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型企业的设计变更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设计变更数据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环节的变更履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制造型企业为基本模型,主要从设计变更定义及产生原因入手,分析设计变更场景,进而提出设计变更管理思路。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知识产权 设计变更 变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因其本身岗位众多,员工规模庞大,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对于设计变更数据的积累及履历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设计变更数据不仅是企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管理理念等上层管理方针制定的基础,是企业必须要管理的重要内容。
  1设计变更简介
  1.1设计变更定义及产生原因
  设计变更,是指在项目之初对初步设计批准发放后到此产品生命周期完结(EOL)过程中,对已批准发放的设计相关程序/文件、图纸、参数等所进行的修改、完善及优化等活动。是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活动之一。按照设计变更产生阶段可将设计变更划分为研发阶段的设计变更及量产后的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的原因有很多,包含开发设计人员为优化设计,完善产品功能而进行的自发性设计优化,也包含设计定版后生产执行部门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等而进行的被动变更。典型场景如下。
  1.1.1自主变更
  一般由开发设计人员自主提出,在基于设计人员经验积累及新方法,新设计的应用,发现原设计有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可能性,而进行的设计变更。此种变更一般出现在产品研发阶段。
  1.1.2被动变更
  被动变更的原因可分为产品品质提升、客户等外部条件需求、产品成本降低等原因。产品品质提升,一般由品质或生产部门提出,在产品品质检测或批量生产中发现产品现有设计不能与品质及生产需求匹配,因此向设计人员提出设计优化需求,并要求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变更。
  客户等外部条件需求,一般由客户端直接发起,由于市场、生产、管理等需求而对其部品供应商提出的设计变更需求。也可能会因为企业生产效率目标需由生产部门发起,并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进行相应变更,从而满足提升生产效率目标的需求。
  产品成本降低,在产品售价及售量一定的前提下,为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盈利,负责产品成本的采购,供应链等组织将不断寻求在同等质量下的成本最低化,因此也會要求从设计端减少材料数量/种类,从而对原有的设计进行变更。
  1.1.3其他
  除以上典型的设计变更原因场景外,还由于工程变更引起的设计相关文件、图纸、参数等变更。
  1.2设计变更流程
  以典型的设计变更流程为例,设计变更流程大致分为:设计变更需求输入、变更可行性/必要性评估、变更方案输出、样品制作及验证、设计变更定版、生产执行几个环节。具体流程,如图1。
  1.2.1设计变更需求输入
  产生设计变更需求的部门会依据变更需求,会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向设计部门提出变更需求,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变更需求的输入往往附带变更原因,变更对象及需要设计变更的一些妥当性证明材料。
  1.2.2变更可行性/必要性评估
  设计部门收到变更需求后,会根据需求部门变更需求做变更可行性及必要性的评估分析,设计部门做评估时往往依据它自身的Design Rule等并看是否有从设计端进行优化和完善的可能性,如果评估结果为Pass,即继续进入变更下个流程环节;如果评估结果为NG,则无法继续进入下个变更流程环节,返回变更需求部门。
  1.2.3设计变更方案输出
  变更可行性及必要性评估Pass后,设计部门会对设计变更方案做出优化,此时输出的变更优化方案可能为1种或多种,如果优化方案为多种时,会依据后续产出的样品认证结果而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新设计导入。
  1.2.4变更后样品制作
  变更方案输出后会依据设计部门输出的变更优化方案进行小批量样品制作,如果设计部门此时提供不止一种优化方案,几种优化方案都会进行样品制作,并在样品产出后查看变更效果,进行同等条件的认证。
  1.2.5样品认证
  变更后样品产出后,会依据设计变更内容进行相应的品质认证、量产性认证,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进行客户端的一些必要认证项目,认证完成后,负责相应模块认证的部门会出具相应的认证报告,设计部门依据认证报告最终与变更所有涉及部门检讨后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变更设计的导入。
  1.2.6设计更新
  最优设计方案的选择往往是依据品认证的结果以及借鉴品质、生产、客户窗口等部门的意见后,最终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设计的更新,并同步完成由设计变更产生的产品参数、规格、图纸、程序等文件的优化更新,更新后的设计经各相关部门责任人批准后方能生效,并下发给生产部门执行。
  设计更新方案选定后,会由厂内的设计、生产、品质、采购、客户对接负责部门、生产管理等部门一同检讨优化后的设计何时导入、如何导入及原库存的处理方式等,检讨完成后的方案在经过各相关部门批准后生效。
  1.2.7生产执行
  接收到设计部门的设计变更通知后,生产部门要依据最新的设计方案执行生产,及时对产线原操作手法,制作程序等进行相应更新,并下发基层按新的设计方案进行执行。如产线中仍存在按原设计生产出的产品,要及时送往仓库,便于仓库统一进行库存处理。
  2设计变更管理思路
  设计变更是由产品初版设计完成,到产品生命完结( EOL)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并且在大数据背景下,积累产品设计变更履历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至关重要,从制造业特点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更的管理。
  2.1提高变更管理意识   通常来讲,生产制造型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人员基数庞大,且素质偏低。特别是对于智能化覆盖不全面的岗位,基层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岗位人员存在不稳定性。第二,生产环节多,导致对应设置的职能部门岗位多,且对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高,各部门岗位大多仅知道自身岗位的业务内容,很少有跨岗位精通的全能型人才。第三,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特别是刚成立的小型制造类企业,这种缺陷就表现的更为明显。
  基于以上特点,作为企业首先要提高变更管理的意识,且这种管理意识必须是要自上而下的贯彻的。因为对于基层员工来讲,仅关注自我的发展,而很少关注企业的发展及知识财产积累。但是作为管理职级就必须要关注这一点,小到科室的管理大到部门甚至整个公司的管理,数据的支撑是基础,企业没有了基层数据的积累对于上层的管理都是空的,甚至有可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背道而驰。因此作为管理层要注重设计变更的管理,提高变更管理履历的意识,并且将这个意识强制灌输给底层员工。
  2.2建立设计变更管理体系
  对于企业来讲,不仅人人要有变更管理的意识,还要有完善的设计变更体系,还可以设置专门岗位去监督员工执行变更流程,积累变更数据,实现设计变更履历的积累及变更经验的传承。设计变更管理体系搭建维度,见图2。
  设计变更管理体系的搭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执行。
  一是建立规范的设计变更流程。在企业内部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变更规范流程,这样员工才能“有法可依”。
  二是明确设计变更涉及部门的岗位职责,形成环扣环的管理链。避免跨部门执行流程时出现责任不清等灰色地带。
  三是成立专门组织/岗位监督流程执行情况,并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定期的优化。针对制定的流程规范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或者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岗位进行流程执行的监督,并且针对员工在执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定期的优化和梳理,确保流程的合理性。
  四是建立流程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要明确,针对不执行者或者由于不执行流程而造成对生产、管理存在影响的组织、部门做相应惩处措施,同时针对在流程中发现的问题,为改善流程、提高效率提出改善提案,或优化的员工要进行奖励。要“罚到组织奖到个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用最少的投入给员工最大的满足感。
  五是視流程执行监督情况,针对流程中存在的可优化部分及时进行优化,确保流程的合理性。
  3结束语
  制造型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管理设计变更,积累设计变更数据并从中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及制度。以上是对设计变更管理的一些见解及建议,希望对制造型企业的设计变更管理带来一些启发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家坤,李兆前,等基于PLM的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变更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08-411.
  [2]廖文伟论设计变更管理[J].中国勘察设计,2000( zl):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33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