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 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 评分、Fugl-Meyer 评分、MBI 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关节松动技术;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The effects of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in patientswithstroke
HUANG Yu-gui,LIN Zi-ling.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in patients withacute stroke.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disease duration<1 year)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20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and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o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by efficacy evaluation,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odifed barthel index(MBI)an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Efficacy evaluation、VAS、FMA、MBI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 after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P<0.05),and those in treatment group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shoulder-hand syndrome recovery,asimprove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Key words】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病。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 SHS 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现以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康复科、神经内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均伴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
1.2 方法
1.2.1 两组均按脑卒中常规处理[3],予常规药物及基本的康复治疗。基本的康复治疗采用神经促通疗法为主,配合Rood法、Bobath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等方法治疗。同时保持患侧上肢正确体位:①防止患手悬垂,以避免手臂的机械性悬吊作用造成肩胛骨损伤及疼痛;②避免腕关节屈曲,保持腕关节适度背伸,可改善静脉回流及防止腕关节损伤。
1.2.2 治疗组同时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2,3]。主要手法有:①分离牵引: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侧,双手把握肱骨近端向肩外侧作冠状面的牵引,分离关节面;②前后向滑动:患者仰卧,治疗师双手紧握患肩肱骨近端,由肩前向肩后方用力,使盂肱关节作矢状面的滑动;③纵向尾侧活动:患者仰卧,患肩下用枕头垫住,治疗师用双手握持患者的手臂,利用身体后倾的力量将手臂向尾端牵拉(即长轴牵引),进级时在不同外展角度分别作纵向尾侧活动;④肩胛骨松动:先作肩周肌肉的放松运动,患者仰卧,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肢上臂,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托住患侧肩胛下缘,向上、外及前活动肩胛骨10~15遍。接着作肩胛骨滑动,患者仰卧,治疗师一手从患侧腋窝由下向上,一手从肩峰上相对抱握患肩,通过双手虎口,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作向上、下、前后、后前活动,也可将4个方向的活动训练结合起来,向前向后,由后向前旋转滑动10~15遍。以上手法,手法强度Ⅰ~Ⅱ级,予2~3次/s速度平滑、节律进行,每种手法7~10 s,休息10 s,连续5次。以上治疗1次/d,每次40 min。 疗程1个月。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康复评定,包括:①患侧上肢的疗效评定: 治愈:关节疼痛消失,主动、被动活动达正常范围,无痛感,水肿消失,无手的肌肉萎缩;显效: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水肿基本消失,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有效:关节疼痛稍好转,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仍有水肿,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症状无改善,疼痛与肩关节活动范围同治疗前;②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对偏瘫侧上肢水肿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③采用Fugl-Meyer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4]评定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④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ed barthel index,MBI)[5]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用 SPSS15.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 VAS、FMA评分、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评定、VAS 评分、FMA评分、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 结果见表2和表3。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继发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手及指变形,丧失手功能。一般认为该并发症与脑卒中患者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4-6]。脑卒中患者在卧床及坐位时,手臂通常会长时间地垂于体侧,其腕关节则处于屈曲位,肩带后缩下沉及前臂内收、内旋。由于腕关节屈曲、受压可使上肢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导致手腕及前臂肿胀(尤其是手指及腕部);康复治疗时,关节的过度牵拉也可引起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及疼痛[7]。张建宏等[2]研究认为保持正确体位及早期、合理的患肢功能训练,可减轻、消除患肢水肿,防止疼痛及肌肉僵硬、挛缩。
关节松动术是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手段之一,它是根据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术者双手作用于患者的关节,在关节面旋以微小活动,对其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从而引起关节较大幅度的活动,从而缓解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6,7]。这种手法具有一定节律性,且患者可对其进行控制,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关节松动术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使关节内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或无痛位置;使软组织最大限度地易于功能活动;治疗产生的机械性刺激通过“闸门控制”理论而起到镇痛作用;引起内啡肽释放,使痛阈提高来达到镇痛作用;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或关节内纤维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预防因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所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延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活动,松解粘连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8]。本研究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融入关节松动治疗技术,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患侧上肢的疗效评定、疼痛评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说明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2] 张建宏,范建中,彭楠,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9):537-540.
[3]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7-398.
[4] Fugl-Meyer AR,Jaasko L,Leyman I,et al.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1.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Scand J Rehabil Med,1975,7:13-31.
[5] 闵瑜,吴媛媛,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85-188.
[6] 费立凤,张俊.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57-758.
[7] 章荣,周密娟.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46.
[8] 廖燕锬,林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