过程以更高的得分比例,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编辑/永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1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