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今社会,只有通过强化分析和管理才能保持竞争力,而财务分析的根本意义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为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因此,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财务分析,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清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发展策略。本文基于财务分析的意义,对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角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财务分析 经营决策 分析方法 资料来源 绩效考核
  一、引言
  随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在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环境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实际经营中开始追求“以数据说话”的管理目标,希望对各类数字的深度分析,将其应用于企业内外部各类管理决策活动,从而形成企业管理上的核心竞争力。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脱节,财务与经营脱节的现象,缺乏将精细化的财务分析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思维模式及方法上。
  二、有效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外部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经营活动的开展经常会需要获得外部一些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等。而有些贷款属于信用贷款,往往是由金融机构通过公告或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获悉企业某段期间的经营成本和财务状况,并据此判断是否批准其信用贷款额度。债权人尤其关注申请人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因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同时,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也综合反映了该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變化,成为判断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是否正常运转且产生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外部报表使用者,包括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要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分析报告成为其评估自身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强有力依据,也是外部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运营情况有一定的科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二)为企业内部各类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经营和管理需求作出的分析,既是对已完成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者希望通过特定指标的数据显性,找到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价值减损的无效作业,尤其是对获利能力的分析等,折射出管理者这段时间内在业务流程中各类资源整合发挥效益的好坏。促使管理者检查过去经营业绩中的不足,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及物力资源;在合理配置资金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营策略和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不可避免会遭遇财务风险,尤其是集团型企业。通过对资产结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的关注,可以整体反映出企业整体的负债水平,以及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资金活动是否正常等相关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好集团财务风险的管控和预防。针对表现不佳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找出管理改善点,达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尽量减少资产的减值,降低负债的风险,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从而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财务分析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原因
  (一)财务分析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依赖的基础数据源一般来自每月例行的财务报表及相关附注,但是因财务报表记录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体现更多的是对历史信息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如今很多市场变化快、发展无明显规律或业务多元化的企业来讲,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未能及时发现真正有用的信息,可能影响企业的相关决策。另外,各企业系统信息化程度不一,内控制度并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初创期企业,本身财务报表数据不完备,使得财务分析基础数据部分仍来源于人工统计等方式或是信息系统间数据口径定义的差异化。这会造成一些数据标准不一,很难形成有效的、准确的底层财务分析数据,即使勉强采集使用后也很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
  (二)财务分析人员分析水平存在局限性
  目前,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大部分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由于其主观思维的片面性或者会计核算思维的主导性,习惯按照公式计算相关指标或是机械套用模板;很难将指标结果转化为对管理有用的信息,也无法结合公司的业务板块和盈利模式解读需要进一步分析的指标。尤其是企业业务繁多,存在跨业态、交叉管理业务时,更难识别关键性指标,不能帮助报表使用者认识财务分析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意义。面对一些财务基础知识薄弱的管理者时,更需要财务分析人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读和引导,便于管理人员理解并作出有效的决策。
  (三)财务分析方法选择不当带来的信息差异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单一地运用某一种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会导致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企业往往简单地选择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浅层次的分析对比,不对数据背后的隐藏信息进行挖掘,从而无法对未来经营的改善提供指引方向。另外,有些财务分析需要结合非财务信息才能更加准确。
  (四)管理层激励导向不当产生的“数字游戏”
  如果管理层与股东追求的企业目标不一致或是管理层激励不当,会造成经营管理者盲目追求短期绩效指标,忽略企业长远目标发展。例如在日常绩效考核中,收入权重占比较大,可能就会引导管理者优先选择单价高而毛利低的产品。如果库存周转率权重比较大,可能促使管理者优先选择铺货代销而不是经销;如果费用控制率权重较大,当月就会刻意延迟费用报销等。但此类行为均会引起财务报表数据部分指标忽高忽低,不仅无法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也会影响公司健康发展。   四、财务分析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策略
  (一)搭建财务分析数据仓库
  首先,加强财务基础数据的审查和核对,尤其是对于不同财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明确定义。借助信息化系统平台,将从原始数据收集到的财务分析整个财务流程中数据的运算和使用植入系统,对大量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减少人工作业的差错或主观影响,提高数据的实时性,缩短报告周期,为快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重視对非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企业的财务分析不仅需要从财务层面进行分析,还要从业务层面对企业整体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包括企业采用的盈利模式、内部管理模式、供产销的流程及管理方式、组织架构、股权结构、集团及子公司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周期、行业内竞争企业的战略布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等。将其分析结果与财务数据分析结果相匹配,看是否具备一致性。
  (二)加强对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随着财务资料日益烦琐,分析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水平,企业需要重视对财务分析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除了聘用有经验的财务分析类管理人才负责整体财务分析工作外,还需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一些内外部专业技能培训和企业业务知识培训,使其从简单的单一核算型人才转向财务管理类综合型人才。同时也需要财务人员善于使用电子表格及数据库来分析信息,知道公司财务系统各模块所包含的数据的局限性,懂得有效抽取数据进行下一步运用。公司锻炼财务人员观察总结问题的敏锐度,全面提升其对数据采集、运营及解读的能力,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质量。
  (三)完善财务分析方法
  在充分了解公司业务模式的前提下,增加财务分析指标与具体业务的相关性,尽量避免片面分析。例如,有的企业获利能力不错,但是偿债能力较差,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多种财务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财务分析方法。同时匹配内外部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尤其是行业最新动态、行业竞争者企业的发展态势等,一旦揭示出企业最根本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专项、深入的分析。例如资金链紧张,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过多造成的,专项分析就应该定位在如何限制产生新的应收账款,如何催收前期应收账款,如何调整客户赊销额度及信用评级等。这样才能为企业未来改善经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成熟的财务分析系统模型,丰富财务分析手段,用以弥补静态财务指标的不足。
  (四)设置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
  对于股权与管理权分离的企业,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对管理者的考核,应在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设定的绩效目标来自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分析,在选择指标时,重点考核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而非单一表面化的指标考核。同时,应结合企业长短期战略目标,建立健全的业绩评价和奖酬体系,不仅包括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指标。根据对被考核者在每个阶段要实现的考核目标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权重,适用于不同层级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尽量避免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发生,影响财务数据的客观性。
  五、结语
  虽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但很多企业的失败在于其内部管理控制的失灵。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在将经营的成果转换为可量化的数据时,需要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其在经营活动中的延伸运用;以便企业在每一个关键的经营决策中都能发挥出财务分析工作应有的作用,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完成经营管理目标。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中恒国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际萍.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8(18):160-161.
  [2] 张艳春.财务分析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探究[J].经贸实践,2018(23):80.
  [3] 王雍君.财务精细化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2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