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晓丽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背景入手,对其主要内容、益处进行了简要总结,同时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要求,指出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了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背景及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实行“分散支付”的国库管理制度,通过单位设立的多重账户进行。因为各级事业单位大多都自行设有收入过渡账户,所以,大多数单位均需要通过过渡账户进行资金收付。这样就造成了上级单位通过收入过渡对资金进行截流的弊端,此外,也存在管部门不能及时把资金缴入到国库中,很多预算外资金依然沉淀在各部门的分设账户中。为此2001年3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自此进入试点阶段。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这种支付体系是比较健全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条件的,同时以完善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为运行环境,在实行支付当中,事业单位应先提出申请,在经过相关支付执行机构的审核后,将资金从单一账户体系划拨到收款人的一种财务制度。我们可以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看做是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统一上缴专户,并由财政进行统一管理,由银行代为收缴。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内外财政账号、零余额账户以及特设账户均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包含的内容。
二、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
(一)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部门均能够在银行设立本部门的银行户头,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过分分散的弊端,可能出现“小金库”问题,也不利于在整体上对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存在资金的闲置和资金短缺的双重矛盾现象。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源于单一存储账户管理,为此该项制度的实施能够更好地规避过去多头开户的问题,也可以有效解决管理分散的弊端,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二)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资金存储于单一账户上,和过去事业单位多户头存储相比,资金更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提升安全性方面是有利的。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时能够直接存储到指定的国库单一账户当中。在需要资金支时,可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通过财政直接想供应商提供资金支付,事业单位不再直接接触实物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财政资金的挪用和挤占现象。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三)有利于调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于调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是十分有益的,可以促使事业单位使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完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度。除此之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全面理顺各财务关系,使与其具有关联的单位沟通和联系更加顺畅。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控制环境方面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尤其是一些领导人员在内控意识上存在误区和盲区。片面地认为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编制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项制度后,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开展内控了,有些领导将内控看做是类似纪检监察的工作,观念错误较为严重,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
(二)在风险评估方面风险意识较弱,风险应对措施欠缺
很多事业单位认为因为工作性质为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不存在经营谋利所以也就不存在风险防范。这种误区就造成一些事业单位很少进行风险研究以及风险分析,没有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
(三)信息与沟通没有完全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在信息与沟通方面还存在不准确、不到位的现象,没有完全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一般均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政策性,尤其是财政管理政策的相关要求较为严格,如果信息收集不够到位,在进行管理时必将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四)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内部监督方面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相关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事业单位的监督仅仅停留在表面当中。一些单位认为有了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就可以完全取代内部监督了,对内控监督权理解的偏差,导致内控监督权限明显受限。
四、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应不断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意识。根据《会计法》规定,建立和健全负责制度。我们应该认识到领导重视关系到内控的成败。为此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内控培训,提升认识,营造氛围,普及知识。同时要不断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知识的宣传,使事业单位领导深入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策,清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不能改变内控要求,取得领导对内控的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相关的信息系统需要涵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多个方面,并应包含外部环境以及决策的信息。因此,应借助现代化网络系统,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的平台,确保信息畅通,此外,应加大对本单位有关的内部及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0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