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贤富 卢伟

   摘 要: 学校运动会应该不仅仅是学生展现体育美、身体美的场所,而且应该体现一所学校体育文化内涵,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倡导教育改革以及学校文化构建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学校运动会的价值与意义,让体育文化更具有传播力。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 教学改革; 体育文化; 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01-01
  
   一、开门办会,做好宣传,注重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文化传承
   传统的运动会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局限于少数学生的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校运动会的传播功能及育人功能,使运动会的辐射半径不足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受益,更谈不上影响到学生家庭的运动习惯以及吸引社会人士来关注学校教育,更不要谈形成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因此需要组织者改变观念,多方位地拓展,使运动会更加符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1. 扩展多元参与的辐射半径
   要从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来考虑,在运动会上适当安排一些适合教师、家长参与的比赛项目,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一些项目的比赛,以此共同享受体育的快乐。邀请共建单位、社区人士、家长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参加运动会,可使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情感得到相互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让我们的教育精神得到张扬。他们到校观看孩子参加比赛,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有助于学生家长、社会关爱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体育比赛名次,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课程分数;有利于营造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生命教育的氛围;有利于扩展多元参与的辐射半径。所以,开门办会是提升学校运动会的文化传承前提。
   2. 扩充运动项目
   设置的辐射范围对于传统校运会必须进行改革,但并不是全盘否定或取消,而是应该与新课程理念、体育精神接轨。必须对学校体育运动会项目设置进行改革,但对设置项目都有着以下共同之处:传统的项目要适度保留,增加趣味性项目,符合学生实际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观之以往的运动会项目设置,基本是田径挑“大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参与性,使得部分学生对运动会渐渐的失去了兴趣。所以,既要大胆革新淡化“竞技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新思想,又要增加娱乐性,设置一些有趣的集体项目。例如:20人×80米迎面接力、颠球接力、拔河等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共同享受活动的乐趣。这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会更高,表现会更积极,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有大面积的改善。
   3.扩大学校体育运动文化的传播途径
   学校运动会,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好检验。也是推动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最好宣传方式。要扩展学校运动会文化传播的辐射半径范围,笔者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入场式、广播体操、健美操、街舞、拳术、腰鼓队等表演。让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校运会,体现群体性、娱乐性和表演性,表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队精神,真正使运动会办成全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2)有效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黔东南州蕴含丰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州内学校举办运动会应适当渗透当地的民族传统项目,结合实际安排例如苗族的反排木鼓舞、吹芦笙、跳芦笙舞,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打铊螺、侗族勾镰,月牙镗等项目的比赛,以促进学校运动会的文化传播。
   二、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提高学校运动会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1.因地制宜
   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在校运会的形式上,笔者认为:观念更新是组织好学校运动会的关键。具体思路与经验有以下四点:第一,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第二,培养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三,让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也主动参与进来;第四,变“要学生运动”为“学生要运动”。
   2.要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和特色来具体确定开展比赛项目
   凯里一中是拥有3000多个学生的高级中学,地处苗侗族民族文化中心的凯里市。举办运动会时我们将田径运动项目、趣味项目、本地苗族侗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综合起来,运动会以“综合性校运会”为主。因为凯里一中的场地较正规、但人数多,我们采取错开年级、班级举行,也就解决了人多场地拥挤的问题。
   3.以人为本
   场地小是城市、山区学校搞运动会是经常遇到到的情况。解决办法为:(1)没有100米跑道,用25米往返跑,800米用50×8米往返跑代替;(2)人员分流:多安排一些引导员,及时将比赛过的和将要比赛的学生带到比赛场地,避免干扰比赛。(3)不比赛的学生可以留在指定区域,每班安排联络员。(4)提前将场地安排示意图发到所有班级去。学校应充分利用举办校运会的时机,把角色认定考虑进去。如组织拉拉队、服务岗位,评选优秀运动员、文明观众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再认识程度,改变观念。在项目设置上,淡化竞技性,强调大众性,体现集体的参与性,真正落实学校运动会育人功能的实效性,使运动会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运动盛会。
   三、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注重成绩评价的激励性
   1.贵在参与
   校运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快乐。不管名次如何,贵在参与,真正体验到“我运动、我快乐”,运动会强调的是“竞争”以及“竞争意识”的养成。有的老师害怕学生没有具备拿名次的基础,参加比赛没有获奖,失败后经受不了打击,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其实不然,成功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但失败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意志磨练和经验累积。运动会本身应突出的是不畏强手敢于拼搏的精神。校运会最终目的:一是激发师生的体育兴趣,二是激发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奋斗的干劲,三是激发群体的力量。
   2.积分的设置在于鼓励
  比赛强调差别,分出胜负,将更有利于形成比赛的高潮。让所有参与报名的学生都有得分,每人基础分1分,然后进入决赛的人根据名次分别得总参赛人数一半的分数,实际得分为:1(基础分)+名次分+此项目总参加人数/2(家长如参加此得分项乘以比例系数,计入集体总分),其中基础分主要是鼓励学生完成比赛,避免途中退场,这样积分的灵活性就更能体现出来,班主任既要保证报名时考虑成绩因素也要考虑心理素质问题。积分的变化会体现班级报名技巧,运动会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充满了悬念,学生期望值会很高。
   3.提倡淡化成绩,重在情感交流
   运动会给每个参与者都要计分,一个方面对他们的参与表示认可,另一个方面为树立集体感打下基础。总之,对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对于以后在运动会的实践探索和创新,相信经过努力实践一定会拥有更理想、更实用、更科学的“综合性校运会”。校运动会不仅仅是体育的运动会,更应该让它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运动会作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有助于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如何通过学生体育运动会,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有快乐、有收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许多课题值得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的深入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体育运动会将会在育人过程中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应有的作用,应有的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