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分析可以提供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更加综合性的分析资料,为企业进行相关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充分利用企业财务分析的成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阐述了财务分析对于加强企业经营决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现阶段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完善财务分析、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出了建议。
  1 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为基础,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过程数据以及企业外部信息,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与运用的过程。
  1.1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对连续两期或者几个会计期间相同的项目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其增减变动幅度和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一般包括财务报表项目比较、主要财务指标比较等。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根据会计报表中两个项目或多个项目之间的关系,计算其比率,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程度的财务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等。
  (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一般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2 企业经营决策中加强财务分析的现实意义
  1.2.1有助于满足经营管理的信息需要
  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用数据说话,不能凭借管理者的经验和感觉来拍脑袋行事。财务分析正是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资料为起点,分析、揭示其相关性,满足企业评价以往的经营业绩,衡量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
  1.2.2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企业通过对负债结构合理性、资金成本率,筹资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成本过高,甚至产生债务危机等风险。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挖潜,提高运营效率。例如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发生的成本进行管控,从而使各个环节的成本得以最低化,进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整体实力。同时,财务分析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整合,可以与同行业相近规模的企业对比,从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投资风险与税务风险。
  1.2.3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
  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首先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要想实现该目标,至少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通过战略分析,明确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通过财务分析,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资产质量等,摸清企业的财务实力;通过对企业进行前景分析,从而明确企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企业现有的财务实力是否与未来的发展目标相匹配,如果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该如何谋划和调整,从而确保企业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2 现阶段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
  目前,企业的财务分析维度较为单一,多数情况下仅涵盖财务报告及部分经营业务层面的分析,未能涵蓋管理层应关注的各个管理维度,没有将财务分析的目标提升到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上来。
  2.2 财务分析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企业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应用的较为普遍和熟练,这些分析方法属于静态的分析,或者只能反映数量不能反映质量。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前瞻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应用的还不够到位。另外,目前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但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却恰恰忽视了这些方面,很难据此对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
  2.3 忽视非财务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一般情况下,财务分析人员都会依据已有的财务数据,计算、对比一些常规的财务指标,并试图解释、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但是由此忽略了一个问题,最终体现到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上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财务方面产生的,引起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的更重要原因往往是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产品性能、营销政策、品牌、商誉等。另外,企业能否很好的生存下去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外部环境和行业发展对企业的生存状态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没有充分、可靠的外部信息,就无从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行业地位,也就无法准确判断竞争形式,难以做到知己知彼,何谈百战百胜。
  2.4 财务分析结果利用率低
  很多时候企业的财务分析沦为了数据通报,有可能罗列了大量繁杂的缺乏系统性的数据,非相关专业人士看的云里雾里,最后成了财务人员的自说白话,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并解决问题。另外,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分析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不加以区分,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5 人员素质存在短板
  企业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经常是只从各自专业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不能跨界在一个频道上进行沟通,难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来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3 关于完善财务分析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能力的建议
  3.1 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较为完善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内容上应包括财务层面、经营层面和战略层面分析;数据来源方面不仅要包括财务数据,还应包括经营过程数据和企业外部数据;分析指标设置方面,不仅要包括财务指标,还应包括非财务指标,因为往往这些非财务指标能够解释财务数据结果的动因。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形成的财务分析报告应该是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且清晰简明的。   3.2 优化财务分析方法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将传统的财务分析由“点”扩展到“面”,将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并转化为被评价对象的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行动协调一致。基于此,平衡记分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从传统的仅对财务维度的分析,扩展到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多个维度上来,使分析评价更为系统、全面与完整。尤其是其将学习与成长作为一个维度,与国家目前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企业科技创新非常契合,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期待更多的企业把以往停留在教科书层面的平衡记分卡应用到实践中来。
  3.3 搭建企业内外部信息库
  首先,需要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管控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衡记分卡系统、管理报告分析系统等,满足管理层多维度、准确、高效获取企业内部相关数据的需求。其次,注意搜寻、获取同行业龙头企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作为标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以便改进。最后,财务人员要跳出财务看财务,站位要高一点,要对企业的战略定位、经营方针等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始终围绕企业的目标来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分析差距,提出纠偏建议,为企业实现终极目标而保驾护航。
  3.4 增强财务分析报告可读性与应用性
  针对企业內部的财务分析报告需要尊重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阅读习惯,形式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必要时财务分析人员可以用一般非财务人员更容易理解的“白话”表述清楚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以便于报告使用者迅速理解、掌握相关信息,可读性高的财务分析报告才是有价值的。针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分析报告,应该采用通用的标准格式,以满足不特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5 打造精于专业、通晓流程、善于沟通的管理团队
  各类专业人员要突破自身专业局限,跳出专业,站在经营和战略的层面,审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较综合的知识结构。财务人员要在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习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技术和业务流程,综合分析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懂业务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否则所谓建议和措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地。业务人员要学习必要的财务知识,才能理解财务人员的所云,财务、业务才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和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