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之评:“日本病”可避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稻葵

  王宇博士的文章从政策操作角度全面分析了日本经济从兴旺到衰颓的导因,对澄清许多错误的观点很有意义。笔者从另一个侧面即经济结构角度对“日本病”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
  与常见的将“日本病”归结为“流动性陷阱”或“预算软约束”的说法不同,笔者认为,所谓日本病,应该归纳为由三个相关的经济结构问题所导致的经济衰退的机制。第一,最根本的结构问题是国内消费疲软。国内消费疲软导致储蓄过高,储蓄过高导致大规模的投资,其中包括由政府主导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政府投资。第二,当投资不足以消化储蓄的时候,日本经济出现了对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长期依赖。其后果,是不断的国际摩擦以及国际经济乃至政治关系的紧张,引致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各种各样的指责,包括汇率升值的压力。第三,由于消费不够储蓄过多,投资有转向泡沫性资产的倾向。
  反观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基本情况与日本病形成时期的情形何其相似!首先,中国经济的消费不足,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50%,且20年来不断下滑。第二,过去10年来,经济增长长期依赖高速的出口以及贸易顺差增长,导致与主要贸易国包括美国形成了不断的贸易摩擦,集中体现在出现了汇率升值的压力。第三,在中国的个别地区,已经形成了房地产的泡沫。第四,金融体系甚至比当年的日本还要脆弱。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埋下了日本病的病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当然,毕竟今天的中国经济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有本质不同。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而且中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六成以上的人口还未进入城市,人口年龄还相对年轻,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可以及时消弭日本病的病理,避免日本病的发生。而根本的出路就是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下一步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认为,是改革开放26年来基本没有触及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放开户籍管理,允许人口流动,逐步允许农村居民全面进城成为城市居民,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从而启动国内消费。按照这个思路,逐步允许西部地区人口东移,可以使西部人均GDP水平逐步提高,减小东西部的收入差距。
  总之,日本病是近代经济史上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严重问题。中国经济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与当年日本经济非常相似的特性,但我们完全有可能避免日本病的爆发,其核心就是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答案,将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坚定不移地推动下去。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8608.htm