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制造业企业有效利用生产性服务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伟

  [摘 要]制造业企业是生产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又是生产服务的需求者。作为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者,面对市场所提供的各种生产 性服务,制造业企业在对自身状况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外部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 用,实现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性企业的优势互补,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壮大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力。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外部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122-03
  [作者简介]徐 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北京 100102)
  
  制造业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围绕它的产品向需求者提供诸如产品维修、产品信息、人员培训、广告宣传等服务时,是服务的提供者;而当围绕其生产活动需要金融、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生产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服务时,是服务的需求者。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市场交换频率的加快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加快。作为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者,制造业企业利用外部提供的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
  
  一、生产性服务的范围
  
  国外一些研究者对生产性服务从服务活动和服务功能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Martinelli (1991) 认为生产性服务包括各种资源有效融合的活动(如金融业、工程设计、人员招聘及培训),与产品和加工过程有关的创意和创新的活动(如R&D、设计、工程设计),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的活动(如咨询、信息处理、财务、法律服务),与生产活动本身有关的活动(如质量控制、维修、物流),以及与产品的促销和分销有关的活动(如运输、商业仲裁、市场营销、广告)。Gershuny and Miles(1983)从服务需求类型的角度划分,认为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有关的服务是生产性服务。①
  国内的学者吕政(2006)等人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并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重要的行业和部门。
  
  二、生产性服务的作用
  
  1.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科斯等人认为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必然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只有在分工收益大于因分工而产生的交易费用时,这种分工才能实现并延续下去。生产性企业进行专业化经营可能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当外部交易成本低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时,企业会选择利用外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也可能出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将部分非核心生产性服务外包给专业性企业以提高生产性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生产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凭借各自的专用性资产进行专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使每个企业既能够提高效率又能够保持灵活性。
  2.为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提供智力支持。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通过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已经物化到企业生产的产品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用于对传统工业进行更新、改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工艺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质量的监控、系统设计、组织管理等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化的生产和企业生产的专业化使企业在使用人力资源上趋向于节省劳动力和追求熟练劳动力并举。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资本的运作与管理、产品研发、工程技术设计与实施、产品的市场推广、信息技术服务、财务服务、法律服务等智力服务与生产过程结合,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现代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提供了智力上的支持和保证。
  
  三、制造业企业利用生产性服务的有利环境
  
  1.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中共“十六大”以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摘自十六大报告)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产业的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则更加倚重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产业、商务服务、研发服务等行业将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业的内涵已经得到大大扩展,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变革使生产性服务获得空前发展,传统的服务和服务业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性服务不再是主要的服务产品或服务的主体,以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管理水平和高附加价值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成了主要的服务产品或服务的主体。
  2.国外资源的流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寻求盈利机会。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外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比如,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世界IT产业中的100强已经有了90多家在中国投资,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投资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服务业的大部分领域都已经向外资开放,这对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使我国还不成熟的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有助于促进我国国内服务性企业不断完善经营内容、经营理念,丰富管理经验,加快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国外服务性企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提高我国生产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利用生产性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利用外部生产性服务不充分。随着我国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能力的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加工、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和利用还远远不能满足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中间需求,是制造业企业中间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它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带来了有形产品的差异化和价值增值。对于我国的制造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还相对较弱,信息提供、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供给和利用不足,难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难以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只能以劳动力等要素禀赋的优势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2.无法具备与生产活动相关的所有生产性服务。在企业内部,虽然不可能也无需拥有具备所有与生产环节相关的专业化知识的员工或部门;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即便如此,由于新的生产技术的标准化以及市场对企业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制造业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力量为生产环节提供所有相关的生产性服务。所以,出于对知识和成本的考虑,制造业企业会考虑购买或利用外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
  3.内部存在低效率的生产性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强化了对市场研究、金融、咨询服务、生产的质量控制,强化了对各类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但是,由于企业的员工不具备充分的专业化知识,或者说知识更新比较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不得不从其内部提供某些效率较低的生产性服务。

  
  五、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生产性服务
  
  1.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的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利用电子商务活动,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了解竞争者和合作者相关信息,从而调整企业的经营内容。通过政府在网上发布的政策法规和产业信息,企业能够了解哪些行业是受到支持、鼓励、或被禁止的,并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内容和政策,从而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高效率的信息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方法,把企业内外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制造业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从战略高度加快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组织,把信息化建设同企业的基础建设、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经营和管理结合起来,使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2.加强研发合作。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制造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状况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生产,需要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企业研发活动可以自主进行,也可以通过外部购买研发成果或同其他机构合作进行。同其他机构的合作,既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由于我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机构搬到了中国,这应当说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的扩散效应获得生产技术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独立研发机构的设立和自由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小。面对这种情况,制造业企业可以考虑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与相关企业进行研发合作。这样,企业间可以共同参与研发管理,优势互补、能力互补,共担风险,共享技术成果与利益,实现企业与企业的双赢。另外,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合作,分散研发风险,分摊研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不同主体共同发展。
  3.扩大金融服务支持。金融业的发展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从财务、金融服务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具有共同的需求,那就是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增加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2006年12月,我国政府遵守加入WTO的承诺,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使得内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正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银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业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管理水平。例如,在2006年,渣打银行在上海和深圳面向普通小企业推出了无需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业务,其他外资银行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相关业务,中资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信用产品。这为企业获得所需资金提供了机遇,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随着证券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作为企业融资的中介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正在为制造业企业获得生产经营上的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渠道。
  4.获取咨询业的智力支持。针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把咨询业作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咨询业开始迅速发展,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迅速提升竞争力进而进入国际市场,希望通过寻求咨询获得智力支持来帮助自己确定、实施发展战略。通过借助咨询公司这类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利用他们所具有的对问题专业化研究的优势和丰富经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提供建议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企业提供专项的生产运作咨询、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方案、预警及设计应对方案并协助实施等服务内容。制造业企业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优化对咨询服务的有效利用,以弥补企业内部管理资源的不足。
  5.充分利用流通环节的功能。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需要上游企业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有效供应,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或进入满足最终消费者需求的流通环节,即从采购、生产、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运输、装卸、存储、流通加工、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活动的支持。随着竞争的加剧,生产活动本身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提高围绕生产的相关活动的效率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应从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购买相关的服务,或利用业务外包的优势以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6.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迅猛增加,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需要强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的。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生产性企业,还是加工密集型生产性企业,都要通过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积聚人才,发挥人的创造性。
  
  六、结语
  
  制造业企业通过生产性服务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既可以在企业内部解决自身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外部化的途径来实现。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入,企业的专业化越来越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方面,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应广泛利用已经市场化和国际化了的资源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企业通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地发挥外部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实现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性企业的优势互补,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壮大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力。
  
  注释:
  ①Martinelli和Gershuny and Miles的观点转引自Karaö merlioglu,D.K.and Carlsson,B.(1999)Manufacturing in decline A matter of definition,Economy,Innovation,New Technology,8:175-196.
  
  参考文献:
  [1]Karaömerlioglu,D.K.and Carlsson,B.1999,“Manufac
  turing in decline A matter of definition”,Economy,Innovation,New Technology,8:175-196.
  [2]李京.跨国公司技术研发趋势与我国企业的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4 ,(1).
  [3]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8).
  [4]姚为群.生产性服务――服务经济形成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动力[J].世界经济研究,1999 ,(3).
  [5]俞梅珍.提高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与生产性服务的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12).
  [6]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2001,(3).
  [责任编辑:陈齐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6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