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外伤皮瓣移植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菊香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29-01
  皮瓣移植术是将某一部位的一块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达到修复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术式有邻指皮瓣移植、交臂皮瓣移植、鱼际肌皮瓣修复及带蒂皮瓣修复等[1]。应用交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在外科应用广泛,术前给予患者耐心讲解,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区准备,术后对移植皮瓣进行严密监测,局部给予抬高制动等,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至2009年共我科收治29例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9-46岁,受伤原因多为机绞伤、及重物砸伤。入院后立即行清创术+皮瓣移植修复术,通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术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使患者有充分思想准备以克服术后困难与不适,患者担心接受皮瓣移植术不成功,给以后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年轻患者更担心手术不成功甚至伤残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充分做好解释工作及术前谈话和准备工作。讲解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需要家属配合做好生活照料,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与之交流,介绍有关情况,使之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角色。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为手术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向患者讲解手术目的、麻醉方式及意义;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常规准备好供皮区及受皮区的皮肤,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水的时间、目的,遵医嘱给患者肌注术前用药,留置尿管,更衣。
  2.1.3病室准备:病房内清洁,应先进行室内环境消毒,以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室温为22 ℃~24 ℃,铺用消毒后的被服。每天开窗通风2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观察:严密观察皮瓣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及张力等指标,如皮瓣苍白、局部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有发绀或水泡,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则提示是静脉血流障碍[2]。观察皮瓣的颜色,皮瓣颜色微红或鲜红表示血运好,皮瓣颜色灰白或苍白,多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如有水泡或发紫多由于静脉回流不畅或蒂部受压,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皮瓣的张力,正常皮瓣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如发现皮瓣肿胀、发亮,说明张力太大,应打开敷料解除压迫。还应观察毛细血管回流试验,观察真皮下毛细血管网是否充盈、血运是否存在。正常为l~3s,大于3s表示血运障碍。
  2.2.2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灌注,采用扩容治疗,同时给予解痉、活血化瘀治疗,安置适当的体位,将患者肢体置于固定位置,抬高患肢10°~15°维持功能位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目的是保证患肢血供和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促进皮瓣生长成活。患者活动或睡觉时用宽绷带包扎上臂固定,随时注意观察皮瓣的供血情况,防止皮瓣扭转、牵拉,还应注意避免皮瓣蒂部受压,以避免皮瓣血循环受阻造成坏死,同时要注意避免硬物撞击皮瓣,告知患者体位的重要性使其密切配合,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对于不合作的患儿采用石膏夹板固定患肢,注意夹板松紧适宜,注意血供情况,防止压疮的发生。
  2.2.3有效止痛: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开始感到切口疼痛,术后24h疼痛最剧烈,疼痛除造成患者痛苦外,还会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影响皮瓣血运及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因此,应给患者有效镇痛,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
  2.2.4保温: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皮瓣生长,用无菌敷料包裹患处,并用烤灯持续照射3~5天,烤灯距离患处30~40 cm,不能太近以免烫伤。,禁用热水袋热敷,防止烫伤、出血。
  2.2.5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每天换药一次,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置引流片者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同时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卫生,病房每天通风换气并进行空气消毒。
  2.2.6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饮水给高蛋白、高热、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并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防止便秘。吸烟、酗酒者劝其戒烟酒,避免对伤口的不良性刺激。
  3结果
  29例手外伤I期愈合25例,感染4例,后经局部换药创面愈合。移植皮瓣感觉恢复者24例。手指功能活动正常者22例,功能差者2例。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7
  [2]朱盛修.现代显微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7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