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资金管理是支持公立医院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规模扩张、医联体的成立等对公立医院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转变管理理念、重视资金运营是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医院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研究资金管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公立医院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医疗服务项目收入、药品销售收入、国家财政支持以及社会捐赠收入等。公立医院在谋求长效发展的过程中,必定需要投入大规模的资金。而在当前外部资金扶持有限、内部资金紧张的发展状况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财务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资金运作过程的规范性层面上,即从资金日常管理入手,制定科学的筹资决策、投资选择等,将资金管理落实到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各个细节,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医院各项经营活动奠定基础,也能够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1]
  二、公立医院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体系逐步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大部分公立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在资金控制方面普遍存在内控松懈、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这是由于公立医院部分管理层出身于医学各领域,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更为重视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提升,但在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考评标准,因而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医院运行成本增长过快
  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也刺激了医疗市场的发展,因而,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医院为了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改善医疗环境,满足就医需求,尽可能地缓解医患矛盾。而医院规模的扩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改建,这会使医院在一段时间内承受较高的资金压力或债务,从而影响到医院的资金循环效率。[2]在较高的资金或债务压力下,医院外部筹资渠道较少,势必会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如果医院不能完成到期偿债,就可能陷入经营困境。
  (三)资金日常管理较为松懈
  一方面,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注入医疗水平提升、业务收入增长层面上,资金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与业务部门联系较少,不仅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导致短期经营行为,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分工不明,尤其在资产购置环节缺乏事前充分调查与科学论证,一些临床科室资产购置盲目性较大,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现象依旧存在,存货积压也难免会提高管理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
  (四)结算模式影响资金流动
  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使当前的医保定点医院需要与药品供应商进行货款直接结算。在这一模式下,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信用回款期缩短,医院在无形之中也减少了这部分可利用的流动资金。而药品采购所占用的资金一般占据医院收入的30%,且在医保后付制的影响下,医院所垫付的资金比重较大,资金回款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必定会影响医院资金流动速率,也间接增加了医院的营运成本。
  (五)资金预算流于形式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事业单位及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应当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构建符合自身情况的预算管理体系。但从目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大部分科室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视度不高,预算管理也与医院整体发展目标脱节。具体表现在:部分项目支出随意性较大,超预算支出、年末集中支付等现象较为严重,不仅造成资金预算执行效率低下,也会影响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三、公立医院优化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公立医院要结合医改政策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使用范畴和支付程序,借鉴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经验,针对资金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包括医疗收费流程、支付审核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公立医院可以建立收费、退费管理流程,保证医院所有收入能够及时入账;对资金流入与流出所产生的票据进行逐级复核;以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货币、存货、资产等多个关键岗位进行职能分离,并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和医院费用支出,规范资金业务的基本流程。此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改变资金支付方式,也能及时评估资金运营的风险点,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二)优化医院的资产结构
  基于公立医院不断扩张所带来的资产结构变化问题,需要医院重视资金管理工作,保证医院的正常经营。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医院要考虑到其公益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贯彻适度举债原则,强化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公立医院应当科学控制资产负债率,将负债率控制在50%以内,并实时关注债务结构和资金运行情况,针对医院实际制定融资计划和债务经营计划,既要解决医院资金短缺问题,也要提高医院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其次,加强投资决策环节的控制,重视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资金投入管理工作,在投资决策前既要考虑到医院举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要对决策的科学性进行充分论证,保证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从投资决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资预算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制项目分析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公立医院还要从经营角度把握医院负债规模,基于日常经营业务设置举债规模,实时关注医院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发展趋势,以财务指标评估、财务预测分析作为资金监控手段,加强资金风险预警防范,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保证资金链正常运转。
  (三)规范资金日常管理
  首先,公立医院管理层人员应当立足于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资金的管理活动,将资金管理理念贯彻到医院各科室与岗位层面上,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考核制度,保证资金良性循环;其次,针对公立医院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资金运营等环节中的资金收支过程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管,及时了解医院经营状况,包括资金是否充裕、偿债能力大小,定期出具分析报告,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最后,公立医院也要完善物资库存管理制度,即对医院库存中的药品、卫生耗材等进行有效管理,依据存货资金需求量的预测结果合理控制库存规模,有效降低资金占用量,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四)调整医院收入结构
  新医改政策下,按照相关规定,公立医院的内部绩效考核不能与药品、医疗服务等收入联系。尤其是药品、卫生材料零差价的制度实行下,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适应外部政策环境,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在保证安全医疗服务的前提下优化收入结构,通过降低药品占比和卫材占比,缩小利润收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技术含量的方式增加劳务性收入比例,既要增加现金流量,也要节约资本成本。[3]
  (五)强化资金预算控制
  医改制度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行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医院管理层及财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落实年度预算收支审批,以预算管理控制资金支出。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医院的预算编制必须基于“统筹收支”的原则开展;同时,采取现金预算管理的模式,基于现金流量表调节资金收支平衡,合理配置各项资金与资源。此外,公立医院所有的投资项目都应当基于预算管理和战略规划,做好事前科学论证,遵守“量入为出”的原则,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四、结语
  公立医院加强资金管理是适应当下医改政策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因而,公立医院应当从管理制度建设、资产结构优化、日常管理规范、调节收入结构、强化预算控制等角度入手,逐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为公立医院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白飞,田琳琳.关于公立医院现金管理内部控制的思考[J].当代会计,2019(5).
  [2] 余琪.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6):13-14.
  [3] 杨成岗.浅析加强公立医院现金管理的思考[J].财讯,2019(3):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6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