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6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死亡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枣庄市立三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10例,其中男性450例,女性160例。将记录的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院前延误时间(PDT)。根据PDT不同分为7个时间段:即1~30 min,31~60 min,61~120 min,121~240 min,241~360 min,361~720 min,>720 min。统计PDT分布,计算各时间段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病死率。结果 610例AMI患者PDT中位数时间为130 min。接受溶栓治疗128例(21.0%),急诊PCI 279例(45.7%),其他药物对症治疗203例(33.3%);比较三组PDT,溶栓组[(104.4±2.4)min]和PCI组[(119.2 ±2.4)min]均低于其他药物治疗组[(291.9±3.5)min,P<0.05]。发生室颤47例(7.7%),其中PDT≤30 min 23.4%(11/47),31~60 min 7.3%(8/109),61~120 min 10.5%(15/143),121-240 min 6.3%(8/127),241~360 min 1.7%(1/57),361~720 min 3.1%(2/64),>720 min 3.2%(2/63);复苏成功率72.3%(34/47)。结论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缩短PDT,挽救濒死心肌,对预防室颤、猝死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脏
  
  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中约有50%的死亡是在梗死后60 min内,其主要原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1]。因此缩短院前延误时间(PDT),及早进入治疗程序,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争取时间是关键,对预防心室颤动(室颤)及猝死的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观察并分析610例AMI患者PDT的分布及PDT不同时间段室颤、复苏及死亡等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10例AMI患者。其中男性450例(73.7%),女性160例(26.3%),男女比例2.8:1,年龄24~98岁,平均年龄(60.6±12.8)岁。梗死部位:前壁范围293例,下壁范围19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7例,复合壁(前壁范围十下壁范围)116例。
  1.2 分析方法 将记录的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并分为7个时间段:1~30 min,31~60 min,61~120 min,121~240 min,241~360 min,361~720 min,>720 min。统计PDT分布,计算各时间段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病死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观察确诊,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PDT用中位数描述。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资料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
  2 结果
  2.1 PDT分布 610例AMI患者PDT中位数时间为130 min。PDT在1~30 min 47例(7.7%),31~60 min 109例(17.9%),61~120 min 143例(23.4%),121~240 min 127例(20.8%),241~360 min 57例(9.3%),361~720 min 64例(10.5%),>720 min 63例(10.3%)。各PDT段病例累计分布:≤30 min 47例(7.7%),≤60 min 156例(25.6%),≤120 min 299例(49.0%),≤240 min426例(69.8%),≤360 min 483例(79.2%),≤720 min 547例(89.7%),>720 min 63例。
  2.2 AMI各时间段的治疗情况。610例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28例(21.0%);急诊PCI279例(45.7%);药物对症治疗203例(33.3%)。
  2.3 PDT各时间段室颤、复苏及死亡情况 610例AMI发生室颤47例(7.7%),复苏成功72.3%(34/47)。将PDT分为≤120 min组(n=299)和>120 min组(n=311),比较两组室颤、死亡情况:室颤47例中,PDT≤120 min的占11.4%(34/299),与PDT>120 min的4.2%(13/3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PDT各时间段心肌酶(CKMB)监测情况(见表3),CKMB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越早,死亡危险越大。
  3 讨论
  患者尽早抵达医院是决定AMI患者能否在最佳时间接受紧急药物溶栓、PCI治疗的重要因素,是预防室颤,并提高室颤发生后的复苏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冠状动脉闭塞20~30 min受其供血的心肌有少数坏死,血流阻断180 min时可有60%心肌出现坏死,血流阻断360 min心肌坏死率可达70%-80%[2]。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发生AMI后≤60 min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而理想的溶栓时间应≤30 min,如有禁忌证或溶栓失败,补救 PCI应≤90 min。而更理想的是在最短的时间使患者得到治疗,能否缩短PDT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宣传教育。本组观察显示:128例(21.0%)AMI患者采用了溶栓治疗,279例(45.7%)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他203例(33.3%)则因PDT延长或存在再灌注治疗禁忌证、高龄等原因采用药物对症治疗。
  降低病死率是治疗AMI的首要目的。本研究将PDT分为≤120 min组(n=299)和>120 min组(n=311),观察显示:≤120 min组比>120 min组容易发生室颤及死亡(P<0.05)。表明室颤在AMI发病≤120 min发生率高。患者死亡大部分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20 min,如果能在发病后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医院,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因此,患者应尽早就诊接受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减少PDT,防止室颤的发生,降低病死率。AMI患者发病后应及早达到医院,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 陈灏珠.心肌梗死//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09-14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