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训赛评”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阐述构建与完善“学训赛评”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结合“学训赛评”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原则,提出了构建与完善的路径与反思
  关键词:“学训赛评” 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
  “学训赛评”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以“以赛促训”和“以赛促教”为手段,以“改革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凝练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创新。
  一、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项目研究的现实背景——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项目的研究基于我院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尤其是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构建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推进我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与改革。
  依托本课题,我校实施了“学训赛评”特色实践教学改革,旨在通过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学校在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与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通过本项目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不仅提高本院师生在职业竞赛中的成绩与水平,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为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学训赛评”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学训赛评”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以“以赛促训”和“以赛促教”为两翼,以“改革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凝练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打造‘双师型’指导教师团队”为“三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训赛评”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现以学生为核心、以竞赛为途径、以教师为重点、以技能为依托、以课程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职业技能竞赛与“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的互动性研究。要逐步建立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体系架构、职业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开辟职业技能教育的“第二课堂”。毕竟竞赛对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课外的“第二课堂”学习,掌握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促进“第一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终实现“两个课堂”良性互动。
  (三)职业技能竞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指导教师团队对职业技能竞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类竞赛均规定,学生参赛一是要组队参加,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二是要指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引导对竞赛结果及竞赛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指导学生获得较好的竞赛成绩,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竞赛指导,增强对职业技能标准的把握,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沟通,与同类院校实现在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分享,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项目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进一步研究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关联度
  以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为依托,研究职业竞赛、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根据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根据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职业能力模块式教学体系。
  (二)依托学院教师资源,推进我院竞赛教学与课程改革
  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竞赛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深入、详细地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尤其是走访调查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区外高职院校,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院竞赛工作实际,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优势,依托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發挥学院青年教师的资源优势,调动参赛学生的学习工作热情,推进我校竞赛教学与课程改革。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竞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
  竞赛对指导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参赛学生对指导教师寄予厚望。目前,我校能指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教师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有参加大赛的积极性,但普遍缺乏竞赛指导经验,自身实践不足,亟待加强与提高。
  四、拟采取的方法及主要特色
  (一)加强理论研究,做好职业化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职业竞技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竞赛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与方法,加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完善有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技能的实效性。
  (二)教育学生,增强学生参与竞赛的信心和决心
  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竞赛,重要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吃苦耐劳,需要对参赛选手做细致周到的教育说服工作。只要工作到位、学生将逐步培养竞赛的意识和信心,逐步培养参赛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学院争取荣誉的勇气和能力。因此,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竞赛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五、成果主要解决问题、过程与措施
  (一)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无法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导致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
  2.解决如何多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途径等问题。
  3.解决职业教育评价的机制问题,引入企业元素和标准,实施过程性评价和侧重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措施
  1.加强顶层规划,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计为“学、训、赛、评”四个组成元素。
  学:教学内容建设,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每个专业开展实验实训项目标准化建设。系统优化每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对应的实验实训项目体系,编制标准的实验实训项目指导书。   训: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学组织建设,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开展实验实训标准化建设,按照企业生产规程、生产环境和文化氛围,开展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和实训教学职业行为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总值达到l亿元。学校实施“大时段”实训教学模式。“大时段”实训教学模式,是我院长期在企业办学管理下形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在教学时间上是:进入铁路企业现场进行跟班实习一周或两周以上,校内实训教学一周或多周以上,教学时间上呈现长时间;在项目内容上是:紧密结合企业现场作业标准和流程,开展校内真实设备下的作业训练,项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教学计划上是:将大时段实训教学,按照独立设置课程进行设置,单独考核和列入成绩计算,强化实训教学课程的独立性。
  赛:技能竞赛建设,积极参与市级、区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改,通过技能大赛培养高水平学生选手,成长一批青年教师,实现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双赢。在近五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是连续五年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最多、人数最多、成绩最好的高职院校。
  评: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是转变职业教育观念的指挥棒,以技术技能考核为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鉴定,吸收企业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2.制定三项标准化建设,具体推进体系的实践
  (1)推进新校园五栋实训大楼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主要要求是:实训楼功能布局合理,实训楼内部布局合理,实训文化气氛浓厚,实训楼安全文明卫生符合规定,实训室管理台账符合规定。
  (2)推进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项目标准化建设,每个专业要制定专业实验实训项目目录,要规范编制专业所有实验实训教学资料。完善和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推进实验实训教学行为标准化建设。教师进入实验实训室要符合职业要求,体现现场师傅的职业标准,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室要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尽量对接现场着装和工作流程,实验指导教师要面向学生和其他人员科学介绍实验实训室的功能和作用。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
  健全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管理改革为重点、以方法创新为抓手的管理制度。
  (1)改革实践育人管理,加强协调与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协同实践育人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改革教学管理,整合校外校内资源,不断完善规范合作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企业、社会、学校三方的目标协同,有效推进实践育人工作长效开展。
  (2)加强领导与协调,保证协同合作工作制度的落实
  学校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保障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协调,使横向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中更加协同。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层面由学校教学副校长亲自挂帅,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若干学院教学副院长为组员,负责全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监督与考核,加强统筹安排,协调与沟通,成为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发动机”,有力推动工作向前开展
  (3)规范管理,以制度促进工作的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实践育人规范化、系统化。二是建立技能競赛指导老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三是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四是逐年增加对实践教学经费支持。五是争取多方支持,建设现代化实训条件。
  六、反思
  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形成比较合理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和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难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又是综合素质教育,单纯的操作能力训练不能达标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把职业能力训练到较高的水平,是教学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我校的“学训赛评”基本成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是所有专业都应用的好,还需要继续细化,将实践教学管理精细化,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