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者康复认知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士辉 肖玉洪 马燕燕 岳春娥 李金花
【摘要】目的:探讨对照顾者实施康复认知教育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54例为实验组,配对选择实验组病人的照顾者54例,以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5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及照顾者采用常规治疗及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基础上,对实施照顾者进行康复知识培训,让照顾者掌握系统康复知识,并运用于对患者的照顾中。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护理4周后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者实施康复认知教育,可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认知;照顾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40-01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1]。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医治方法,主要凭借护理来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缓病程的进展[2]。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护理中,照顾者的康复认知水平对延缓老年痴呆的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意义重大。从2010年4月开始,我们对在我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者进行康复认知教育,并指导其将康复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便利抽取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54例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54例为实验组。配对选择实验组病人的照顾者54例,其中男24例,女30例,平均年龄49岁。关系:配偶18例,子女12例,子女配偶8例,其他16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人,高中及以下39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基础上,对实施照顾者进行康复知识培训,让照顾者掌握系统康复知识,并运用于对患者的照顾中。
1.3康复教育形式:专职护士与实验组照顾者一同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了解患者的认知状况、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对治疗的认知程度、对周围照顾者的需求、生活态度等,并由专职护士对照顾者进行对疾病的认知、护理技巧、对病人的态度以及沟通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估。由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照顾者的具体问题对照顾者进行康复认知培训,方式有讲课、发放健康宣传小册子、视频播放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情景模拟演示、实物练习等,并鼓励照顾者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对个别特殊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者(如老年、文化水平低者)进行个别讲解,并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措施。让实施照顾者了解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及不断进展的过程,不断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评价效果。
1.4康复训练内容
1.4.1记忆训练:专职护士与照顾者一起评估患者记忆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因人而异选择患者适合的训练方法,比如让患者复述从三位数开始的一串随机数字来训练瞬间记忆;辨认人物图片、风景图片、日常用品图片训练短期记忆;提问患者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居住地所属街道、路口、主要建筑物等强化远期记忆。
1.4.2智力训练:指导照顾者引导患者观察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区分各种物品,有意识的让患者去计数一些东西,训练患者用眼睛去看事物,提高视觉空间辨别能力,用大脑去感受并想象事物。指导照顾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做一些训练游戏,如:利用筷子、碗碟做一些简单的数字计算;让患者从许多图片或实物中进行归纳与分类(动物类、食品类、工具类等),照顾者与患者一起进行拼图、下棋等。
1.4.3语言训练:指导照顾者对患者通过听故事或阅读进行语言理解能力训练,通过讲述故事情节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以诱导为主,避免斥责、拒绝。对于重度患者训练从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开始,循序渐进。
1.4.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习惯、爱好,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事务,如穿衣、洗漱、进餐、擦桌子、拿碗筷等,先叙述后模拟,在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延缓痴呆的发展。
1.4.5情感康复指导:指导照顾者要善于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是患者感到被尊重与关怀,鼓励亲朋好友经常探视患者,避免患者孤独,让患者感受到各方的关爱。
1.4.6社会功能训练:指导照顾者合理安排患者生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正常作息,带领患者尽量多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2效果评价
由专职护士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3]在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3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4结果
治疗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显著(p<0.01),见表1。
5讨论
记忆力下降是痴呆症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2],记忆训练可以保持原有的记忆力和延缓记忆力进一步下降。智力训练与记忆训练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能减慢老年痴呆症患者智力的衰退。有资料显示[4],46.23%的老年痴呆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由于病人语言障碍使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与外界的沟通十分困难,不仅加重了照顾者的负担,而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循序渐进的语言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表达能力,加强与照顾者的感情交流和信息的交换,减轻患者与照顾者的精神压力。自理能力训练有助于协调大脑、驱赶、四肢的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照顾者通过合理的安排患者生活,加强患者与他人的沟通,可以使患者最大化的接触社会,调动痴呆患者的积极性,减慢患者社会功能的退化,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进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身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呈现难以逆转的损害,影响患者的情绪防御机制,使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生活质量低下。实验表明,对实施照顾者进行康复知识认知教育,并指导其将康复知识科学地运用于对患者的照料中,采取调整、适应、补偿、鼓励等办法,能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照顾者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水平,增强了痴呆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照顾者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增强了患者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田金洲. 血管性痴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狄红梅,陆虹.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照顾性行为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7-9
[3]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判定标准[J].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16-23
[4]陈爱华. 106例老年期痴呆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2):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7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