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高效率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以为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但在推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财务预算與实际使用偏差较大的情况。本文从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以及财务预算的评价与考核三个方面,对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进一步探索了解决预算管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评价与考核
  一、引言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背景
  现代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制定的关于日常收入和支出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公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性高教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经费、社会捐赠经费和其他经费等。为了规范高校的经费的使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文件,健全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高校优化校园资源配置体制。2012年12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等学校的各项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2014年7月,教育部规定各高校必须将财务预算决算情况列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开展一系列财务活动的前提和根本。一方面,财务预算管理是学校梳理规划未来的财务活动的有效工具。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为学校的资源配置谋篇布局,也为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财务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财务预算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对部门、教职工的经费支出、使用效益进行评价考核,从而更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因此,研究高校的预算管理现状,揭示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对高校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的编制问题
  1、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多数高校是根据去年的财务基础数据情况来调整本年度的预算数字,比较类似于增量预算的方式。这种方法虽然使得预算编制的工作量显著降低,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上一年的经费项目不合理,那么今年的预算会受到上一年不合理项目的干扰,导致今年的预算数字偏离实际。预算变得不再准确,也就很难作为评价部门、教职员工业绩的有效工具。
  2、预算编制周期不够合理。我国高校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涵盖的期间范围通常是公历年的1月1日至当年的12月31日,但是大部分的经费使用项目一般是按照学年度来安排的,这就会造成编制预算的会计期间和资金使用的会计期间存在差异,不利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此外,下达编制下年财务预算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本年末,编制时间较为仓促,会导致很多项目的预算没有时间做充分的论证,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同时,预算编制得比较晚,也会导致最终预算下达的时间比较晚,次年年初的几个月份在无预算的情况下运营,无法正常报账。
  3、财务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不够。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往往在机构内部讨论各自的预算编制情况,部门之间缺少信息的传递,比如有些重点项目可能需要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共同参与,两个机构都对该项目编制了预算,这就有可能导致相同的支出在不同机构、不同项目中被重复编制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财务预算的执行问题
  1、缺乏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在绝大多数高校中,预算管理这项工作是纳入到财务部门中的,财务部门既作为裁判者,承担与财务预算相关的监督管理职能,又作为参与者,同高校其他的职能部门一样编制本单位相关预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不利于构建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机制。
  2、轻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很多高校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制定或者申报预算的环节以及在年末核对是否出现超预算使用资金的情况,而不是关注预算的执行环节。也就是说高校普遍更重视本年度预算的申报额度是多少,是否超额的问题,而对后期的预算使用环节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而导致对资金的使用效果缺乏管控。财务预算的意义在于优化资金的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缺乏事中的监管,无法确定资金的使用是否存在违规情况,也不利于评价资金的支出效益。
  (三)财务预算的评价与考核问题
  未形成有效的财务预算评价考核体系。多数高校的预算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非常突出的一点就对预算缺乏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对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本质上是对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价的过程,从而可以有效衡量一笔钱值不值得花,应该花多少比较合适。同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投入产出效益,也可以为下年预算的分配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目前在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许多高校的财务评价体系不健全,经费支出的真实成本效益难以衡量。投入产出的效益不能得到真实反馈,很难对部门及教职员工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考核,也会影响后续年度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编制工作
  1、对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考虑到高校的经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建议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经费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比如,对开展日常工作必须的基本运行经费和保证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事业相关的基本发展经费主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来编制;对项目周期比较长、跨年度的项目以“近详远略”的原则,采取滚动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通过统筹多种预算编制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2、合理规划财务预算编制的周期。学校这类会计主体较其他组织而言比较特殊,通常以学年度作为业务开展的期间,高校可以尝试尽可能统一预算年度和学年度的期间范围,尽量减少预算编制年度和使用年度的差异,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再者,我国高校可以参考美国公立高校编制预算的时间安排,提前6-12个月开始筹备下一年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结合学校的战略目标规划和实际财务情况,充分论证经费项目的合理性,避免将财务预算变成年底的突击应付行为。   3、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交流。研究表明,加强预算沟通对改善预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各参与预算的单位之间进行聚集式、经常性、面对面等多形式的沟通,有利于改善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刘凌冰等,2016)。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降低学校不同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针对共同参与的项目,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可以兼顾彼此的利益,合理设置预算额度,避免经费的重复使用、滥用。
  (二)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的重视
  1、建议在高校内设立独立的预算委员会。由学校董事会或者总会计师直接负责,统筹预算相关工作,包括制定学校财务预算政策,协调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考核。预算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包含财务专业及本校内其他不同学科背景的教职工,便于对各学院、职能部门不同类别的经费项目进行甄别、审核和评价,确保预算从制定到执行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
  2、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对预算的执行过程的监管应该按照日常监管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思路来进行,及时掌握预算实际预算执行的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将经费支出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学校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也应该将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工作重点,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审计情况,均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让广大师生监督。
  (三)构建合理的财务预算的评价考核体系
  建议各高校建立完善预算评价考核指标的内容。可以考虑采用平衡积分卡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法构建新型预算评价体系,并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指标内容和权重,有针对性地对二级学院或者职能部门的财务预算工作进行评价。此外,预算的评价情况应当作为下一年分配预算的重要参考,要切实提高预算评价在实际考核中的作用。对本年度经费使用创造高效益的单位适当提高下一年预算额度,对创造效益较低的单位要关注低效益的原因,并适当降低下一年预算额度,以此促进各机构重视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工作。
  四、结语
  高校收支预算精准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高校经费的合理使用度和有效利用率,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高校应当对财务预算工作严格管理,从编制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与考核入手,切实提高财务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让财务预算为学校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志情,董玲.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会计之友,2016(08):89-91.
  [2]王清华.高校财务预算精細化绩效管控路径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0):193-197.
  [3]钟云华,肖国安.中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6,30(03):37-40.
  [4]刘凌冰,孙振,韩向东. 预算沟通:动因、形式与效果——基于中国企业深度调查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6(07):81-88,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9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