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因此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也加大了力度,相应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随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仍显现出其弊端。主要阐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问题;措施
   在我国学校管理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育发展质量。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是依据资产使用和维护提出的新型管理概念,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奖惩措施来反映和解析资产运营效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学校需要以高度责任意识来理性看待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资产的节约型管理,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责任不清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意识较强,而在资产管理方面意识较为薄弱,认为资金管理问题触及到单位方方面面,且关乎其绩效利益;反之,资产管理就没那么重要,所以大部分单位人员对资产管理置之不理,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就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二是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资产管理不规范,相关的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三是资产管理具体工作没有指定的责任人负责,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处置没有相应的负责人进行管理。
  (二)设备管理信息共享程度低
  学校由于自身固定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实际资产核对与绩效核查工作难以真正深入开展,从而对后续工作的评定与审核造成一定障碍,这在现有院校固定资产维护过程中,是需要被着重关注的信息统筹难点。故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应当被着重应用于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设备管理信息共享工作做到完全。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学校部门的信息独立性与技术人员能力的脱节,导致现有设备信息管理难以进行完善有效的统筹,这也导致了实际设备在使用中的信息反馈条件缺乏实时统筹的条件,从而为后续工作带来固定资产受损的隐患,更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高低,促使实际工作展开成本全面提高。
  (三)固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学校国有资产监督机制是基于设备账目方面的资金统筹核对机制,在实际统筹过程中,能够有效审核多方面操作功能使用的影响,保障实际账目具备逐条审查的条件,并能够依据体系化的监督机制明确现有设备使用状况。但实际工作环境中,现有固定资产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校方全面重视,导致实际统筹工作没有专业人员监管,更难以落实实际操作考核与激励条件,最终导致使用者在环境中对于设备维护管理的漠视,为后续操作带来严重影响的同时,更促使了整体资金流出现频繁波动,影响实际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并对后续固有资产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促使设备利用率等多方面难以满足实际环境需求。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
  推动资产管理跨越式发展。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实现资产与资金管理同步推进。同时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实现资产与资金管理效益同步提升。其次加强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实现资产与资金监管问责同步深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及时将管理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各个部门和单位中,强化各事业单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选择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明确全面责任人、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强化资产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加强对国有资产效能管理。第二,在部门和单位内部明确责任分工,通过奖惩制度强化财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实现资产与资金监管同步制。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操作程序,打牢管理基础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根基。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多层面、多环节、多步骤的长效管理,必须要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应用资产管理方式加以保证,加强相关流程的建设和实施,各部门和单位要正确掌握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操作和知识,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项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国有资产配置规范合理,相关信息公开透明,账实、账卡、账实相符,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必要前提。第三,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防范国有资产风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繁多,资产的调出、产权转让、报损、出售、报废等等处置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核审批;账务处理要规范准确,以防范资产损失带来的财政风险。第四,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国有资产管理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评价。第五,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事業单位要不断探索新型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方式,减轻烦琐的人工操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科学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三)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国有资产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要围绕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属性,以需求目标、保障水平、运行质量、实际效果为主线,涉及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环节,制定一套涉及资产保障水平、资产运行效率、资产收入和资产安全性等方面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进行客观评价,充分体现国有资产管理效能,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清查核资制度,盘活闲置积压资产
  建立科学的清查核资制度,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有效保证。第一,定期核查,确认家底。事业单位一般情况下应当对国有资产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实,对数额、范围较大的资产要重点核查,准确掌握国有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对发生的盘盈盘亏、毁损的资产,要及时进行相关原因核查,并且根据相关原因制定解决的措施,追责问效。第二,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当对长期积压闲置的资产,分析积压闲置原因,并积极盘活,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第三,建立离任专项核查制度,明确责任担当。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主要领导离任专项核查制度,分析资产状况和管理现状,并作为主要领导离任评价内容之一,以强化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第四,建立科学的奖励激励机制,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奖励激励机制,对资产管理相关责任人奖惩分明,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保障资产使用安全有效。
  结束语:
  通过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才能有效实施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和效果评价,实现资产和资金的优化配置。在降低部门单位的成本基础上,增加部门单位的收益,既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显现了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效果,促进了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
  参考文献:
  [1]王卫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财政,2014,(11).
  [2]王雪力.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2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